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飞行员压轴飞越天安门 米秒不差
“起飞时天气不理想,但北京天安门周边能见度真好,就是气流大,算是一个考验!”昨晚7点半,阅兵村宿舍,在煮面条做夜宵的间隙,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南京姑娘周帅接受扬子晚报记者采访,回想起飞越天安门的那一刻,早已从激动中平静下来。作为阅兵空中梯队的压轴戏,激动的周帅说,她为姐妹们的表现感到骄傲。
克服不理想天气顺利起飞
作为最后一个受阅的空中梯队,周帅说,她们时间宽裕,不用像装备方队、徒步方队那样很早起床,但走出宿舍后看到的天气让她们有点紧张,“能见度不理想,担心影响编队。”
尽管心里有一点点忐忑,但有多种预案做准备,由15名中国首批歼击机女飞行员组成的教练机梯队,还是顺利完成编队,在10点50几分从华北某机场顺利出发。
“临行前,我们也看国庆庆典,正好看到标兵就位那一段,有人提醒,说出发时间到了。”周帅想起了出发时的情形。她和姐妹们知道,就要快轮到她们出场了。
应对颠簸精确飞越天安门
与周帅同住一个宿舍的何晓莉是教练机梯队长机,她告诉记者,当到达北京预定位置后发现,“天空早已出现太阳,天安门上空能见度非常好。”何晓莉放心了。只是天安门上空气流比较大,对于自重较轻的教练机来说,是一个考验。
11点20分左右,属于教练机梯队的时刻终于到来。在何晓莉率领下,周帅和姐妹们准时出现在天安门上空。“气流确实大,感到飞机有点颠簸,为了保持队形和精度,我们一点也不敢分神。”周帅说,专注的喷射彩烟,下面的欢呼一点也没注意到。梯队“米秒不差”地通过天安门。
仅返航时瞥一眼欢庆场景
到达北京公主坟上空,周帅和姐妹们开始解散,她们向南转弯,返航时经过天安门广场。“转弯的一刹那,我从后视镜中看到了自己喷射的黄色彩烟,很美。”周帅喷射的彩烟是左边第二条,黄色的即是。“在蓝色天空下,黄色、红色、蓝色的色彩比较鲜艶。我们是经过试验选出来的。”
返航时经过北京城区,周帅和姐妹们特意瞥了一眼欢腾的天安门广场,然后继续航行。何晓莉说,看到最后一架飞机安全着陆,她心里的石头才算是放下。
看到自己受阅片段流泪
回到阅兵村,周帅和姐妹们很激动,“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了自己受阅的情景,非常兴奋,不停地鼓掌,相互击掌,相互拥抱,有的流泪。”尽管已过去六七个小时,但周帅言语中仍按捺不住那股子开心,她说自己也快憋不住了,眼泪打转。
很快,父母来电话,向她祝贺,“还告诉我,已经用DV拍下了我们的受阅片段,作为纪念。”这不禁让好久没回家的周帅想念起父母来。只是,阅兵结束后,周帅和姐妹们将赶回基地,继续训练。回家,可能要再等等了。
爸爸要为女儿写自传
昨天上午,南京第二医院宿舍区内,周帅的父母和姐姐一大早便围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大阅兵实况直播,10点的钟声敲过,当受阅飞行编队最后一个梯队拖着彩练掠过天安门上空时,一家人顿时激动起来,喜悦、欢乐、赞美的气氛顿时溢满整个小屋。
“周帅,你真棒!你用实际行动为祖国和人民增光添彩……”周帅的父亲周华林、母亲王翠云、姐姐周惠媛都兴奋地相拥在一起,他们的双眼都闪着泪花。
昨天中午12时许,刚刚走下飞机的周帅便用手机给父母报平安。傍晚,周帅又给母亲发来一条信息:“一代娇女执彩练,飞舞苍穹尽欢颜,冲霄何须待时日,天际有我谁能堪,把每行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一飞冲天”。
“我想为女儿写自传!”昨天,看完女儿驾机精彩亮相天安门广场上空的周华林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他透露出心中的一个愿望。他说,自从女儿穿上军装的那天起,他就用日记的形式记录女儿在军营里的点点滴滴,还特地收集整理成厚厚的几大本女儿的像册。构想中的女儿自传内容也将是记录女儿在部队成长的每个足迹。
轰炸机梯队长机钱世平:外面队形不变机内动作不停
昨日阅兵式上,由江苏常州人钱世平率领的轰炸机梯队,是12个受阅梯队中声势最大、最具震撼力的一个。这位“龙城飞将”告诉记者,轰炸机梯队由于自身体积、重量较大,也是飞行编队难度最大的一个,“米秒不差”地飞越天安门广场上空时,为了克服较大的气流影响,尽管外面看飞行队形丝毫未变,可在机舱内,每个飞行员都在不停地变换动作。
轰炸机梯队是昨日上午10点左右起飞的。钱世平告诉记者,轰炸机自身重量达37吨,编队集合相对困难一些。在飞机编队集合时,天气有点复杂,还有一点小雨,气流也不小。他们通过预案进行积极地应对,克服各种困难最终顺利起飞。
