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小泽一郎访华 日本半个国会来中国 /

小泽一郎访华 日本半个国会来中国

从12月10日至12日,日本民主党干事长小泽一郎对中国展开了为期三天的友好访问。访问期间,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将与小泽举行会谈。此行是日本民主党和中国共产党间定期“交流磋商机制”的一个环节。这一机制还是2006年小泽访华时,与胡锦涛总书记直接商定的。如果说当时确立这一机制,对处于冷冻期的中日关系起到了外围预热作用的话,那么在民主党已成为执政党的今天,这一机制无疑将从内部有力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

此次随小泽访华的人员包括140名国会议员,全部人数达600人之众,可以说小泽将小半个国会带到了中国。这在外交史上都是非常少见的。舆论认为,小泽此举一是意在表明民主党对中日关系的重视,二是彰显自己在日本政坛的影响力和感召力。这第二点,就不能不提小泽在日本政坛的独特地位和经历。

在山头林立、波谲云诡的日本政坛,现年67岁的小泽一郎绝对是个富有个性和争议的人物。1989年,年仅47岁的小泽成为自民党历史上最年轻的干事长,此后连任三届。当时小泽的风头是如此之盛,以至连谁代表自民党出任首相,都由他说了算。1991年,自民党需推出新首相,小泽把3名年龄比他大、资历远胜于他的同党阁僚,叫到办公室面试,其中就有后来成为首相的宫泽喜一。两年后,小泽又操纵本党议员倒戈,导致宫泽内阁跨台,被舆论喻为发动了一场“政变”。接着,小泽又在当年7月的大选中翻云覆雨,一手将1955年起就执政的自民党拉下宝座,沦为在野党。在整个上世纪90年代,小泽数次解散和组建新党,其“破坏者”形象深入日本公众心里。

小泽此次率众访华,将是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篇章。

后来,小泽脱离自民党,组建新党。几经周折,又于2003年加入最大的在野党——民主党,并于3年后出任党首。一年后,小泽带领民主党赢得参议院大选,离登上首相宝座所需的众议院选举胜利,只有一步之遥。这段时间,三任自民党首相的“不争气”,又给了小泽天赐良机。至2009年上半年,自民党的麻生内阁已是风雨飘摇,进入了公认的倒计时。种种迹象表明,小泽接替麻生出任首相,只是时间问题。

然而,天不遂人愿。今年3月,小泽的首席秘书因涉嫌非法接受政治献金被捕。小泽自然难辞其咎。民主党的支持率一路下滑。在坚持了两个月后,小泽终于在今年5月“为了自己、为了民众、为了政党”,宣布辞职。原民主党干事长鸠山由纪夫接任党首,后又在赢得众院选举后出任首相。今年9月,鸠山宣布小泽担任民主党干事长,主持日常党务,在党内属二把手。

不过,鉴于小泽在民主党内的厚实根基,其对鸠山政府的影响,决不同于一般的执政党干事长,舆论甚至以“太上皇”形容小泽的地位。事实上,民主党能够赢得众院选举胜利,小泽至关重要。这次小泽访华,以庞大的民主党议员阵容作陪,也说明了其政治分量。因此,此次小泽访华决不同于一般的政党交流。

事实上,自2004年起,小泽已经五次访华,对中日关系做出了独特贡献。早在1989年担任自民党干事长时,小泽就提议创立了党际交流机制——“长城计划”。后来,小泽又将这一机制带入民主党内。前些年中日关系年僵持期间,“长城计划”为避免两国关系陷入冰冻状态,起到了外围预热作用。正因为如此,中国对小泽访华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多次与来访的小泽举行会谈。

小泽本人在涉中问题上的态度,也大都比较进步。当年小泉执意参拜靖国神社时,小泽就直率地提出了批评,认为小泉“这样胡乱行事,无论是主张还是理念,都没有见识。”对于靖国神社问题的解决出路,小泽提出了将战犯迁出分祭的主张。在外交上上,小泽一直主张建立等边的日美中三边关系。

今年2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上任后,出访首站选择到日本,行前表示希望能与小泽见面。专门提出会见在野党党首,这在美国外交史上是很少见的。显然,小泽及民主党的政治前景被美国人瞄上了。但小泽的态度却非常消极,以“为了要到地方巡视,无法配合美方所提示的日程”婉拒。后来虽几经周折,同意与希拉里见了一面,但小泽对美方的“亢”态度,是显而易见的。这与其对中国的友好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

不过,就政治光谱而言,小泽及其民主党仍属保守派。小泽本人也是“正常国家论”的大力倡导者,即认为日本有权像其他国家一样拥有军队及核武器,意在摆脱和平宪法有关条款的约束。在台湾问题上,小泽任自由党党魁时,就抛出过“中国若武力犯台,日本不会坐视”的言论。不过,正如多数政治家一样,作为执政党领导人的小泽,与在野时的立场是有相当差异的。作为一个成熟、务实的政坛老手,在成为民主党党首之后,小泽在涉外问题上的态度实际上温和了很多。显然,致力于推动中日关系许多年的小泽,在这类问题上是懂得利害轻重的。

我们相信,小泽此次率众访华,不仅是其个人从政史上的得意之作,也不仅是两党交流史上的辉煌一页,更是中日关系史上的重要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