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边境局:宗教庇护威胁难民系统的公正 /

边境局:宗教庇护威胁难民系统的公正

(本网编译) 联邦边境局(Canada Border Services Agency)在近日出台的一份报告中称,宗教场所对待遣返人士提供的庇护已经影响了本国难民法的公正性。边境局已经修改了其行动手册(enforcement manual),规定在某些特定的案例下可以进入庇护所并实施拘捕。评论人士指出,削弱宗教场所的庇护权,可能是联邦政府收紧难民政策的一部分。

宗教庇护影响司法公正?

据官方提供的资料,宗教场所提供庇护可以追述到古代。那时,宗教法规(church law)与民法(Civil law)有相同的地位。由于民法并不提供庇护的功能,宗教法规便发展、填补了这一空白。今天,尽管民法的地位高于宗教法规,但是联邦政府在大多数情况下仍然默许了宗教场所自古就有的庇护权。

(来源:国家邮报)

不过,联邦政府一直对宗教场所拥有的这项“法外特权”很不满意。早在2004年,联邦移民部一份内部备忘录很明确表示,当局认为提供庇护所给申请难民资格失败人士,避免他们被驱逐出境的教会,是“协助与教唆”非法滞留,触犯移民法律。近日,联邦边境局在出台的这份报告中也明确表示,尽管宗教庇护案数量不多,但是宗教场所拥有庇护权已经对移民系统的公正性构成了威胁(pose a threat to the integrity of the immigration system)。

一些宗教人士则表示,本国的遣返机制还不够健全,而政府也不应该只放眼于政策、数字和条例,而要有有恻隐之心。同时,国会内部也就是否保持宗教场所的庇护权而观点不一,所以“宗教庇护”也成为遣返系统中的一个“模糊点”。

今年3月29日,联邦边境局正式在其行动手册(enforcement manual)增加了一条规定,允许行动人员在某些“危害国家和公众安全”(如谋杀和恐怖主义)的遣返案中,可以进入庇护所并实施拘捕。不过,边境局的行动人员在进入庇护所之前,仍然要局内有关部门(Inland Enforcement Directorat)批准。

边境局的文件表示,宗教场所拥有庇护权是个很有争议的议题,本国支持和反对的人大约各占一半,所以无论边境局怎样改变规则,都会引来批评。不过,随着处理的案件增加,执法人员变得更“机警”;而每个宗教庇护案也将被严格监控,以便维持“司法公正”。

在主流媒体的评论版上有评论人士指出,联系到本月初移民部刚刚出台“安全名单”、将难民按来源国分类,这次削弱宗教场所的庇护权,可能也是联邦政府收紧难民政策的一部分。

本国的几桩宗教庇护案

据联邦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自2000年以来本国大约出现了30起宗教庇护案(sanctuary cases)。其中大多数都是和平解决:一些人在自愿离开庇护所之后被边境局拘捕、遣返;还有人则在经过漫长的等待后终于拿到了永久居留权;在魁北克城的一起案件,则因为当事人是罪犯,所以边境局协同警方上门拘捕,随后将其遣返。

至2009年,本国尚存三起宗教庇护案,其中两起在温哥华,一起在多伦多。这包括:前苏联克格勃情报员Mikhail Lennikov和美国伊战逃兵Rodney Watson申请难民被拒后,前往温哥华的两所教堂寻求庇护;以及自称为中国从事对美间谍活动的蒙古国公民刚乎亚格(Gankhuyag Bumuutseren)在遣返前躲藏在多伦多市的一家教堂。

据悉,目前刚乎亚格栖身于多伦多怡陶碧谷区的圣雅各基督堂(Christ Church St. James)的地库,以绘画蝴蝶度日。尽管移民部难民委员会已下令将他递解出境,但是教堂的牧师韩德信(Murray Henderson)以人道理由,不肯将他交出。韩德表示:“刚乎亚格不久便会失明,无法工作,目前在领取安省的伤残金,而他对国家安全也不构成威胁。”他补充说,将他递解出境也会将他的家庭拆散。刚乎亚格的妻子及两名儿子都不获难民资格,不过已获准接受新的聆讯。

刚乎亚格称,他于1992年夏的假期往中国,顺道买些蔬果在蒙古首都乌兰巴托转售,沿途认识了一位名叫Hishige的男子。两年后,刚乎亚格成为中国的间谍,代号是“大华”(Davaa)。中国要他找的资料,大多数是内蒙古独立运动的积极分子。为此,他曾数次前往该组织在新泽西州的总部。不久,蒙古当局发觉他在刺探情报,又要他刺探情报,刚乎亚格遂成为双重间谍。中方其后发现他是双重间谍后,将他关在狱中两年,并且虐待他。不过,这个说法未为加拿大当局证实。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