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工造林世界第一 森林覆盖率20%
中国网11月6日讯记者从国家林业局11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中国通过开展大规模的国土绿化行动,积极发展和严格保护森林,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人工造林每年以7000万亩以上的速度推进,使人工林保存总面积达到8亿亩,人工林年均增量和保存总面积分别占世界的53.2%和40%,居世界第一。
中国林业对减缓全球气候变化方面所做的贡献主要有:
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中国政府加强生态建设,持续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特别是近三十年来,大力组织开展义务植树、人工造林、封山育林和中幼林抚育,相继实施了一系列林业重点工程,加快了造林绿化步伐,为使我国成为全球森资源增长最快、森林吸碳能力明显增强的国家做出了重要贡献。
我国公民持续开展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28年来参加义务植树人次达115.2亿,义务植树538.5亿株。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成效最好的植树运动。我国实施了时间跨度最长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工程实施期长达73年。实施30年来,累计造林保存面积3.67亿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5.05%提高到10.51%。我国实施了投资规模最大的退耕还林工程,工程总投入累计将达到500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10年来,完成退耕还林任务4.03亿亩,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我国实施了覆盖范围最广的防沙治沙工程,工程覆盖了我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使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全国土地沙化由20世纪90年代末期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新世纪初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实现了历史性逆转。我国实施了保护规模最大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工程实施10年来,有效保护了15.6亿亩天然林,工程区森林蓄积净增4.6亿立方米,对全国森林资源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以上。此外,我国大力开展了“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创建森林城市”等“身边增绿”行动,推进了城乡绿化。
通过开展大规模的国土绿化行动,积极发展和严格保护森林,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我国人工造林每年以7000万亩以上的速度推进,使我国人工林保存总面积达到8亿亩,人工林年均增量和保存总面积分别占世界的53.2%和40%,居世界第一。全国森林面积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2.42亿亩增加到26.25亿亩,森林蓄积由90.28亿立方米增加到124.5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8.6%提高到18.21%。全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 1981 年的10.1%提高到35.29%,人均公共绿地由3.45平方米增加到8.98平方米。
我国发展和保护森林,增加了森林资源,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减缓气候变暖方面了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个亮点。 1980—2005年,中国通过持续不断地开展造林和森林经营、控制毁林,净吸收和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累计51.1亿吨。2004年中国森林净吸收了约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占同期全国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8%以上。
在2007年召开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承诺:到2010年中国森林覆盖率将提高到20%,并提出了建立亚太森林恢复与可持续管理网络的重要倡议,得到了亚太经合组织成员的积极响应。2009年9月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要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 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这是中国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又迈出的重要一步。
中国发布林业行动计划 明年森林覆盖率要达到20%
国家林业局6日上午举行11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林业局植树造林司司长王祝雄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林业行动计划》确定了五项基本原则、三个阶段性目标,实施22项主要行动。
五项基本原则是:坚持林业发展目标和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相结合,坚持扩大森林面积和提高森林质量相结合,坚持增加碳汇和控制排放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减缓与适应相结合。
三个阶段性目标:一是到2010年,年均造林育林面积400万公顷以上,全国森林覆盖率达到20%,森林蓄积量达到132亿立方米,全国森林碳汇能力得到较大增长。二是到2020年,年均造林育林面积500万公顷以上,全国森林覆盖率增加到23%,森林蓄积量达到140亿立方米,森林碳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三是到2050年,比2020年净增森林面积470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森林碳汇能力保持相对稳定。
实施22项主要行动:其中林业减缓气候变化的15项行动,包括大力推进全民义务植树,实施重点工程造林,加快珍贵树种用材林培育,实施能源林培育和加工利用一体化项目,实施全国森林可持续经营,扩大封山育林面积,加强森林资源采伐管理,加强林地征占用管理,提高林业执法能力,提高森林火灾防控能力,提高森林病虫鼠兔危害的防控能力,合理开发和利用生物质材料,加强木材高效循环利用,开展重要湿地的抢救性保护与恢复,开展农牧渔业可持续利用示范。林业适应气候变化的7项行动,包括提高人工林生态系统的适应性,建立典型森林物种自然保护区,加大重点物种保护力度,提高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能力,加强荒漠化地区的植被保护,加强湿地保护的基础工作,建立和完善湿地自然保护区网络。(中国网 陈维松)
退耕还林10年:相当于再造一个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
中国网11月6日讯 记者从国家林业局11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退耕还林工程实施10年来,完成退耕还林任务4.03亿亩,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
我国公民持续开展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全民义务植树运动。28年来参加义务植树人次达115.2亿,义务植树538.5亿株。成为世界上参与人数最多、成效最好的植树运动。
我国实施了时间跨度最长的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工程实施期长达73年。实施30年来,累计造林保存面积3.67亿亩,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 5.05%提高到10.51%。我国实施了投资规模最大的退耕还林工程,工程总投入累计将达到5000多亿元人民币。实施10年来,完成退耕还林任务 4.03亿亩,相当于再造了一个东北、内蒙古国有林区。
我国实施了覆盖范围最广的防沙治沙工程,工程覆盖了我国八大沙漠、四大沙地。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使20%的荒漠化土地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治理,全国土地沙化由20世纪90年代末期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新世纪初年均缩减1283平方公里,实现了历史性逆转。
我国实施了保护规模最大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工程实施10年来,有效保护了15.6亿亩天然林,工程区森林蓄积净增4.6亿立方米,对全国森林资源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3%以上。此外,我国大力开展了“创绿色家园 建富裕新村”、“创建森林城市”等“身边增绿”行动,推进了城乡绿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