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随父母返回中国,小“海归”遭遇读书难 /

随父母返回中国,小“海归”遭遇读书难

国力日强的中国越来越像“人才磁石”,吸引海外游子归国发展,但子女教育问题随之而来。

对于从小在海外接受西方教育的孩子,他们的中文水平和学习习惯很难适应课业相对沉重的中国式教育。另外,很多家长又希望孩子在高中阶段或毕业后到海外接受高等教育。

于是,既具备深厚的中国教育功底、又能较好地接轨国际教育体系与理念的国际学校,成为海归或外籍人士的首选。侨报记者近日对大陆几所知名国际学校进行了深入探访。

回国读书难

儿子就读于北京一所国际双语学校的海归张先生表示,他最大的困扰是,儿子以前在美国读小学时,学习成绩优异,很少让父母操心。回中国后转学到北京某大学的附属小学,学校规定和孩子的实际表现给他带来很多困扰。在课堂上,儿子爱提问,经常打断老师讲课思路,让老师十分恼火。老师从中国传统观点来看,认为他儿子没有“尊师重道”,缺乏礼貌,破坏课堂纪律。

张先生指出,儿子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ABC,西方强调开放式教育,注重启发孩子思考,并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发问,中国这种大量考试及大量作业的教育模式,在国外很少见到。儿子突然面对这么多的考试、作业难免反弹。以前在美国时,儿子一直很快乐,现在一天到晚垂头丧气,情绪低落,这令他非常心痛,“难道这就是海归的代价么?为了事业发展,牺牲孩子的童年快乐,值得吗?” 与很多海归一样,清华大学中美关系研究中心主任孙哲教授在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被作为“人才引进”回国后,也为儿子Royce的读书择校问题苦恼了很久。

2000年回国时,出生在纽约的Royce正读小学3年级。他们夫妇考察了上海所有的国际学校,最后选择了学生数量上千人、校园美丽的上海中学国际部,“把孩子送去那儿是希望孩子能接受中西合璧的教育,尤其看重这所学校的中文和数学教育。”

但孩子在那读书却一直不快乐,“开始我们以为只是一般的转学的不适应,总是从孩子身上找原因,动各种脑筋帮助他适应新环境,帮他多交新朋友,甚至把他校车上的同学都请到餐馆吃饭、请到家里玩。”但Royce总是说他想回美国,说中国老师“很凶”,孙哲夫妇也没介意,心想老师严格一些也是好事。

直到有一天,老师来电话向孙哲反映Royce数学成绩退步很大,上课不听讲,孙教授询问了Royce的各方面表现,老师讲了十多分钟Royce怎么调皮、怎么不好,“在我听来都是小男孩非常天真可爱的童趣,不是什么缺点。但我也想尊重老师,回家得和儿子交谈一下。所以我就问老师Royce有什么表现好的地方。因为我们在家批评他,一般都得先表扬一下孩子,再提醒他要注意改进提高之处,让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而不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结果她楞在那里,完全说不出来。”

虽然已过去很久,但孙哲说起这件事,语气中还是有些微的不满,“我也是做老师的,做老师最重要教育方法就是发现学生的优点、爱好、潜力,因势利导,如果在她眼里孩子一无是处,孩子怎么会喜欢这样的老师?我怎么敢把孩子交在她的手中?”

回家一问,Royce才向父母哭诉“遭遇”:他作业本忘了带回家,就把功课做在白纸上,第二天交给老师时,老师拒收还给他0分;他戴了一款新手表到学校,上课时忍不住多看几次,老师就当堂训他:“你要是这么想下课,现在就滚出去!”,等等。

“我们小时候都是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长大的,经常被老师批评、训斥,我们深知这种方法对学生的精神折磨。没有经济条件也就只好算了,要是有,一定不舍得让孩子再受这种精神痛苦。否则宁可再回美国。”张先生说。

孙哲教授将原因归结为学校还是“中国式教育”,“ 虽然上海中学的唐校长、李校长为人非常慈祥亲切,对家长和学生都很客气,但管理者的理想和实践者很有差距。实际教课的老师中很多只是会说英语的年轻中国姑娘。这些年轻人自己没有孩子,因而不懂得欣赏孩子的童趣,只会用成绩的好坏、课堂的安静与否等评判孩子;他们自己从小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中被训着长大,没有体会过美国式的尊重学生的教育思想,也习惯于用训斥的方式对待学生,相信’打是亲骂是爱’。”