进入北京后,钱世平发现天安门上空能见度非常好,就是气流大。11点13分左右,他率领轰炸机编队开始受阅,在离地面500米的高空,保持了精准的队形,终于“米秒不差”地通过天安门上空。“别看从外面看队形一丝不乱,可在机舱内,每个飞行员都在不停地做动作,一分钟内要有几十个,不敢眨眼,更不能有一秒钟分神。”所以,通过天安门时,轰炸机编队的每个人都没机会看一眼欢腾的天安门。
到达北京公主坟上空,钱世平和战友们仍然保持受阅队形,“直到我们返回出发时的机场,队形一点也没变。”钱世平非常平静地告诉记者,他们这个师执行过多次重大任务,所以这次能顺利完成受阅任务,也自然不在话下,“呈现完美效果,是必然的,也是应该的。”所以,回来以后,大家很开心,表现得很理想。
驻宁某陆航团副团长单宜甫:飞过天安门时高度仅有250米
国庆大阅兵,天安门广场迎来了世界阅兵史上最大规模的直升机编队——由36架某型武装直升机组成的陆航受阅梯队。其中,就有咱们的家乡子弟兵:驻宁某陆航团,这也是南京军区陆航部队唯一一支参加阅兵的部队。
昨天,已经是第二次驾机飞越天安门的副团长单宜甫给记者讲述了受阅背后的故事。
飞过天安门时高度仅250米
陆航受阅部队参加阅兵时将使用我国自行研制生产的某型武装直升机。具有对空、对地攻击能力,夜战能力也较强,最大特点是装备了先进的信息系统,其机载设备与国外同类机种相比毫不逊色。
36架直升机组成了阅兵史上规模最大的直升机群,阵容也是12个受阅梯队中最大的。第十、第十一梯队是18架直-9侦察直升机和18架直-9武装直升机,以“楔”形编队和“品”字形编队队形,通过天安门广场时,机群的飞行高度为250米。副团长单宜甫表示,这次直升机检阅的特点一是机群庞大,36架直升机形成一个整体,飞行高度低,飞行速度较其他飞机稍慢,气势宏伟,更利于观看;二是队形上与50周年阅兵时相比增加了难度。当时是5个5机“楔”形编队,这次则增加了9机“品”字队形的编队。
此外,9机“品”字队形也是陆航历史上第一次展示,显示了陆航“一树之高”的雄壮和风采。众所周知,武装直升机因其具备低空、超低空打击能力的独特优势,因而也被称为“一树之高”的“树梢杀手”。
直升机间距仅30米×30米
受阅直升机机群采取了密集型编队,机与机之间间隔距离仅为30米×30米,技术难度上讲是最大的。这也是直升机间距的安全警戒线。单宜甫告诉记者,与固定翼飞机编队不同,固定翼飞机稳定性好,飞到5米×5米都没问题,而直升机是旋翼飞机,螺旋桨高速旋转,受空气气流影响大,一旦相碰就不堪设想。
一般情况下,两机之间的间距要保持在40米×50米以上,国庆50周年阅兵也采取了这一间距。而本次阅兵,直升机编队采取了最小安全距离30米×30米,这也是直升机间距的安全警戒线。这样的间距,观赏效果会非常令人震撼。“就为了那壮观的一刻,从指挥员到飞行员,都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单宜甫说,控制直升机不像控制自己的身体那样简单,训练非常严谨,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差错。
一开始,大家用卷尺在地面和飞机一起“站”着找位置,找感觉。后来,大家就驾机到空中观察,进行编队间距“印象”训练。然而,飞机在地面上做到整齐划一都有难度,更何况是在天上?为此,大家就边训练边探索,用DV将自己的飞行过程录下来,训练结束后进行集体评议集体攻关。
用胶带将手绑在操纵杆上
单宜甫曾经参加过1999年国庆阅兵,这是他第二次驾机飞过天安门,他告诉记者:“1999年的时候,我作为一名普通的飞行员参加;今年,我是编队长机机长,带领编队飞过天安门,责任更加重大,也更加光荣。”今年的国庆阅兵,陆军航空兵部队是第二次在世人面前展示,对于驻宁某陆航团来说则是首次参加国庆阅兵。因为是首次参加阅兵,在没有进京前,部队就展开了刻苦的训练。没有阅兵经验,他们就一遍遍地观看1999年阅兵的录像,对比直升机在空中的飞行动作。
为了提高飞行训练质量,他们采取末位淘汰制,优选参阅的飞行员,每个训练阶段结束,都要有一部分官兵遗憾地离开参阅竞争阵容。直升机编队与编队距离、飞机与飞机的距离、编队通过天安门的时间、速度、高度,都有严格的规定。飞行员训练中,两只眼睛不但要时刻注意着飞机仪表盘,还要时刻观察着前后、左右相邻的飞机,双手紧紧把住操纵杆,一刻也不敢放松,即使汗水迷湿了眼睛,也不敢多眨一下。
其实,飞行中飞机操纵杆在不停地抖动,一个放松就可能使飞机偏离几米,在高速飞行中甚至偏离几十米。为了保证飞机的平稳,飞行中很多飞行员都用布带或胶带将自己的一只手牢牢地绑在操纵杆上,长时间的汗水浸泡,飞行员的手上都出现了一条条白斑。
最痛苦的就是吃饭的时候,一天训练下来,由于双手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吃饭时双手竟然握不拢一双筷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