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体娱 /
  3. 邓丽君的遗憾:六四使她不再想踏足大陆 /

邓丽君的遗憾:六四使她不再想踏足大陆

时光荏冉,邓丽君已离开我们整整十四个年头了。然而,对许多人来讲,一切犹如昨日一般,伴着床边传来的阵阵乐音,午夜梦迴之际,甚或暗忖邓丽君并没有逝去,只是暂别,逃遁到一个没有人认识她的地方。她的歌声,几乎仍在每一个华人所在的角落传唱,日本、东南亚以及欧美那些正学习华文的大学教室裡,一首首「月亮代表我的心」、「何日君再来」、「我只在乎你」──由她演绎的曲子更是继续迴盪。二○○五年,邓丽君去世十周年前夕,一曲生前未发行的「无奈」被唱片公司发掘,作为「主打歌」连同其它代表作一同以「天国的情人」为名上市,刹那间,邓丽君竟又出了「新专辑」。当我初次在台北一家涮涮锅店裡,「我本来打算离你远去,从此不再提起你」的句子从广播中被娓娓唱出,我心头一惊,不由得自嘴裡大喊:「对,是邓姐的声音!」那股激动,如一道血液流窜全身,随着旋律的起伏,流下泪来。

自三年前起,每逢五月八日,都要到台北金宝山邓姐长眠的「筠园」祭悼,一束粉红玫瑰,插上一纸卡片,上书「永远的情人邓丽君小姐睽违人间○○周年纪念」。对我而言,总想保留那最后美好的幻想,不愿直呼「逝世」二字了。除了鲜花,还得亲手写上几页的「情书」,置在信封裡,在邓姐的墓前点燃,託袅袅的轻烟寄予无限的相思。台湾的媒体,也没忘了邓丽君。年年的此日,各家记者齐聚筠园,而我便经常作为一个「邓丽君的年轻粉丝」接受访问。记者提出的问题,第一个往往即是:「你这麽年轻,为什麽会喜欢邓丽君?」我总是答说,除了邓姐优雅的气质深深吸引我外,更重要的是,邓姐是个「爱国艺人」。

只是,作为「爱国艺人」,邓姐爱的究竟是「那一国」?无疑的,多次无酬劳军,亲赴金门前线鼓舞士气,对大陆同胞进行「统战」广播,身后葬礼备极哀荣,不仅获总统亲颁褒扬令,棺木更由三军仪队扶灵,覆盖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邓丽君,当然是中华民国的爱国艺人。然而,她之所以感动海峡两岸同胞,却是浑然而生的「中国」特质。温柔婉约的演绎方式,甜而不腻的独特唱腔,那种中国人特有的含情脉脉,就属她表现得最为到位。早在上个世纪的八○年代,邓丽君的歌便悄悄地在大陆上的市井小民间流传,在那个两岸老死不相往来的年代,邓丽君意外地成了两岸、甚至整个华人社会的文化「统一」先行者。

一九九五年,邓丽君在泰国清迈去世后,人们在她的寓所中找到了生前遗留的手稿。「往事不堪思,世事难预料,莫将烦恼着诗篇,梦短梦长同是梦。」一行行令人读来慨叹的句子,由李寿全等音乐人谱上曲子,题为「星愿」,在她出殡前发表。我们从邓姐亲笔所写的文字中,不禁惊讶于她心裡的那份孤寂、那份愁怅。作为一名歌者,她是如此的杰出,其名声甚至在身后仍如此响亮;作为一个女人,却始终未能遇上人生路上相知相许的伴侣。同时,在感情之外,这位一代巨星的另一个遗憾,恐怕便是毕生未能踏上大陆的土地了。

初中尚未毕业的年纪,邓丽君就踏上了歌坛,足迹遍及海内外各地演出,却始终坚持穿上旗袍,以「中国人」身份为傲。一九八三年,邓丽君亲身参与专辑《澹澹幽情》的製作,以现代流行音乐重新为唐诗宋词谱曲,再由邓姐身着古装,一字一句演绎出李后主、苏东坡的多情世界。在台视的《澹澹幽情》音乐节目中,邓姐清丽的脸庞,字正腔圆地朗诵着:「我希望大家都会喜欢这几首歌,大家都来学这几首歌,让一千万平方公里秋海棠上的繁华,与五千年文化的晶晶宝玉,藉着歌声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在歌声中,让我们的子孙永远不要忘记,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快乐、悲伤和光荣。」一个从小在台湾成长的女子,父亲是河北一个随国民党政府来台的军人,其内在暗藏的温和蕴藉,不仅在柔情万种的歌声裡,更在那股暗暗散发出的中国古典气息中。

曾经,在台湾开放大陆探亲后的那段日子,中共官方透过各种管道邀请邓丽君到大陆演唱,而邓丽君也数度考虑亲自看看那片因她「不爱老邓爱小邓」的故国山河。然而,一九八九年的六四天安门事件,却彻底粉碎了她赴大陆的念头。六四前夕,她未施脂粉地出现在香港跑马地一场「民主歌声献中华」的大会上,以一曲「我的家在山的那一边」表达对自由民主的支持。

六四之后,她参加香港某家电视的谈话节目,表示自己曾经也想过,「要亲自到大陆上看一看,是不是真的如中共所说,非社会主义不能救中国」,可是当六四发生之后,「再也不想到大陆上去,不想到一个政府屠杀自己百姓的地方」。自此,邓姐进入半退休状态,几乎不再参加公开活动,但对劳军活动则仍旧登台演出。一九九四年,邓丽君为陆军官校「永远的黄埔」校庆晚会献唱,特别表演了一曲过去台湾的反共歌曲「台湾好」,歌词由五四青年罗家伦所作:「台湾好,台湾好,台湾真是个复兴岛……我们忘不了大陆上的同胞,在死亡线上挣扎,在集中营裡苦恼……」最后,这竟成了邓姐在台湾的最后公开演出。

邓丽君的歌声,是一代中国人的共同记忆;邓丽君的遗憾,却也是一代中国人的历史恩怨。邓姐有句话说得很对,「要亲自到大陆上看一看,是不是真的如中共所说,非社会主义不能救中国」。很多时候,诚如古人所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没有亲身的经历,是很难真正体会的。海峡两岸,缺乏的正是互相了解,而要互相了解,就非得多多接触、多多交流不可。邓丽君,这样一位深具中国情怀的女子,兼具东方的柔和细腻与西方的自由奔放,实在去得太早了──她还来不及看到今日两岸的新局,更无缘看见更多中华民族新一代的青年才俊。

还是聆听美妙的音乐吧!四月的豔阳下,我随几位大陆来访的学者到台北士林官邸一游。那是昔日老蒋总统的住所,一进大门不远的地方,高高挂着蒋氏夫妇的合影,一旁,却还有一幅邓丽君的肖像,上书「台湾记忆──邓丽君」。音乐,始终超越一时的政治符号,文化,终将民族的心连在一起。梦裡,偶然又回到几年前的暑假造访的北京天坛,站在天心石上,那个最靠近上苍的位置,高唱「何日君再来」──在周遭大陆同胞的围观下,完成邓丽君未竟的遗憾。

(作者卜正,台大外文系学生,双主修历史,辅修国际关係。简介表示,他看不惯台湾各大政论节目良莠不齐的名嘴,以理性思辩及感性关怀的笔调,写出独家的卜正观点。)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