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谷歌退出中国 原来是美国官商演双簧 /

谷歌退出中国 原来是美国官商演双簧

谷歌事件已经喧嚣了半个多月了,但目前仍无结束的迹象。不过,通观事件的全过程,却有几个令人颇感费解与蹊跷之处。仔细审视这些地方,对我们把握谷歌事件的实质应当非常有用。

首先,众所周知,资本的本性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所以外国在华企业如果因为利益问题,与中国政府有争端,这也很正常。比如沃尔玛就曾因建工会问题,与中国政府僵持良久——当然最终也妥协了,但那无非是沃尔玛想逃避社会责任,节约运营成本。这当然也不应该,但也容易理解。而同为跨国企业的谷歌,这次却以“网络自由”这种政治色彩很浓的理由,向中国政府发难,这就令人疑惑了。

如果考虑到谷歌发难的方式与时机选择,就更令人费解了,因为谷歌来华发展也不是一年两年的事了,这么多年一直遵守搜索过滤这一规定,如今却突然发难,而且一下子就宣称考虑退出中国,根本不容有谈判的余地,这都不是常理所能解释的。

实际上,从过往的经验来看,美国在华企业在中美关系中大都扮演了积极正面的角色,是改善和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力量。比如,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前,美国给予中国的贸易最惠国待遇是需要逐年审议的。而在审议前,很多美国在华大企业的高管们都飞回国内,通过各种手段游说国会议员,力保最惠国待遇被通过。而谷歌这次却扮演了完全相反的角色,更像是政府行为,这不能不令人费解。

其次,谷歌前倨后恭的态度转变,也很蹊跷。1月12日,谷歌在其官方博客上宣布,考虑关闭中国运营及网站Google.cn。随即媒体就报道说,谷歌的工程师已不再能进入公司的全球数据库了,谷歌摆出了一副不惜鱼死网破,也要坚守“正义”的姿态。但仅仅几天过后,谷歌又称希望“继续留在中国”。一般而言,全球知名大企业说话都是留有余地的,特别是诸如“退出中国”这样攸关未来发展大计的问题上,不到板上钉钉的火候,是绝不轻言退出的。但谷歌这次却反其道而行之,能算是正常行为吗?

第三,美国政府这次介入的力度也非常罕见。本来,政府替自己的海外企业说句话,撑撑腰,也属正常。但这次美国政府却不惜以损害中美关系为代价,将事件一再升级,这就令人难以理解了。不仅如此,美国政府先是在背后助威,后又赤膊上阵,直接冲到一线,把一个企业与中国政府的争端,变成两国政府的争端,这不能不让人顿生疑窦。特别是在谷歌已经软化了身段,美国政府还是不依不饶,摆出一副要打场外交仗的架势,这种政府对企业越俎代庖的行为,不能不令人费解。

其实,上述种种异常都可以用一个事实来解释,那就是美国政府和谷歌相互利用,合演了一出双簧戏。作为谷歌来说,通过商业与政治这种“二合一”的炒作,扩大了自身的影响,特别是在西方网民中树立了“宁可舍弃利益,也要坚守正义”的道德形象,这无疑有利于其日后在西方的发展。而在这个目的达到后,就赶紧鸣金收兵,毕竟,中国也是个前景无限的大市场。显然,这一切都是事前安排好的。

而美国政府的高调介入也另有隐情。去年,中美关系非常热络,奥巴马总统于11月成功访华。但美国国内却激烈批评奥巴马对中国软弱,访华是“空手而归”。从国内因素来看,奥巴马政府刚好执政一周年,但支持率却大幅下跌,仅在50%左右。这与上任时74%的支持率相差甚大。特别是在本月举行的马萨诸塞州参议员补选中,奥巴马所属的民主党候选人输给了共和党人,使民主党失去了参议院绝对多数党的地位。这意味着奥巴马力推的医疗改革方案,将面临更多的变数。

在此情况下,奥巴马急需找个转移民众不满的渲泻口:既然许多选民抨击奥巴马对华软弱,那么在“网络自由”这个普通老百姓很在意的价值观问题上,对中国发难无疑是个很好的发力点。要说美国政府真的那么在意价值观问题,那去年希拉里与奥巴马访华都极力淡化人权问题,又如何解释呢?希拉里甚至明言:“人权无法改变现如今的全球经济危机、环境危机以及安全危机”,莫非今是而昨非?

实际上,据路透社报道,早在谷歌威胁退出中国前,谷歌首席执行官就曾与希拉里举行餐会,参加者还包括微博网、微软公司及全球最大网络设备商“思科公司”的高官。众人在餐会上“谈到高加索地区、中国、伊朗、古巴等地的网络自由”。看来,这出双簧戏的预谋性与合谋性,早就定好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