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谏言蒋经国 百万老兵回大陆内幕
马英九今天表示,二十一年前他曾“大胆地”向蒋经国建议,应开放老兵回乡探亲。两岸交流从当年一年五千人次,增加到如今一年约五百万人次。
据“中央社”报道,马英九在出席第三十届荣民节庆祝大会上致词说,荣民在光复和建设台湾过程中都尽心尽力,人生每一个阶段都奉献给台湾人民与这片土地。庆祝荣民节,要记得荣民在两岸关系开拓也有非常大贡献。
马英九表示,记得一九八七年三月,他担任蒋经国英文翻译,蒋经国问他:“英九,有没有什么事?”他当场愣了一下才回应说,最近有很多荣民表示想回乡探亲。时任“立委”的赵少康等人也在“立法院”质询,希望开放老兵回乡探亲,许多老兵在街头穿着印有“想家”两字的长袍。
马英九指出,当时他很大胆地向蒋经国建议,很多老兵想回乡探亲,且经由赴外地观光偷偷地跑回大陆人数可能逾万人,“这个时候恐怕可以考虑开放”。
他说,后来两岸通过红十字会开始间接通邮。当时这些都是高度机密,内容还不敢请“总统府”打字员打字,“我自己亲手写”,经核定后开始相关作业,并经中国国民党中常会决议,当年十一月二日实施。
马英九指出,从开放老兵回乡探亲到今天为止已二十一年,当时一年往返大陆只有五千人次,现在两岸来往一年约五百万人次,出现有史以来最频繁的交流,追根溯源,就是从老兵回乡探亲开始。
马英九表示,大陆海协会会长陈云林下周即将访台签署协议,两岸关系今天的发展,是当年无法想象的。
百万台湾老兵回归大陆内幕。(据《凤凰周刊》彭佳予 王丰/文)
1987年10月,在国民党退伍军人的经年努力下,台湾当局宣布“荣民弟兄”可以返回大陆探亲,结束了两岸近40年不相往来的历史。
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
“固然我们革命事业今天是遭受了严重的挫折,我们在一年以前,有500万的军队,而现在只剩下50万。
我们去年拥有全国2/3以上的土地,而现在缩小到台湾一省。”
“我认为台湾地位,无论国际上如何变化和联合国态度如何,台湾是我们中国的领土,归我们政府所统治。何况我们政府在台湾有80万人的陆海空军,这就是一个事实。”
蒋介石刚刚撤退到台湾之时在1950年的几场讲演里,几次提及撤退到台湾的国民党军队,竟然至少有3种不同版本的数字:50万人、80万人与100万人。蒋后来又声称国民党在台湾有60万大军。
姑不论准确数字,“百万大军”都是些天真无邪的年轻人,举目无亲,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一旦脱下军装,这些囊中羞涩而身无长技的年轻人,便四顾茫然。更可悲的是,由于台湾社会长期沉埋着“2·28事件”的省籍仇恨,台湾本地人私底下以“老芋仔”的贬抑称呼。“老芋仔”和“老黑仔”发音相同,隐喻“猪仔”。可见这些退伍老兵当年从部队进入人海茫茫的台湾社会,受到歧视对待时,又是如何的孤立无援。
在那个两岸敌对的年代,台湾地区军民稍与大陆方面联系就有可能被冠以“匪谍罪”论处。有些老兵想跟老家通信,一是台湾当局禁止,二是大陆重新进行过行政区划,记忆中的地址已成历史,连只纸片字都传递不到朝思暮想的亲人手中,返乡探亲是难如上青天的奢求。
何文德是“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的会长。他回忆说:“那时请他们(华侨)回家经过香港时,帮我把信丢到邮筒里,就是这样和家里联络上的。”除了透过与大陆一水之隔的香港,美国、日本也是外省老兵转信的中间站,“大信封里的小信封”,是外省人的共同记忆。
国民党安抚无效
长期严守“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三不政策的国民党当局,早年惟恐退伍军人离开台湾,偷偷回到大陆老家,担心他们一去不复返,致使台湾兵员缺额,影响到台湾当局的“安全”。
因此,以严刑峻法禁止退伍军人返回大陆家乡,长期以来始终是国民党当局牢不可破的基本政策。最早,蒋介石担心假如不妥善安置退伍军人,恐怕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甚至会影响国民党的统治基础。
在蒋介石的命令之下,成立了“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辅导会成立初期当局还争取了不少美国军援经费,投入相关设施和工作项目。闻名海内外的台北“荣民总医院”就是一个最具体的例证。此外,安置单身老兵的全台各地“荣民之家”,更如同官办的养老院,提供了老兵颐养天年的最佳园地。但是,不准老兵返乡,长期压抑的结果,终于把老兵积压心底二三十年的怨气,一股脑全发泄出来。不准许人民越雷池一步,禁止人民回故里和亲人团聚,如此的政治局面,亘古未有。
逐渐进入垂暮之年的国民党老兵,再也按捺不住内心澎湃汹涌的想家心绪,怎奈思乡心切却有家归不得。受当年走街头抗争路线的民进党党员启发,这些一辈子忠于国民党当局的老兵,也模仿民进党群众,不断透过街头示威抗议、议会陈情、媒体喊话等等途径,向当时的台湾当局领导人蒋经国强烈要求准许老兵回大陆老家,与亲人团聚,落叶归根。
1987年8月,台湾《自立晚报》报道了一份民意调查认为民众前往大陆探亲“早就应该开放了”的比例达到64%,“现在正是适当的开放时机”亦达24.6%。此一数据显示老兵的诉求已成为“普台价值”。
