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中国热钱掉头外撤,通货紧缩风险加剧 /

中国热钱掉头外撤,通货紧缩风险加剧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曾经大量流入中国的「热钱」正开始出逃。统计数据显示,08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增加额逐季减少,10月份更出现负增长,剔除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因素,已显露出资金流出的迹象。中央官方智囊日前撰文提醒决策者,近期应密切关注资本集中流出的风险,充实防范资金异常流入和资本流向逆转衝击的政策储备。

上述智囊人士指出,伴随著中国近年经济的持续高增长、不断膨胀的经常项目顺差,以及资本大量淨流入,导致了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过度依赖,泡沫化风险日益积聚。他建议,决策层应进一步提高汇率的市场化程度,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有选择地加强对波动性较强的跨境资金流动,尤其是证券和债务性资金流动的监督和管理,防范资金大进大出,降低输入型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产泡沫化风险。

外商甩货偿债资金流向逆转

根据央行数据,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馀额为1.91万亿美元,增加214亿美元,同比少增36亿美元。路透社更引述消息人士称,10月底外储只有1.89万亿美元以下。

通常情况下,比较外汇储备增量同贸易顺差和FDI(外商直接投资)总数值,如果前者小于后者,那麽一般认为有热钱在流出,反之则认为有热钱在流入。数据显示,中国9月份外汇储备的增量已经小于当月贸易顺差294亿美元和FDI52.7亿美元的总额,这说明已经有资金在撤出。

中国社科院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接受本报访问时指出,次贷危机的明显恶化导致不少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出现亏损,他们需要出售在新兴市场的投资,以回笼流动性偿还债务,因此热钱的流向开始从新型发展国家转向发达国家。

总额尚难估算长远利大于弊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也向本报指出,外汇储备下降就是资本外逃的表现。他透露,热钱主要是通过外资企业利润流程,由人民币兑换成美元流出和以贸易方式低报出口数额流出,具体数目尚难估算。而这些出逃的「资金」不一定都转出国外,在中美仍存息差的情况下,有相当一部分资金是兑成美元,「躺在」境内的银行账户中。

对于「热钱」外逃对中国的影响,梅新育指出,随著大量资金的流出,市场商品价格会随之下降,这将进一步加剧中国的通缩压力。但同时可减轻中国外汇储备过高的压力,为下一轮经济复甦做准备。目前中国能够经受住资本外逃和投机行为对经济的衝击,总体而言,资本外逃对中国的经济是利大于弊。

不过,张明提醒说,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真的稳定下来以后,可能国际资本的流入又会返回来。如果那时中央再採取措施刺激股市、房市,很有可能造成更汹涌短期资本的流入,这样是非常危险的。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