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遗产争夺战 儿子弟子秘书齐上阵
一边是大师的桂冠,一边是喧嚣的迷案。
从去年的字画流失,到遗体告别仪式上的乌龟被偷,再到季、李隔空骂战,针对季羡林先生的这场遗产纷争,如同一场电视剧,人物相继登场,情节波澜起伏。季老的儿子、弟子、秘书、好友、看护,甚至好友的义女、秘书的干女儿都牵涉其中。他们每个人都宣称自己站在正义的一方,代表了季老,可是每个人都逃脱不了利益的嫌疑。
而每天追逐于两方的媒体,也只能看到表象。除了感叹人性的复杂,无法推出真相。
盗画风波
去年秋天,季羡林过完了97岁大寿,温家宝总理刚来看望了他。老先生精神、身体俱佳。他跟弟子们说,自己要活到120岁。
9月30日,他与山东大学的小友张衡见面。就是这一见,揭开了纷纷扰扰延续至今的财产纷争。
张衡,男,40多岁,山东人,曾经开过图书公司,后来从事字画生意。季老曾在《季羡林自传》里写,“张衡是我山东大学的小校友。”
按张衡的叙述,早在2007年4月,他在北京拍卖会场见到季老的藏画,以6.1万元拍下其中14件藏品。但他与季老见面时,季老说,字画的事情我知道了,我也不要这些了,就想换个秘书,拿你这个取个证。
张衡说,之后,季老又给北大校长闵维方写了两封信。“但都无回音”。
一气之下,张衡向北京海淀公安分局报了案,并和唐师曾一起采访老先生,准备向媒体披露该事。
唐师曾,男,48岁,新华社记者,季羡林好友之一。在他录的DV中,季羡林说,“(字画)不知道怎么传出去的,以为就是(别人)偷几幅画卖,看来认识是不够了。”DV公之于众,矛头直指北京大学和杨锐。
杨锐,女,52岁,丈夫是北京大学党委副书记吴志攀。2006年,季羡林秘书李玉洁脑溢血中风住院后,杨锐被推荐为季羡林的秘书,掌管了季老家中的一切钥匙。
站在风口浪尖的杨锐选择了不回应。迫于压力的北大,则于11月3日撤掉杨锐的秘书身份,并成立字画被盗调查组。
3天后,北大调查组公布了调查结果:季老秘书杨锐保管的季老藏品并未外流。张衡拍得的字画都是假的。但张衡信誓旦旦:至少中间有3幅作品为真。
由于北大拒绝公布调查组组成人员和调查经过,张衡也拒绝向媒体出示这些藏品,谁真谁假,公众和媒体一时无法辨认。
儿子回归
就在事情扑朔迷离时,季羡林的独子季承出现了。
季承,1935年生,结过两次婚,育有两子一女。事发时他73岁,在北京李政道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兼职。
季承以与父亲冰释前嫌的形式出场。11月7日晚,电视播出的画面显示:季承一进病房就跪下了,说:“老爷子,我给你请罪来了。”老爷子说:“你何罪之有啊,这13年里,我何尝不在想你啊。”两人就此和好。
这时,公众也才知道,这对父子虽然生活在一个城市,竟然早在1995年就已断绝关系,13年来没有见过面。
季承为何选在此时归来?事后,季承对南都记者说,自己13年来没见父亲,是因为北大和季老身边的人从中作梗。只在此时,两方阻隔他的人都迫于压力,放松了对他的阻隔,他才得到了个机会。
但是外界充满了传言。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是,1995年,时年60岁的季承与家里20多岁、照顾季老的小保姆马晓华有了感情。季羡林认为此事有辱门风。恰恰此时,季羡林妻子彭德华生病去世,季承不愿承担母亲的部分医疗费用。父子间激烈争吵,彻底决裂。
季承否认了这一说法,他认为与父亲决裂有着复杂的感情原因,其中之一是季羡林认为子女只对母亲好,妻子去世后,子女也不会孝敬他。而事实上,2004年,季承确实与前妻离婚,与小保姆马晓华结婚了。去年7月,他们的儿子出生。
有人由此猜测,季承已经73岁,儿子尚幼,选在此时出来,是否与遗产相关?更有人怀疑,是否季承策划了这起字画被偷事件。
季承否认了这些猜测。他称,事发前,他和张衡互相不知道对方的存在,所以无从策划。但对于父亲的遗产,他的说法是,“我没有兄弟姐妹了,我们家的东西就应该是我的,不需要去争夺。”
和父亲和好后的季承也把矛头对准了北大。他说,父亲想把自己的东西捐给北大,却在协议书里把祖父和母亲的东西也一并捐出去了,捐赠应属无效,希望北大放弃该捐赠,否则他会考虑司法途径。
北大则对此回应:2001年,季羡林曾与北大签下捐赠协议,2004年,捐赠仪式举行,捐赠早是事实。且季老与北大之间的捐赠协议,属于公益性捐赠。季老本人也没有向北大表示过反悔捐赠协议的意向。如果季承要通过司法途径,那么,季承首先应该起诉的不是北大,而是季老。
季承则拿出了季老最新的委托书。南都记者事后看到,委托书全文为:“全权委托我儿子季承处理有关我的一切事务。暨。季羡林。戊子冬。2008年12月6日于301医院。”
至此,字画被盗风波经过一步步发酵升级,已成了一场财产纷争。由于其中亲情、捐赠等复杂的利益关系,公众乃至一路追踪的媒体,都已无法辨认事件真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