数学是基础教育中最重要的科目之一,这样的老师怎么会让孩子不厌学?孙哲夫妇决定尽快给孩子换学校。

其实Royce的经历还不算最糟糕的。有些家长选择让孩子就读当地的公立学校,但学校里每次考试测验的排名次就把小海归们吓坏了,有的孩子晚上做恶梦,白天不肯去学校。 据了解,很多在海外的华人有回国发展心愿,但担忧孩子回到中国后的教育,因此要么选择不回来,要么就是夫妻两地分居,但分居后造成婚姻破裂的故事层出不穷。

艰难的选择

据“维基百科”对大陆国际学校的解释,国际学校(International School)可以有以下两种定义:一种是,一所学校,拥有相当比例的国外(境外)学生;第二种是,一所学校,实施国外(境外)的学制,而不同于当地的通行学制。这里通常仅指中学及以下的基础教育,而不用来形容高等和职业教育。这是因为高等教育的对象是成年人,同时高等教育本身就具有普世性的特点。 对大多数海外华人来说,都希望子女能兼通中西,“最好是中英文都达到母语水平。”所以有的海归选择先把孩子放在中国的公立学校学好中文,高中再转到国际学校用英美教材学习,为出国留学做准备。这样,也可以省点学费。

作为80年代末期到美国的留学生,经历艰苦求学之路的孙哲夫妇对中国传统文化皆有特别的偏爱,当然也不想让儿子偏废这方面的语言和知识。 “但这其实很难,除非孩子有特别的语言天赋。”出版了十多本专著的孙哲教授说,“家长想两全其美是不太可能的,孩子读文学作品、锻炼写作的时间非常有限,父母必须作出中英文哪个是母语和哪个是第一外语的选择。Royce算是有语言文学天赋的孩子,我们家庭在这方面的资源也丰富,他也喜欢,但因为时间的限制,我们只能放弃双母语的梦想,毕竟他的理想不是做专业翻译。”

他表示,不管是中国的优秀高中还是好的国际学校,其实各有自己的优势。如果小孩比较坚韧,能适应中国的教育环境,家长也舍得让孩子吃苦,完全可以就读当地公立学校;但有些在欧美国家出生成长的孩子,不适应填鸭式教育,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中不快乐,那还是应该选择国际学校。

而孙哲教授选择了后者,“我们当然希望孩子将来留在我们身边、在中国工作,但做父母的不能只是自私地把孩子圈在身边;有条件的话还是要为孩子提供全球各地工作发展的条件。我们认为,孩子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英语还是比中文用的多。”

孙哲说,这是个艰难的选择,因为选择了国际学校,孩子了解的中国文化相比公立学校的学生必然要少些,“但孩子的快乐是最重要的。”

国际学校分三类

中国目前的国际学校其实不少。据2007年10月中国公布的“教育部批准设立91所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名单”,包括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河北、广东、江苏、山东、福建、吉林、陕西、辽宁、云南、浙江及湖北等主要省市,都创建了针对外籍子女的国际学校。其中以上海和北京最多,都有20多所。

国际学校一般分为三类:一是纯西方式学校,比如全美学校;一是由香港人或新加坡等英联邦国家华人开办的国际学校;还有一类是由大陆人开办的双语学校。

纯西式学校学费最贵,每年近20万,而中文教育不够重视,比较适合纯欧美血统、在中国短期学习的孩子,并不适合将来需要与中国社会打交道的ABC孩子。

当初,孙哲之所以没有让Royce就读全美学校,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排队者众,不能马上入学,“美国大公司中国区总裁的孩子都得排队。”更重要的原因则是他们不想让孩子完全美国化。

第二种学费较便宜,是以香港、新加坡人为主管理的学校。香港、新加坡老师的中英文口音都不太标准,中英文都不完美;一般这类学校都是是以IB国际课程、教材为主,在中国真正好的IB教师很少。

第三种其实就是本地中国学校国际部,中国式教育再多加一点英文,教学方法比较死板,学生将来考美国一流大学的竞争力不够强。

由于一直没有给孩子找到理想的学校,2006年,孙哲夫妇干脆“撺掇”母校上海复旦大学的附属中学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合作,创建了复旦附中国际部。今年3月,经过7年的考察准备,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也建立了国际部,并和复旦附中国际部合作,共享所有资源。

