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8天10人丧命 多城交通安全危机四伏? /

8天10人丧命 多城交通安全危机四伏?

自我们步入2010年不到20天,大多地区已有10名行人命丧街头,这个数字与2009年全年多伦多市行人死亡总人数的31人相比,无疑是一个很令人震惊的讯号。这些天,行人安全话题成为本城讨论的热点,民众最关心的话题是,多伦多的街道是否没有安全保障?以及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出现,我们这个社会如何关注老年人的安全?

2010年1月12日这一天,对于多伦多两个家庭来说是不幸的。当天发生两宗行人命案,都是母子同行而母亲身亡。第一宗肇事司机是一位83岁冲红灯的老太太,遇害者是一位7个月大婴儿的妈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这位母亲把婴儿车推向了远方,用付出自己生命的方式,保护了孩子的安全;而同一天,一名80岁的老太太在非行人区过马路被车撞死,她42岁的儿子当时就在他身旁。

8天10人遭车祸身亡

而在1月17日下午,在密市也发生一宗致命车祸,一名54岁男子与其妻子和4岁儿子横过Hurontario St时,被一辆从 Queensway 东北角转弯的拖车(tow truck)撞倒身亡,他的妻子和孩子没有受伤。

1月18日,类似的悲剧再次重演。当天也有两名路人被撞死亡。一宗发生在晨7点左右,在市中心Mt. Pleasant Rd 夹Eglinton Ave 附近,1名疑为60岁的华裔妇女在上班时被1辆公交车巴士撞倒身亡。

1月19日,约克区旺市一名76岁的男子被一辆面包车撞倒身亡。

根据多伦多市警方提供的资料表明,本市交通死亡人数从2005年的59人到2009年的48人,整体上看,交通事故死亡个案减少了20%,但就行人死亡人数来看,却呈上升之势, 即从2005年的29人增至2009年的31人。

路人忽略交通安全

就8天内有10名路人命丧街头这个信息给我们敲起的警钟,《加拿大都市报》记者采访了多伦多行人委员会联合主席里德(Dylan Reid)。本身在多伦多大学法律学院工作,同时也兼任一份科技杂志编辑的里德告诉记者,多伦多市中心几乎一半的上班族,每天都是步行或搭乘公交车上班,而且这个数量还在增长。

就多伦多街道安全问题,里德的评价是:连续几天发生多宗行人被撞死亡案件,这样高密度的事故以往并不多见,但并没有迹象显示有特别的原因导致这些灾难,而是因为大家都忽视了交通安全。里德表示:由于周边城区的马路宽阔、车速高,对行人是一个威胁。

里德认为行人交通事故频发期是从每年10月到次年1月,由于白天时间变短,行人服装大多是深颜色。更多是因为交通安全意识在减弱。身为多伦多行人委员会成员,里德认为其实有很多办法可以促进行人安全,多伦多市政府也有不少想法,但是实际进展缓慢。

多伦多行人委员会是属于市政府的一个非牟利组织,所有成员都是义工,由所在区的市议员提名。里德说感到遗憾的是这十几年来还没有华裔面孔,他表示多伦多华裔小区庞大,理应有华人参与这项工作,使得华裔小区也对这一问题重视起来。他们在新市长选举之后会组成新的委员会,他倡议有志于服务社会,希望从政的市民,向所在区市议员提出申请,加入到这个委员会来。

周边城区是事故高危地

根据多伦多警队的统计数据显示,多伦多市中心由于交通拥堵车流缓慢,相比Etobicoke、North York和 Scarborough来说,行人反而更安全一些。市中心周边几个城区由于道路宽阔,车速比较快,路口也宽,行人过马路的时间相对较长,危险性反而更大,被车撞死的案例高于市中心。2009年市中心死于车祸的行人有12人,周边城区死亡19名行人。

但是约克区却有所不同,约克区警队媒体联络官飞利浦斯(Gary Phillips)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约克区道路宽阔,但是靠步行能到之处不多,因此大部分选择开车,所以说行人死亡事件不像多伦多那么多。在2008年有7人,2009年8人,但是今年才20多天也已经有2名路人死亡,如果按照这个趋势也不得了。

多伦多警队交通组媒体联络官史密斯(Hugh Smith)之前出席CBC电台Metro Morning节目时表示,相对来说,市中心车流密集路人反而安全,原因是小区内的道路有很多减速路障,市中心红绿灯比较多,车速无法提高。但是周边城区的道路一般都是考虑让车辆快速通过而设计的,马路宽阔车速较高,行人随意穿越危险度较大,行人一般都是被转弯的车辆所撞,或者不按路标信号随意穿越马路导致危险事故发生。

