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心话:日本人在中国活的确实很累
去年九月,我在上海联合中国画报社,为日本人创办了日文《城市兄弟BROS》杂志。一年多来,
这份杂志成了日本人在华生活的指南和“减压器”,成为唯一最精彩的在华日本人的生活娱乐杂志。许多日本企业和日本读者来信说:“谢谢孔健先生和采编人员,一份杂志成了我们的好伴侣,帮我们缓解压力,提高生活质量,加强拼搏勇气,真是我们城市的好兄弟。”因为以前,来华的日本员工都是会说中国话的“中国专家”,现在,“初学者”越来越多,因中日不同文化而感到疲劳和烦恼的人在增多,主要原因:对于中国大发展变化不适应,加之国内不景气,精神压力大,所以说:“日本人在中国工作生活并不轻松。”
在北京的维世达诊所的精神科,每天都有抑郁症和环境适应障碍症的各国患者前来就诊。最多的是日本人,占整体的40%,特别是30到40多岁的公司员工及其家属比较多,有些还从上海等很远的外地赶来。到诊所就医的日本人来自各行各业。有很大一部分日本留学生也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异文化和环境适应障碍
究其原因,首先是“异文化的差别”和“环境适应障碍”,对新环境的不适应。比如北京的气候干燥导致水土不服,语言文化差异,饮食结构不同,生活节奏不一样,对于留学生来说,中国的教学方式也存在差异。这些都会造成这些日本人的情绪不稳定,甚至抑郁不安。
其次,最不愿随乡入俗的是岛国日本人,他们的农耕民族特性限制了其活动范围。小日本老是喜欢聚伙扎堆,不管走到哪里,没有自己人就像掉进陷阱一样,充满恐惧感。
所以,日本派上一万员工到海外,也只能建日人俱乐部,而不能像中国人那样十个人就建起中华街来。
我总结过一句话:“三个中国人搞中国城,三个日本人设株式会社,三个欧美人建基督或天主教堂。”
日本人在世界各地工作方法甚至生活习惯,还和中国人大相径庭。一周他们吃上三天拉面或中国餐还可以,不过没一顿日本餐就活不下去。
对于公司职员这个群体来说,在中国职场上,很多日本人疲于应付繁杂强迫式的“酒文化”,像那“潜水艇的白酒加啤式”“五彩杯混合战”让他们望而却步,吓得胆颤心跳。
日本人也讲究“酒文化”,每天下班不喝点酒,解除释放一下一天疲劳和压力,就不能回家。好像感觉在华的日本人每天在喝酒,喝得很多,其实餐桌上只有“啤酒—清酒—威士忌”,虽然也兴“三步饮酒法”,但日本喝的酒,度数都不高,并且还加水。
日本人喝的清酒度数极低,烧酒度数也不高,威士忌也只喝一点点,跟中国那吞海咽山式喝法大不相同。日本员工到了中国之后,为了应酬,经常要喝高度数的白酒,这让他们感觉无法招架,因为不少人都成了“酒下鬼”和牺牲品。
另外,区别于中国的“餐桌文化”、请客送礼,日本社会存在一种“高尔夫文化”,也就是在打打高尔夫,聊聊天儿的过程中,建立起感情,来把生意谈下来。
但中国高尔夫虽然很时兴,并未普及开来,所以,这“礼尚往来,酒兴干杯”,让他们难以招架,也是不轻松的一个原因。更何况中国人狩猎民族居多,度数高的酒喝多少身体就都能对付,但日本人属农耕加渔民,本来难于吸收过度的酒精饮料,所以,酒度一高,人全撂倒。
与中国人交流少,压力大
日本人是十分要强的民族。比如说,在日本的公司总部对中国当地情况不了解,提出了很难实现的业绩指标。每个员工必须为了这个指标拼命工作。从这一点来说,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地方,日本人都难逃沉重压力,因为他们没一上战场,就已定下需要完成的数量和目标,必须完成,否则.....。
而且在中国,近些年日本企业感到竞争压力空前增加。因为对华投资的回收,产品的销售,都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加之,对中国国情不了解,一个日本人拿着产品很难在大街上卖掉,更何况每天坐在办公室打电话推销就如登天一般难,这哪能不有压力,因为工资是用自己的血汗换来的,没实绩就意味面临下岗。
