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服务奥运 海外华裔志愿者北京绽放笑颜 /

服务奥运 海外华裔志愿者北京绽放笑颜

奥运期间,将有来自世界约98个国家和地区的900余名海外志愿者服务北京奥运,其中,海外华侨华人留学生志愿者300余人。8月1日,随着奥运进入一周倒计时,这些海外志愿者也与各方一起进入临战状态。

这些海外志愿者大多为年轻学生。他们漂洋过海到北京,实现奥运梦想的同时,了解古老而新鲜的中国的愿望也同样迫切。

香港居美志愿者:享受奥运过程

“此次的北京之行别具韵味”,美国密苏里大学来华的香港籍志愿者丘加希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美国的志愿者来中国,完全将政治等争议暂时放在一边,充分享受奥运的过程”。

“在她们看来,奥运只是一项体育活动,本来就没有国界,更不该与政治挂钩”,丘加希说,“在美国志愿者中,完全没有抵制奥运的情绪”。

她说,在来中国前,老师已建议,到中国要尽志愿者的本分,不要说过于激烈的言辞。虽是第一次来京,她却在美国同学间找到了“主人”感觉。在她的眼中,中国大陆、香港、美国,这是三个完全不同、而在某些方面又是如此相似的概念。

台湾居美志愿者:了解中国大陆

“北京的一切都让我觉得很有趣”,来自美国密苏里大学的北京奥运媒体运行海外志愿者李嘉欣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她的父母原从台湾移民至美国,她在美国出生。

“我感到很惊讶,北京是如此现代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办奥运将会很完美”,李嘉欣说,“而且民众为筹办奥运付出了艰辛的努力”。

她说,“奥运会是国际性的盛事,也许我的一生只有一次机会参与其中”。

她表示,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的因素都会在盛会中体现,参与奥运对了解中国大陆十分有益。

法国华裔志愿者:享受文化交融乐趣

北京2008奥林匹克青年营共有3名海外志愿者已上岗。他们与中国志愿者们同吃同住,亲和力非凡。

来自巴黎第十大学社会学系的法国华裔志愿者金文豪(Kan Man Ho)告诉记者,和中国志愿者同吃同住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虽然偶尔也涉及对奥运会的不同看法,但金文豪表示,这正是奥运背景下文化交融的乐趣所在。

除金文豪外,青年营志愿者中也有深藏不露的“中国通”,在中科院工作的法国教授普林奈特(VeroniquePrinet)便是鲜明一例。

她的中国室友董博告诉记者,普林奈特和大家相处十分融洽,她给大家带来了法国人特有的浪漫气息。

大陆居美志愿者:微笑架起中西文化桥梁

“奥运志愿者作用特殊,我们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还是缩短中西方文化距离的桥梁”,在北京奥运会主新闻中心媒体运营部担任志愿者的美国华裔大学生谢静泊(RenaXie)近日接受专访时这样表示。

谢静泊说,“在美国文化中,微笑是陌生人间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它能传达很多奇妙的信息;如果奥运会志愿者的微笑能在中国得到普遍认同,所有人都能微笑相对,这多有意义!”

尽管有人对中国志愿者文化的培育土壤表示怀疑,但在谢静泊看来,志愿者文化并非西方文化所独有。她说,“中国年轻人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对志愿者文化有自己的理解与认同方式,中国应该有自己的志愿者文化。”

谢静泊正是这么一位有着灿烂微笑的奥运志愿者。这位出生在北京、成长在美国的华裔女孩,就读于美国威廉姆斯大学。当记者问她普通话怎能说得如此标准,她笑言,“走到哪里,都不能忘本。”

谈及在奥运主新闻中心担任志愿者的感受,谢静泊说,上岗以来,她与身边的志愿者们亲如兄弟姐妹,经常互相帮助,友好的氛围令她印象深刻。

“北京奥运对每个人都是一生难得的机会,更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契机”,谢静泊说,对一些西方媒体的挑剔和责备,中国“不必太关注他们说什么,要看清自己的路,努力走下去,北京以开放心态来欢迎客人,我们做的每一件事,自会有人给出公平的评价。”

谢静泊说,她每年都会到北京度假,北京的变化都看在眼里,尤其自申奥成功以来,北京变化尤为明显,政府在改善环境方面做出很多努力,这表明中国人对奥运很重视。

谢静泊祝愿北京奥运会,希望中国不要因此压力过大,希望所有关注北京奥运会的人都能“享受奥运”。说到这里,她又笑了,笑容中带着自豪感。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