但是史密斯强调,一切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目前多伦多警队正在开展一个步行安全教育活动,主要针对老年人和在校学生。在居民区和学校区驾驶时一定要按照规定速度行驶,并密切注视行人的情况。如果违法超速的话,除了会危及行人安全之外,违法者的经济上也会受到不小的损失。比如如果在行人信道、校区信道违反交通法的罚款是$150,驾照扣三点。在一些靠近学校、公共设施等特定的小区安全区(Community Safety Zone)有上述违法行为的话,罚款将成倍增加($300)。

目前,安河新的交通罚款制度从今年1月1日开始实行:不系安全带和不用儿童汽车座椅的罚款额从原来的110元增加到240元;冲红灯的罚款从110元大幅增加到325元;在小区安全区或者校区冲红灯的罚款从110元加到490元;在紧急救援车辆到来时不停车者罚款490元,原来的罚款只有110元。

急救一名重伤员需2万元

新宁医院(Sunnybrook Health Sciences Centre)最初是加拿大战争期间专门治疗伤兵的医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作用尤为突出。1976年新宁医院成为加拿大首个区域性致命创伤急救治疗中心,由于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名称也由医院改为健康科学中心,兼顾医疗科学研究、教学功能。

新宁健康科学中心外伤预防部经理巴费尔德(Joanne Banfield),是专门从事推广预防路人受伤活动的负责人。她们和多伦多警队、交通厅、教育部门、老人护理等单位密切协作,宣传路人如何避免成为交通事故的受害者。

巴费尔德专门安排本报记者在新宁医院交通创伤急救室进行采访,她表示急救中心的整栋大厦有很多急救室,这间急救室是专门处理交通事故受伤者的。

这间急救室床位不多只有两个,周围布满了各种急救设备,管管线线。据巴费尔德介绍,在2009年这间急救室就救治了126行人重伤员(男性68人、女性58人),其中22人(男性12、女性8)不幸死亡,65岁以上的老者占12人。

这些人不仅仅是来自多伦多市区,她们的责任范围覆盖全省,只要是受到重创的一般会送达这里。通常来说要有10名医护人员来处理一宗事故,最多的时候需要25名工作人员围着一名伤者团团转,平均处理一名伤者需要2小时,费用在1万到1.5万之间。

如果伤者脑部受到重创,终身需要轮椅和护理的话,假设伤者在20出头左右,以后的整个费用在550万到900万之间,这些费用要么从保险中支出,要么就要由家人来承担。

巴费尔德强调,和金钱比起来,一个人出了车祸给家人和朋友带来的痛苦,远比金钱更沉重,伤害更深,如果钱能换来后悔的话,她相信无论多少他们都愿意付出的。

老年人和小孩是高危族

自1996年新宁健康科学中心开始关注行人安全问题,巴费尔德表示那时的注意力主要是集中在老年人身上。

从2009年10月开始,她们把行人安全知识推广工作扩大到各个年龄层,并和多伦多警队一道,在全市大范围开始宣传。这其中的原因是根据多伦多警队的统计数字,在2008年全市有54人死于交通意外,其中行人有27人(老人12人)。令她感到沮丧的是,到了2009年虽然多伦多死于交通意外的人数下降到48人,但是其中的行人死亡数字却增至31人(19名老人)。这是她感到自己的工作好像出了问题一样,当然其中的偶然因素很多,巴费尔德还是感到一丝自责。而今年以来还不到一个月,大多伦多地区已经有8人死于交通事故,最近的是一名旺市老人76岁。

由于常年关注老年行人交通安全,巴费尔德指出老年人行动迟缓,观察能力减退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比如经常遇到老年人在等公交车的时候,只注意远远而来的公交车,却忘了看身边疾驶而过的车辆。她们的注意力往往会被一件东西所吸引,而忘却了其它的危险。

按照年龄段划分的话,巴费尔德认为老年人是高居榜首,小孩子则位居第二。因为小孩子观察力比较差,也是顾东不顾西,还喜欢边走带着耳机听音乐、打电话、玩游戏机等,对外界的一切都不管不看,以为所有车辆都会让着他们,往往就比较容易出意外。

11月到2月是行人被撞高发期

巴费尔德表示,每年的11月到次年2月是行人被撞的高发期。因为那时多伦多进入严冬,大部分人都戴着连衣帽子,观察周围环境难度较大。再加上服装厚重行动不便,大部分人喜欢穿深色服装,在黑夜中更是难以被驾驶员发现。

按照老人的规律,每天上午10点到11点半,下午2点到3点半之间,是事故多发时段,因为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在这段时间步行外出。但是她也强调,实际上没有什么时间是安全的,只要按照规矩做,什么时间都安全,随意穿越马路的话,时时都有危险。

按照事故责任来划分的话,巴费尔德表示从事故原因分析来说,行人和车辆责任大概是各半。行人多是随意穿行马路,不管是不是有行人通道,还有就是不管信号灯,禁行时也照走不误。

