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二战德军巨无霸:六百毫米卡尔迫击炮 /

二战德军巨无霸:六百毫米卡尔迫击炮

1934年希特勒上台后,积极扩军备战,为发动侵略战争做准备。为了能攻陷马奇诺防线一类坚固设防工事,希特勒对一些重型兵器青睐有加,重型迫击炮便是其中的秘密武器之一。

1936年3月,德国陆军总司令部提出了大口径迫击炮的设计要求。任务书中要求,迫击炮的口径为800毫米,发射4吨重的迫击炮弹时的初速为100米/秒,最大射程为1000米;发射2吨炮弹时的最大射程为2000米;迫击炮的移动采用履带式底盘车辆。

1937年1月,莱茵金属公司拿出了方案,火炮的口径改为600毫米,迫击炮弹为前装式,射击前还要放下驻锄,整个射击准备时间要1.5小时。1938年8月,军方批准了设计方案,在研制的过程中,德国炮兵的卡尔·贝克将军竭力促成此事,这项计划被命名为“卡尔设备”。建成后的600毫米自行迫击炮也被称为“卡尔”自行迫击炮。

“卡尔”生产了6辆。尽管600毫米迫击炮的身管短粗,但它仍然是个庞然大物,其战斗全重高达124吨,顶得上2辆重型坦克的重量。炮班的人数为19人,其中指挥官1人。车长11.37米,车宽3.16米,车高4.78米。短而粗的炮管,是它的最主要的外部特征。

总体布置为,车体由前至后分为三个部分,前部为驾驶室及发动机和变速箱,驾驶室在车体前部左侧,驾驶员后部设副驾驶员席,中部为炮身支架和火炮,后部为发电机、燃油箱、火炮操纵装置。火炮炮管向后。车体的最后设2个登车梯,车体的装甲厚度不详,估计在10毫米上下,可防轻武器的攻击。

火炮和炮弹,是“卡尔”600自行迫击炮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和威力所在。火炮为口径600毫米的迫击炮(臼炮),身管长为8.44倍口径,为5.064米,弹丸为后装式。600毫米追击炮的高低射界为0~70度,一般常在55—70度范围内射击。火炮方向射界只有左右各4度。规定射速为6发/小时,即每10分钟发射1发炮弹。要用吊车将2吨重的炮弹头吊到炮尾的弹槽内,再用专门的推弹杆推弹入膛,然后再将发射药推入炮膛。

由于口径巨大,其炮弹的个头和重量也十分了得。600毫米炮最初用的弹丸为混凝土贯穿弹,弹头长2.51米,重为2.17吨,内装270千克炸药。采用1装药时,射程为2 840米;采用4装药时,初速为220米/秒,射程达4 320米。到了1942年,为了增大射程,又研制出轻型混凝土贯穿弹,弹头重1 700千克,内装炸药220千克,采用9装药时,最大射程可达到6640米。发射600毫米混凝土贯穿弹时,可以贯穿2.5米厚的强化混凝土工事,然后爆炸,其威力之大可见一斑。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