在中国教美国课程

“这两个学校国际部的发展目标,就是想建立一套真正中西合璧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为越来越多报效祖国的海归精英解除子女在中小学阶段教育的后顾之忧。中国是全世界最重视教育的民族之一,海归精英更是格外重视子女的教育。”清华附中校长王殿军说。

而教授的课程和教育模式,由于学生中美籍华人最多,所以学校选择以使用美国教材和教育方式为主,“我们与美国最好的小学和初中学校——纽约Bank Street学校和Dalton学校合作,共享教材、教案和其他教育资源,将最新的学术研究成果、技术发明融进教学内容中。”清华附中国际部执行校长刘俊介绍,以后将逐步实现所有课程全部电子化,有些课让两边的老师一起通过网络给学生上课。

王殿军透露,清华附中国际部目前确定的小学部主任就是纽约Bank Street学校校长推荐的一位非常有经验的老师。

刘俊表示,清华和复旦附中的国际部高中阶段将实行全英文教学,10年级后有大量美国AP课程,“多修AP课对申请欧美名校很有帮助,但如果学生进高中时英文没有达到母语水平,就根本没法听懂。一些家长不了解在美国课程的难度,想让孩子在中国公立学校学好中文、数学,再来读美国课程的高中。这一类学生来我们这儿面试笔试,没有一个合格的,都需要两年左右的英语强化。这会影响他们考欧美名校。”

“美国大学招生部门已经发现了中国学生高分低能的现象,甚至有的中国学生SAT成绩很好,口语、写作非常糟糕;去年开始,国际学校的毕业生人数剧增,竞争力很强,因为他们的母语以英语为主,又有在中国生活的经验和文化背景,大学招办注意到了这个现象,今年秋天将来中国的几位名校招办负责人在上海都选择了上海美国学校和复旦附中国际部作为第一站或唯一一个宣讲点。”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招生办副主任、现任复旦附中国际部教务长的Peter Shon先生说。

Peter Shon透露,复旦附中国际部目前的师生比例是1:5,学费是每学期学费(一年两个学期):1至5年级3.6万元(人民币,下同);6至8年级3.8万元;9至12年级4万元;对两个以上子女且同时入读的家庭,给予5%的学费优惠等;9年级以上学生提供住宿,每学期住宿费8000元(两人一间有独立浴室)。

Royce现在在复旦附中国际部读11年级,国际部里70%是毕业于耶鲁、哥伦比亚大学、伦敦政治学院等世界名校的外籍教师,中文则是由复旦中文系硕士以上学位的老师担纲。Royce告诉记者,他这学期修了宏观经济、世界历史、生物、统计学等4门AP课,中文课主要是学习三国演义和红楼梦,一周要读20多章回。

复旦附中国际部自2006年成立以来,有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就读,树立了“高质国际教育”的良好形象。而在复旦附中已经毕业的十几位学生,都如愿考上了美国的Smith College,加拿大UBC,北京大学等名校。

千万奖学金资助小海归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学校学费普遍昂贵,比如北京顺义国际学校,每个学生一年学费高达19万元。

一年19万元的学费,对一般家庭、尤其是有几个孩子的海归家庭来说是个沉重负担。之前,许多在中国开设分公司的的外资企业作为给员工的福利,都为驻外人员子女百分百报销学费,。但金融风暴后,许多公司裁员瘦身,有的公司已取消了这项福利。不少学生家庭难以为继,只好让子女退学或转学。

虽然华人因有储蓄美德,在这方面受影响较小,但为了让更多孩子能接受合适的教育,清华附中国际部与复旦大学附中国际部今年3月启动1000万元奖学金计划。

该计划将面向两校1至12年级的所有在校生,联手筹措总额高达1000万元人民币的奖学金,用以资助品学兼优的国际学生。每年大约有30%的学生可以最终获得奖学金。

王殿军校长表示:创立千万元奖学金,正是为了帮助在金融危机下仍希望留在中国发展的国际人才缓解子女学费的压力,这也是中国境内学校首次向国际中小学生提供如此高额的奖学金。

中国科学院、北大、人大等高校纷纷问询,表示希望能与清华附中国际部签约帮助本校海归教授和外籍专家子女获得优先录取资格

中国教育部和外交部的官员对清华和复旦的行为表示了支持。而业内人士相信,这样的国际学校,在中国还会越来越多。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