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搜狐财经:中石化加国购并案的玄机 /

搜狐财经:中石化加国购并案的玄机

“油砂矿开采成本很高,一旦油价大幅下跌,运营方将面临很大经营风险。也许正因为此,和黄集团自1986年入股赫斯基至今一直未进行大规模的油砂矿开采。

中石化在目前油价波动剧烈的情况下,是否会花如此大的价钱来收购赫斯基能源公司,仍然值得怀疑。”

耗费700亿港元收购一块储量数以10亿桶计的油砂矿,这有可能吗?

日前有业内传闻称,中国石化集团(简称中石化)正在与和黄集团洽商有关收购和黄旗下加拿大赫斯基能源公司(Husky Energy Ltd,简称赫斯基)股权事宜。据称如果中石化欲全面收购和黄及其主席李嘉诚手上所有赫斯基能源公司股权,涉及资金将会高达706.2亿港元。对此传闻,和黄方面表示拒绝发表评论,中石化则称这一说法并无任何根据。

有业内人士认为,中方有关公司欲涉足加拿大原油开采业务的想法很早就有,此次洽商收购不论真假与否,对中方来讲都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只是油砂矿开采成本很高,一旦油价大幅下跌,运营方将面临很大经营风险。中石化在目前油价波动剧烈的情况下是否会花如此大的价钱来收购赫斯基能源公司,值得怀疑。”该人士说。

陌生的赫斯基

据了解,赫斯基是和黄集团旗下一家经营能源及相关业务的企业,总部设在加拿大产油主力地区阿尔伯达省,目前和黄集团持有34.7%股权,李嘉诚私人持有36%股权。

该公司拥有加拿大西部和东部纽芬兰省的大片未开发油田的勘探开采权,并在中国和印尼拥有一定的海上油气勘探开采权益。其中在加拿大西部地区该公司拥有阿尔伯达省最大的油砂矿,号称“50年也开采不完,储量数以10亿桶计”(李嘉诚语)。2000年8月,赫斯基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证券代号HSE),并成为标准普尔/多伦多证交所综合指数等的指数成分股。近两年,由于国际油价不断攀升,赫斯基股票成为市场追捧的热门股。股价一路攀升,已由2002年的每股20多加元涨升至目前的35加元附近,升幅高达50%。传闻中石化的700亿港元收购价正是根据目前赫斯基目前股价得出。

在赫斯基所有资产中最富争议的是位于阿尔伯达省的油砂矿。

据上海源复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涛介绍,在加拿大油砂矿资源十分丰富,尤以阿尔伯达省居多。但是油沙矿类似于铺路的沥青,含油量低,开采成本很高,必须在油价长期高企时才有开采价值。

据刘涛介绍,“油沙矿的开采成本每桶要15至16美元,完全成本价达每桶20至25美元,如果油价不长期维持在每桶30至35美元的话,开采便会赔本;而且一旦开始工业化开采就不能突然停产,否则损失更大。”与之相比,现有公开数据显示,在中东地区原油开采成本仅3美元,在我国原油开采成本也在10美元以下。

也许正因为此,和黄集团自1986年入股赫斯基至今一直未进行大规模的油砂矿开采。直至今年8月19日李嘉诚先生在长实集团及和黄集团公布中期业绩的说明会上才向外透露,公司打算趁油价高企之机开始生产油砂矿。但12月1日和黄集团公关部张小姐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油砂矿生产可能快了”。

有业内人士认为,和黄集团能源业务并不多,油砂矿的经营风险又很大,和黄集团之所以一直未进行工业化开采,可能与它欲趁油价高企时高价脱手赫斯基有关,“毕竟它在欧洲力推3G业务,需要大量现金流”。张小姐也告诉记者,一直有公司欲收购赫斯基,“只是我们总裁霍先生认为它们的出价不能令我们满意才作罢”。

逐鹿赫斯基

此次传闻的另一方——中石化是国内最大的成品油及石化产品供应商。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近年来该公司一直期望能够获得海外油气田权益,以弥补其原油开采业务不足,并为自己的炼化业务提供长期、稳定、低廉的原料保障。

通过不懈努力,中石化在中东等地已略有斩获。今年3月7日,中石化副总裁王基铭在沙特首都利雅得和沙特阿美石油公司一道与沙特王国石油部签署了开发鲁卜哈利盆地B区块上游协议。这块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的气田,位于沙特的东北部,是沙特25年来第一次对海外投资者开放的三块气田中的一块,也是我国首次进入沙特后的代表作。