车辆肇事多是因为速度过快,反应不及。她举了一个例子,如果车辆按照正常时速60公里行驶的话,在前方700米左右发现目标,开始剎车还来得及。如果仅仅只有100米的话,往往是躲避不及。她特别指出,在恶劣雨雪天气下事故反而不多,反而是阳光普照,路面干爽的时候事故多多,这其中的原因就是路况、环境条件好的时候,司机往往会开快车。

应该让市政府来做些事情

1月19日下午,多伦多行人委员会与市政府就行人安全问题召开一个闭门会议,主要是审议多伦多新的城市发展规划。里德说他将在会议上建议马路不要修的太宽,以免行人过路口时间太长,当然这和道路设计要提高交通流量有矛盾。但是他认为城市规划要方便行人,因为很多人没有可能开车,比如老人、孩子和年轻人,他们每天的活动主要还是靠步行,一定要照顾到他们的利益。

其次,他们会催促市政府加快对路口行人斑马线的重新刷线的工作。以往市政府往往要整条街重刷线的时候才会注意到这个问题,很多路口的线都不清晰,这样很容易使人车混杂在一起。他建议这种重新刷线的工作要成为经常性的工作,不能等的太久。

此外,在会议上他们还要讨论推广《行人安全手册》的工作,以及重新修订《司机手册》,让新司机在学车的时候强化对路人的照顾程度。他认为提高公众的重视程度,就可以有效减少此类事故的发生。

学会安全过马路有秘诀

在行人和车辆的“战争”中,车辆永远是胜利者。但不是说只有司机要注意行人,而是行人也要多多保重,踏上马路之前一定先看清楚。

巴费尔德认为,在理想的交通环境下,驾驶者在遇到绿灯的时候,只用一踩油门冲过去就行了。行人在看到可以通行的指示灯时,什么也不用怕就照直走好了。但是现实生活中,每个司机看上去都很着急,都在拼命地赶路。而且不少人边开车还在偷偷打着电话、品着咖啡,或者手里拿着吃的东西,还有一些已经昏昏欲睡,因此马路上是杀机四伏。

巴费尔德强调:行人交通安全问题涉及每一个年龄段,并非老幼专属的问题。在很多案例中过错方在行人,驾驶员和行人都有责任遵守交通规则。

巴费尔德给路人的建议是:

行人要沿着行人信道根据信号灯指示穿越马路,不要在马路中央随意穿越。很危险的一种情况是,在车流缓慢的道路上,行人从慢驶的车辆缝隙中间穿越马路,很容易被另一个车道的车辆撞到。

如果有车辆在等待你穿越马路时,最好和司机有眼神的交流,以确保司机知道你的存在,并愿意暂停让你通过。等车辆完全停稳之后再左右观察通过,不要自以为别人都看到你了。

遵守交通信号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很多人看到没有车辆,就不管信号强行通过。要知道疾驶而来的车辆,司机在有路权的情况下,往往将注意力盯在信号灯上,或者在注意倒数的秒数,不会注意是否有行人,许多事故都是这样发生的。

此外在路口右转的车辆也往往是致命的杀手,那时候司机一般是注意他左方是否还有直行的车辆,如果没有的话他就会实时冲出右转,往往不会看到他右边要过马路的行人。

穿着颜色鲜亮的衣服也是行人避免受伤的良策,巴费尔德他们制作了很多荧光、反光贴,专门让行人贴在服装上,会让车辆从远处注意到行人的存在。

巴费尔德对司机的建议是:不是所有的行人都会开车,但是所有的司机都会是行人,因此在开车的时候请留意身边的人们,看看他们有没有危险的举动。而当你成为行人的时候,也要记住别走他们的路。

老人叹过马路如赛跑

《多伦多星报》记者周三下午在邻近Bernard Betel Centre老人中心的史刁士大道西(Steeles Ave. W.)及卡本特路(Carpenter Rd.)路口观察15分钟,就看到向左转到卡本特路的黑色房车驶进逆向车道。

前往巴佛士街(Bathurst St.)及史刁士大道路口不到5分钟,也看到在红灯时右转到巴佛士街的白色房车只差几公分就撞到两名行人。

这两个路口对任何人都非常危险,每天要前往Bernard Betel Centre参加活动或到对面商场购物的老人更是心惊胆颤。

老人中心的Social Action Committee成员格林堡(Marion Greenberg)说,他们在1990年代说服市议员,得以延长跨越两个路口的时间,并加上讯号响鸣声。

许多老人认为这两个路口相当安全,但讯号响鸣声在周三时断时续,数名使用拐杖及助行椅的老人也无法在35秒时间内跨越7条车道的史刁士大道。

高龄86岁的格林堡说,过马路的时间仍然不够。使用助行椅的她表示,自己尽量不过巴佛士街或史刁士大道,但《星报》如果特别报道而改变现况,就好极了。资料来源:星报

行人过马路 每秒要走一米

多伦多要将所有路口的行人灯号改为显示倒数数字,让行人知道还有多久会变成红灯以加强安全。

《星报》向运输部门的瓦尼加(Bruce Zvaniga)询问以下问题︰

问:全市有多少行人过路灯?