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其他国家企业的进入,每天都向日本企业人士提出挑战,他们的神经绷得紧紧的。日本生产的彩色电视机曾经几乎垄断中国市场,而现在中国国产品牌彩电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尽管日本企业看到今天我们国家为扩大内需,向乡村送家电,但有多少日企份额天知道。
从大街上跑的汽车就可以看出,日本的丰田、本田、日产、铃木、马自达渐渐增多了,但对手韩国、德国的汽车也有相当强的竞争力;而最近日本企业在中国的手机市场上,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但能否像欧美厂家一样占领中国市场,还是未知数,因为他们全军覆没过,这是现实存在的压力。
可以说,上到日本企业高层,下到普通日本员工,都深深感受到竞争带来的压力和危机感。不拼命干就会无法生存。日本人的爱岗敬业是出了名的,不计报酬地加班加点很正常,因此普遍存在的一种生理现象就是失眠,这导致精神上焦虑、烦躁。从某些方面看,在中国的日本员工甚至比在日本国内压力还大。
所以,在日企从业人员离职率高,我弟弟孔伟在大连日企干了十几年,最后坚持不住,还是离开了那家船运公司。我问他原因是什么?他回答我说:
第一、日资企业在中国本地化迟缓,不管是制度还是人事,都是东京大本营说了算。就拿我说,干了十几年,经验、人脉都有了,差不多该当老总了吧,人家日本人就是不信任你,三年换个总代表,走马灯连轴转,就是转不到中国员工身上来,所以,干起来没劲,没有奔头。
第二、员工和负责人的工资都比欧美企业低,且天天有加班。日本上司单身赴任到中国,在公司泡到八九点无所谓,我们这些中国员工不行,首先老婆不答应,加班费的拿来!现在日企不景气,哪有加班费之说。其实日本企业的效率也不都那么高。
第三、日企可称“为欧美、中国企业培育人才的专业学院”,因为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十分健全,我们可以学到好多东西,从日企出来的人可以说个个过硬。你想,那日本企业就是大熔炉,日本老板把我们千锤百炼,让细节决定我们的出路,我们能不兢兢业业,把分毫工作干好吗?在日企锻炼一下很值得。
当然,日本员工在中国不同的城市生活和工作,也会有不同的感受。相对而言,北京、上海这种大城市压力会大一些。日前,我采访了几位在大连工作的日本朋友,一位从事日语培训的日本朋友说:“大连和东京相比,人与人的距离感很小。另外,由于大连懂日语的人非常多,所以汉语不熟练的我在生活上并没有什么压力。遇到困难时,同事们都给予帮助,相处得也很融洽。”
最大的问题还是异文化的差别和冲击,我在大学院博士课程学的是大众传播,深知两国家的交流最大障碍就是语言和生活习惯。由于日本人走到哪里,不愿深入当地与人们交流,没有日本书籍、杂志、电视不行,没有大酱汤、寿司、天妇罗不行,整天圈着自己,围着日本人转,那生活自在才怪。这也可能是最近在华日本人自杀的主要原因。
当然,日本最近的报纸都在宣传在中国的天堂般生活,并且日本不景气迫使日本人跑到中国来打工。据青岛总领事斋藤先生跟我讲:现在华日本人有近二十万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广东、浙江、上海、大连、青岛为居多。但由于这些人来华前想得太好,一下子不能融入中国社会,又不能创出业绩来,往往产生精神不振的抑郁症或精神障碍症。你想一下,孔先生!这些从岛国来的农耕民的后代咋能一下适应大陆中国,加上社会制度和生活习惯的不同,理解大有差距,交流更有距离,所以我说,日本人在中国活的很累,过的不轻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