“然而鉴于国际地缘政治以及历史原因等,我国已不可能在中东获取大量的油气开采权益。为了保障国家石油战略安全,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必须在全球各地积极争取油气开采权益,这点对于中国石化集团来讲尤为重要。毕竟它们中只有中石化的油气开采业务无法满足其炼化业务的需求,因此中石化高层图谋赫斯基是有可能的。”一位中石化内部的油气资源分析人士说。

据该人士透露,今年夏季一个中石化的工程代表团就曾到过阿尔伯达省参观油沙矿,并做客总部设在该省的赫斯基和其他能源公司。阿尔伯达官员介绍,这个代表团当时有意跨越加拿大的诺基山脉,修建一条管道,把原油运到中国;近期中石化代表又直飞加拿大与赫斯基管理层洽商收购事宜。

其实早在两年前,中石油就曾考虑收购赫斯基,并与有关方面商谈具体事宜。只是由于中石油认为和黄集团当时的要价每股24加元太贵方才作罢;其后,法国能源公司TotalFi-naElf表示出对赫斯基浓厚的兴趣,但也无果而终,究其原因也是价格。

“国际油价高企,赫斯基的身价随之水涨船高,这是常人都明白的道理,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的李嘉诚更不会放弃这个机会。但中石化是否会如这位香港首富的心愿呢?如果不成,也许真的就像中石化表述的那样,‘这一说法并无任何根据’。”那位中石化资源分析部门的人士说。

融入国际大市场

中石化是否会真的收购赫斯基,也许不久之后就会真相大白。然而中国石油企业如何融入国际石油市场却引起各界广泛关注。

中国社科院一位专家对此观点十分明确。“2004年我国原油进口量将突破亿吨大关,占到国内总需求的40%以上,其中的绝大多数又来自中东,这十分不利于我国石油战略安全,在油价波动如此剧烈的今天,情况更是如此。那么,怎样保证石油战略安全呢?就该全方位地寻找机会,争取获得一些油气田的勘探开发权或部分勘探开发权。只有获得稳步增长的石油储量保证,我们的石油战略才有安全可言。国内各界都以为靠建立战略储备或订立长期的原油订货协议就可保障我国石油战略安全,但这是片面的。”

该专家认为,我国石油战略安全体系的核心是中国石油企业参与到国际石油大市场中去,这其中既包括订立长期石油贸易协议、获取与消费量相应的定价话语权,也应包含与跨国油企的项目合作,即与那些有经验的跨国油企联合参与竞标、勘探、开发油气田。这一方面可以获得一些油气资源权益,更重要的是可以学习积累如何参与国际石油市场运作的经验,以便能够尽早融入国际石油市场中去。

“在学习积累经验阶段,我们不可能拿到大的股份,甚至可能面临投资风险。但这不可怕,国家以及这些公司的高层应该有允许失误的心理准备和面对失败的勇气。”

一位中石油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上述观点表示认可。

“我们的石油企业长期以来在国内妄自尊大,对外面的世界太缺乏了解认识,以至于经常是独自贸然出击,灰头土脸败回。跨国油企渴望进入中国市场,它们为此愿意带着‘中国小弟弟’参与到国际石油市场中去,可我们的石油企业却往往只盯着股权、分成,从没有想过与外方合作可以积累经验,这点太可悲了。”

资料链接:

油砂是石油的一种储藏方式。在国外,油砂的开采和提炼已经有36年的历史。目前,在委内瑞拉,从油砂中开采的石油叫做“奥里原油”,已经大量出口我国。在加拿大,每年从油砂中提炼的原油已经超过3,000万吨,被国内石油界称为“北美重质原油”,主要出口到美国市场。

赫斯基能源公司所在的加拿大阿尔伯达省,幅员仅66万平方公里,石油储量却被证实排名世界第二,仅次于沙特阿拉伯。

阿尔伯达省的油砂存在一些缺陷,和中东相比,缺乏成熟的石油市场和良好的石油油质。但由于其巨大的原油储藏量和便利的开采条件,几乎所有的世界主要石油公司都已投入或计划投入开发。埃克森美孚、壳牌和BP等公司早已进入。

2001年,阿尔伯达省的石油出口量已相当于某些欧佩克国家(如科威特和尼日利亚)的出口量,其中43%的石油产自油砂。据阿尔伯达省官员宣称,未来的5至10年间,该省的油砂产量预料将增加3倍。

美国目前是阿尔伯达省最大的贸易伙伴。在当地的油砂开发中,美国公司也占很大的比例。据阿尔伯达省的一份调查显示,预计到2005年,美国原油的10%将来自阿尔伯达省的油砂。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