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加中时报:面对封堵交通示威的情理 /

加中时报:面对封堵交通示威的情理

正值流感阴霾四起之际,多伦多市中心还出现了一波扰人风潮:泰米尔裔民众聚集於美国驻多伦多总领馆前示威抗议,数日封阻市中心交通要道大学街,造成市内最繁忙地段的交通瘫痪。最终在警方强制执法之下,示威者被赶至人行道上,交通才得以恢复。在这场不大的「乱局」中,倒可以令人更多体会民主社会中的一些情理。

在美国驻加领使馆前各种抗议示威活动可称经久不衰,全球霸权的美国一向成为众矢之的,但今次示威活动不同的是,不仅诉求有争议,示威目的於迫使美加政府干预斯里兰卡政府军清剿「泰米尔之虎」游击队的武装冲突,而「泰米尔之虎」一向被美加视为恐怖组织;更不同以往示威活动的是,过往抗议者大多是占据人行道,或是持续时间不长,并不敢「冒犯」大众利益堵塞交通。但今次泰米尔裔民众是连续数日不断占据城市要道,封阻交通,造成市中心的乱象。

在市中心生活工作大受影响的民众自然有不平之怨,不少人在主流媒体上指责抗议者,为了自己的政治诉求,罔顾主流大众利益。周围的商户更不胜其扰,在临近示威点的登打士街上便利店工作的李先生就不能理解这种示威活动,他表示,加拿大又没有在斯里兰卡参战,你们抗议美国人,要求加拿大人出声,但没理由牺牲多伦多市民的利益,真是难以理喻,你不堵街一样可以示威,这不是拿多伦多人来出气吗?要是在中国,政府早就取缔了,所以有些自由是不可以乱来的。

泰米尔裔民众的抗议造成城市的困扰,自然激起不满之音,但他们的示威活动并非处於一片反对声中,恰恰相反有很多同情之音在支撑。从主流传媒的民调中可以发现支持同情泰米尔裔示威活动的占多数,不少人在主流媒体的留言都是以宽容姿态来对待这次封街示威活动,认为他们已经呼吁了很久时间,在得不到任何回音之下,才被迫如此示威以引起社会的关注。还有不少人未必支持泰米尔裔示威者的立场,但仍以同情之心去看待这一弱小族群的声音。从中可以了解在加拿大民主社会中有非常高的宽容度,或许是一种政治正确的表现,社会大众非常重视弱势族群、民主自由的呼声,甚至为此可以承受一定限度的负担,也可以理解一时的「乱象」。这应当是公民善良公义情结的一种表现。

但这种社会情结孤立所成,能够达到这种境界的健全民主社会,其立本的基础是完善的法制及公平公义的信仰,人民了解法律规?的界限,信任公正的司法及公权力,所以不会担心社会小风波「乱象」会影响到根本社会利益。一旦法律的界线被冲破,民众相信公权力会对此施展其威力。

从警方此次应对示威活动情形而言,在法理之下仍可施展很大弹性,表现了很大的宽容克制力,先期未对示威者施以强制行动,只要示威者不打破和平示威的底线。但在本周三还是拘捕了约廿名冲击警方路障的示威者,周四为畅通堵塞多日的交通,缓解市民投诉压力,才将示威者逼回人行道上,整个处理过程相当有节奏,足见法理情的把握分寸。

在一个较完善的民主社会中,法理情实际上是不可缺一,且能相得益彰,这样才能真正维护社会的正义,在很多时候并非一味苛刻严法,更多的是宽容同情於弱势族群利益,理解不同的政治诉求,即使是有时不合理的要求会偏离主体利益,这样才能得到更多社会平和。这种拿捏的分寸确实是中港台等华人社会需求长进之处。此次多伦多社会对待泰米尔裔民众的抗议活动观感各异,但只要社会对维持社会平安的公权力有很强的信任度,就会安枕无忧,大众利益得以最大程度的保障。在多伦多市中心大大小小的示威抗议活动从不间断,大道被阻,商家受损,居民受扰的情况时时可见,但民众都能坦然置之,这是民主社会的可贵之处。(王迅雷)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