蒋经国开放探亲
1987年5月,由于大批“荣民弟兄”聚集在“国军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门口,并且和辅导会的安全警卫人员发生肢体冲撞。重病缠身的蒋经国在病榻上听闻此事,对“辅导会主委”张国英的临场处置颇为不满。蒋经国自忖无法再以任何理由禁锢人民回家的大门,被迫宣布“荣民弟兄”可以探亲的名义,返回大陆老家。
消息发布之后,全台湾近40万老家在大陆的老兵,心中无不欢欣鼓舞。千盼万盼,终于可以光明正大地回家了。当时的“副总统”李登辉堪称少数了解蒋经国决策心路历程的国民党高层之一。他在《见证台湾》一书中回忆说,蒋经国召集有关大陆探亲措施的会议,指示开放老兵探亲不必加限制条件,以尽量放宽为原则,才能收号召效果。而从日本光华寮判决中共败诉时中共的态度来看,两岸关系紧张已达相当程度,蒋经国早已察觉,此时为缓和台海局势,出此一招可能性至大。不过,李登辉也认为,此一分析是否属实有待查证。
1987年10月14日蒋经国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通过有关探亲的决议案。主要内容如下:“反共国策与光复国土目标不变: 确保国家安全,防止中共统战;基于传统伦理及人道立场的考虑允许国民赴大陆探亲。除现役军人及现任公职人员外,凡在大陆有血亲、姻亲三亲等以内之亲属者,得登记赴大陆探亲。以上两点送请行政院主管同志处。”
10月15日,时任“内政部长”的吴伯雄正式宣布“行政院”的决议案。民众赴大陆探亲,一年可有一次,一次3个月。
当日,台湾全岛无不欢欣。《联合报》就开放探亲一事刊登40余位学者访谈录,同时发表社论《探亲迷雾拨清之后———兼谈大陆政策的相关问题》。
台湾媒体记载,1987年11月2日,台湾红十字会开始受理探亲登记及信函转投,当天预定上午9时开始登记,凌晨就人山人海,几乎冲破大门,办妥手续的多达1300多人。12月,第一批探亲老兵终于踏上返乡路。台湾红十字会为办理老兵返乡作业,准备了10万份申请表格,在短短的半个月之内就被索取一空。
1988年1月19日,“立法委员”王拓率领何文德25人组成的探亲团抵达北京。他们手持“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返乡探亲团”的小旗子,旗子上印着两岸地图,一群白鸽正由台湾向西飞进大陆。当时探亲团还仿贺知章诗句以自况:“少小离家老大归,乡音未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争传客从台湾来。”
民众拥抱,官方角力
大陆方面对于台湾老兵返乡探亲也抱着开放的态度。“飞虎队”陈纳德将军的夫人陈香梅女士回忆说,“其实,台湾老兵回乡探亲也是邓小平先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初,台湾老兵回乡探亲问题在台湾已经非常突出。在我第二次回国时,小平提议,可以先让在台湾的老兵回家探亲。大家都是中国人,都有父母、兄弟姐妹、老婆、孩子。这样我才去台湾,向台湾方面转达了这层意思。”
开放台湾民众探亲后,大陆方面立即响应。当时两岸依然遵循不接触的原则,中国旅行社、中国青年旅行社等民间机构扮演了重要角色。
1987年10月15日,台湾“行政院”通过《台湾地区民众赴大陆探亲办法》,正式宣布自12月1日起,民众可赴大陆。就在宣布的前一天即10月14日,大陆有关方面负责人就探亲一事发表了谈话,对此表示欢迎,并“保证来去自由,尽力提供方便”。并希望台湾当局也能让大陆民众去台湾探亲。
1987年12月13日,香港《亚洲周刊》在创刊号中以《笑声泪影回乡行》为题刊发了封面文章。文章说,对国共双方而言,“探亲热”既是严峻的考验又是难得的机运。文章援引北京一位西方外交家的评论说,“显然这是蒋经国和邓小平演出的最后一出戏,可能会大大推动政治经济改革以至统一。但是要迈向对话前途崎岖。”
对北京来说主要的困难是如何说服台北,由局部“沟通”扩展为全面对话。分析家说北京首先要自我克制,放弃传统的统战。而事实上,大陆在获知开放探亲之后,曾经举行过一系列统战工作会议。但其后在宣传上低调处理,并不热衷向探亲的台湾民众宣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等口号。而在台北,当局也曾试图对“统战”展开“反击”。国民党在当年年底,以“政治心理战”取代“反攻大陆”的旧调子。
随后不久,大陆方面在中共中直系统内成立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作为早前的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的办公机构,并在国务院系统内成立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随后各个地方政府也都成立了台湾办公室。
20年来,台湾前往大陆的民众累计已超过4400多万人次;目的也早已不只是探亲。
老兵返乡探亲,掀起了台湾民众展开寻根之旅的高潮,岛内民众的眼界心胸也随之开阔。而时代伤痕的隐痛,却不知何时得以愈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