答:2,160个。

问:多少行人灯号已改为倒数计时灯?

答:2,100个,还未改变的需要特别处理,例如接近消防队的交通灯自动变成绿灯让消防车通行时,会影响到倒数行人灯号,不过今年内会完成改变。

问:倒数数字的间隔是多少?

答:1秒钟,显示10就是有10秒可以跨越马路。

问:白色的行人影像持续多久?

答:7秒钟。

问:如何决定行人灯号倒数时间?

答:跟马路宽度有关。

问:行人对灯号应如何反应?

答:灯号假设行人每秒可走1.2米,等于时速4.3公里。加上白色行人影像的7秒钟,行人每秒要走1米,也就是时速3.6公里,才能安全跨越大多数马路。

问:谁决定计时方式?

答:灯号的标准获得多数北美交通工程师同意,安河出版的交通手册记载有关标准。

问:是否应该给行人更多时间?

答:此事仍在辩论中,给行人更多时间跨越马路意味来往交通要等待更久,前往不同方向的行人也可能不耐烦而闯红灯。

问:倒数计时行人灯号是否导致较少意外及较少人死亡?

答:正在收集统计数据。

资料来源:星报

行人切勿与车争路

大多伦多地区在8日内发生10宗撞死行人意外后,有多伦多市议员将会加快探讨会否实施降低车速限制的建议,避免类似事故发生。有教车师傅认为,省府要收紧对驾驶者的要求。

虽然警方认为周三最新一宗行人致命意外未必是驾驶者的错,因怀疑死者违规过马路,但安河华人教车协会前会长罗凤英周三接受A1中文电台时事节目《A1出击》访问时表示,这次意外双方都有责,行人不应停在马路中间,司机下斜坡时也应减速。她认为省府若能收紧对司机的训练,可望改善路面安全,例如要驾驶经验丰富的司机也要熟悉最新的规例,初学者也要强制读证书班才可学车。

多伦多行人安全委员会共同主席兼市议员桑达谷(Bill Saundercook)指出,他去年9月22日在委员会提出动议,要求市政府职员研究,在行人众多的地区,把车速限制减少10公里,30公里限制除外。但至今仍未有职员的报告,他会与职员商谈,如果不满意他们的响应,就会在下周的市议会提出动议,要求职员优先处理有关事宜,实时采取行动。

推广全方位行人过路灯

桑达谷又说,多伦多Yonge街与Dundas街已有特别交通灯安排,要所有方向的车辆停下,给行人过马路,Bay街与Bloor街交界及Yonge街与Bloor街交界会有同样措施。他认为,这个安排应扩大到更多行人多的路口。

但教车师傅罗凤英认为,减慢车速限制反而令更多驾驶者超车,酿成更多意外。

多伦多市议员李振光也认为减速未必有效,反而要加强训练司机,教育市民如何过马路,不要听音乐等。他承认,大型车辆转弯时,也可能看不到行人酿成意外,双方都要小心,他曾摸拟驾驶巴士,而撞到灯柱。

多伦多警队华人小区联络主任陈楚标警官认为,驾驶者及行人都要对交通安全负责,天气、环境、视线及灯光都会是导致意外的因素。他呼吁驾驶者要提高警觉,尽量慢驶,转右时要留意行人。

行人不要因为天气冷而不看清楚路面情况便冲过马路,不要以为自己过马路的速度比车快,绿灯时也要确保车辆停下来才过,车辆转弯时也要小心避免被大车撞倒。

多伦多市最危险的十个十字路口

1. Bathurst St and Finch Ave W

2. Birchmount Rd and Sheppard Ave E

3. Bathurst St and King St W

4. McCowan Rd and Sheppard Ave E

5. Yonge St and Finch Ave E

6. Sheppard Ave E and Parkway Forest Dr

7. Dundas St W and Spadina Ave

8. Weston Rd and Finch Ave W

9. Gerrard St E and Main St

10. Bloor St W and Lansdowne Ave

近年来行人被车撞的小统计

2007年:2,295

2008年:2,059

2009年:2,025

酒后驾驶的后果

刑事罚款 $1000

学习班 $578+ GST

驾照复原费 $150+ GST

未来三年保险增加费用$15,000

酒精检测点火装置$1,350

打官司费用$2,000 - $10,000

合计:$20,078 - $28,078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