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移民生活“七年之痒”:我们还期待什么? /

移民生活“七年之痒”:我们还期待什么?

移民到了七八个年头的时候,终于熬到了”老移民”的时候,突然觉得生活变得有些懒洋洋的,提不起劲儿,好像日日昏睡在春天的下午,不知道起床后要做些什么。

记得很早以前读过一首诗,大意是说冬天里人们盼望春天,夏天里人们期待秋天,可是到了春天,人们不知道该有何期待。你别说,这首诗的作者我到现在虽然都想不起来了,可是这首诗却时时给我生活的启示:冬夏两个季节,一个极寒一个极热,因为有不适不足,于是人们有了对舒适的春秋天的向往和努力,可是到了温暖的春季,人们没了极端天气的驱使,随即也没有了期待,没有了奋斗的动力。

刚来加拿大的头几年,还真有些像生活在或寒或暑的冬夏天,不是缺房子就是少工作,内心惶惑不安,一心向往着生活稳定、事业有成的一天。而为了这个目标,不惜东奔西走日夜操劳,直至目标达成。这其中的过程,虽然苦,却也是苦中有乐,因为有奋斗有努里才有成功后的喜悦。

更主要的,那时候,我们具有一个“老移民”的状态所没有的优势:奋斗的动力。大概说来,这动力来自源这三处:第一,移民成功的喜悦。虽说这唐人街上中国人总是“人山人海”,可是把这如山如海的人群放回到中国去,却仍然是“九牛一毛”。所以这每一个凭着自己的本事和努力出来的国人,走在北美的国土上,都有一份成功后的自豪感, 就是这份自豪感,让人做起事情来不由得脚下生风;其次,新鲜感和好奇心。这走出国门的人,初来乍到,据说都会经历一种“文化冲突(cultural clash)”或者“文化震动(cultural shock)”,其实这也不完全是坏事。想当初我们为什么要出国?除了那些贪污受贿被携款潜逃的和实在活不下去要偷渡的,大多数出国的人的动机都是为了“换一种活法”,也就是说为了寻求一种不同的、新鲜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记得第一次我从Pearson机场出来,一路上灯光闪烁、宛如游龙的车队都让我觉得新鲜、激动不已。这种新鲜感陪伴着我,它就是日后让我东奔西巅、不计挫折的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了。第三,就是对未来的憧憬。不管我们曾经听到过读到过或看到过多少令人心碎的移民故事、不管当时移民就业的前景是多么地不明朗、也不管有多少善意的忠告还回响在我们耳边,当时的我们毕竟年轻,血气方刚,不肯偏听也不愿轻信,因为我们有自己的选择和决心,因为我们都有一个梦想:终有一天,我也要站在高处观看这北美的圆月。人说有梦的日子再苦也是甜的,这话不假。

经过多年奋斗之后,我们终于盼来了稳定的一天。这时候,我们的车子虽然不是崭新,却也很少误事;房子虽然不是豪宅,却也温馨舒适;工作虽然不是高薪,却也可保衣食无忧。而且七八年后,单身的也喜结了连理,小家庭也喜添了贵子(女),人生的几大目标:车子房子孩子,也都应有尽有了,这时候,我们还期待些什么呢?

这时候,我们已经不年轻了,曾经的雄心壮志,不论实现与否,都已被平实舒适的生活所磨平,未尽的踌躇,也都已被小家庭的天伦之乐所补偿;当我们开车出游,经过路边竖立着的、踏入过无数次的Wal-mart, Canadian Tire, Winners…已经一点儿新鲜感都没有了;至于移民成功的喜悦,几次回国,看到国内的亲朋好友,个个房车俱全,事业通达,人情亲密,和他们相比,我们的移民是不是一种成功,似乎已经成了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了。

这时候,我们的事业,其实也并不是真的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无所再求;生活,也不是真的已经优越到了一个锦衣玉食、可以天天开支票赞助公益事业。可事业的进步,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变动升迁,都要重新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更主要的,需要做出这种改变的决定和动力。而我们经过在国外的这若干年生活的磨练,我们变得小心谨慎、知足常乐,我们的棱角在不知不觉中已经被磨得平实,我们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想要的是什么。至于生活方式,我们的身份是允许我们去世界上任何一个我们想去的地方,我们似乎有无限的自由,可是没有经济的坚强后盾,生活方式的改变只是一个计划而已。到了这个时候,我们已经不年轻,我们已经适应了我们所愿意适应的一切,任何一点小小的改变和努力,任何一个需要重新”劳筋动骨”的努力,都让我们觉得不适,这时候,我们就只好和自己妥协,自己安慰自己:知足常乐。就这样,我们进入了一个停滞的状态,一个春天的状态,不是真的春天到了,而是我们自己进入了那种慵懒、无所追求的状态。

曾经有一种说法,说北美是儿童的天堂,老年的坟墓,中年人的战场。本来我们应该还是在战斗的阶段的,可是因为我们大多数人移民的时候,都已经是中年人了,这个战场就尤其残酷。七八年挣扎下来,已经“未老先衰”。也许正因为此,我们过早地进入了“老年”阶段,或者说我们的心态,已经“入土为安”了。

前些天在中文学校遇到一个老师,周末教中文教艺术,周日又另外打着几份工,一天忙忙碌碌的,可好像很快乐的样子。而她的年纪,也应该是中年了。看着她,我不禁自问:为什么我就找不到她这种兴冲冲做事的劲头了呢?难道就因为我在这个地方住了七八年而变得“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了吗?说实话,我有些怀念那个“一穷二白”但是仍然有追求的新移民阶段了。
我们中国人对于婚姻,有个“七年之痒”之说,即是说俩人结婚七八年,这时候孩子也大了,夫妻间的疙疙瘩瘩棱棱角角到了这个时候,该磨平的也都磨平了,新鲜感没有了,矛盾不多了(或者上升了),这时候夫妻间彼此如果依然有吸引力,那么这个坎也就过了,否则,七年也就是婚姻的终点。我觉得我现在的老移民生活状态很像婚姻的这种转折点,到了一个该重新认识自己、思考未来的时候了。

以上文章为加国无忧网站有偿征文作品
■ 非合作媒体如未征得加国无忧网站许可,请勿转载此文 ■
诚征写手 欢迎来稿 加国无忧网站有偿征文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