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社区 /
  3. 清净实修 清凉渡众:采访苍萨仁波切 /

清净实修 清凉渡众:采访苍萨仁波切

9月的多伦多,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天高云淡,花香草长,满目苍翠。与这个季节惬意安宁的气息一样,人们的心似乎也变得轻盈舒畅。心随境转。在这个明媚的季节,让人更多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一位仁波切的到来,也如这季节的轻盈淡然一样,安静的进入有缘人的视线。苍萨仁波切来自青海玉树,因地震人们记住了那个美丽神圣的藏区,无论世事灾难如何沧桑,因有佛法的熏陶,许多藏区的人更有一份超越痛苦灾难表象的宁静与淡泊。人生无常,生命轮回,世事奈何,唯有心安。也许我们只能从最基本的一些表象来了解有信仰人的内心。但作为一个生于斯,长与斯,成为一个祖古(tulku,意思是化身或者转世者,一般用在高僧大德的确认上)转世的仁波切(仁波切是珍宝的意思),他的内心世界与修持,则是一种怎样的信仰积淀呢?

苍萨仁波切来到多伦多,目前行脚在市中心藏传佛教噶举寺院。 因佛法团体的邀请,第一次来加拿大。虽然曾经去过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地宏法,但第一次来到文化很不同的西方,他还是喜欢上了这里。他说这里有广阔的草原,地广人稀的环境,友善平和的当地人,“仿佛回到了家乡的感觉”。苍萨仁波切露出快乐的笑容。仿佛是回到玉树的草原,他的笑容带着一种草原人单纯淳朴的气息。在采访仁波切的房间里,有许多的书,英语的,藏语的,汉语的都有,除了与佛法有关的书,就是翻译类的工具书。他看着一本经书的同时,当需要找到注解和历史年代的时候,他总会搬出厚厚的字典去仔细查找。认真而严谨,看不到一丝浮躁。仁波切说“有时喜欢静静的看书,哪里也不去”。温暖的阳光照到他的身上,让人一种很心安的感觉。出家人被称为僧宝,除了帮助众生开显智慧的功德外,此时真的感觉到让人感到心安的感觉很重要。仁波切在多伦多的宏法几乎都是“被安排”、“被祈请”的,对于所有僧众和弟子的求法祈请,仁波切都是乐呵呵的答应:“恩,好的、好啊”。随和而欢喜地接受每一个邀请。也许这就是出家人的随缘自在吧。 来到多伦多的不长时间里,苍萨仁波切应当地汉族信众、加拿大多族裔信众及藏族信众的祈请,已经从最基本的对佛法的起信、皈依到逐渐深入解脱的修行次第,都一一随顺不同弟子的请法缘起而讲授。每个周六、周末,许多弟子都会坚持来寺院听法。虽然他是藏传佛教的转世活佛,苍萨仁波切却常常努力用汉语来讲解显宗的经文。他说所有的经典都是来自佛陀,一样化导众生。当大家能从《佛陀本生故事》、《观世音菩萨的救苦救难》和《阿弥陀经》这些经典故事去了解慈悲的本性的时候,才能真正开放调整自己的心灵。虽然穿着绛红色的藏传佛教僧侣的衣服,苍萨仁波切从东南亚到北美,一路用藏语、汉语和英语根据不同的信众而“随诸音而说法”。

菩萨不舍一众生。不管是黑头发,黄皮肤还是蓝眼睛的,仁波切都一样充满鼓励的目光而欢喜说法。来到加拿大,苍萨仁波切感觉到当地人的生活节奏相对平缓,生存环境优美,生活条件也优越。在这样的环境中,仁波切真切地希望所有人都能珍惜现在的福报,保持着一个善良的心,利用暇满的人生,去好好学习和思考一些人生真正有意义的东西。出家人离于色相的思考,不但希望我们惜福,更要去觉悟。从仁波切身上,让人感受到一种清净的出离之心。其实,我们现代人,又何尝不需要呢?“如果有这么好的外在环境,不能返观内心,思考什么是有意义的人生和有意义的道路,把心放逐在物欲的光鲜之下,是很可惜的一件事。真正的智慧就是能斩断愚痴、沉迷和烦恼的束缚。现代人有许多压力和烦恼,如果能找到智慧,内心就不会烦恼,也不会执着痛苦;而转向用智慧的力量去了解烦恼的真相,从而放下烦恼,解决烦恼。”仁波切的话语,如醍醐灌顶,一下找到对治烦恼的方法。听了让人感到一阵阵的清凉。的确,佛法的珍贵在于具有解决人生所有问题和烦恼的方法。八万四千法门,智慧深广。“不是放下就是解决烦恼了”;“而是有一种更为积极的解决方法。”“除了与过去过一天算一天的糊涂的生活告别外,要不断的思考什么是人生的目的。当这样思考时,觉悟的心就生起来了。”“通过自己内心的觉悟,再接着思考自己与其他的人、动物、自然山川是怎样的一种关系。是所有都一体的?还是对立或者以人为中心的?”仁波切打了一个比喻:“一个心中充满慈悲的人,是小到一只蚂蚁都不忍伤害的。修行的本质就是反复的在内心中保持与所有众生一体的慈悲观,并且通过修行使内心持续保持着这样的善念。”借用当下的生活和环境,苍萨仁波切借机说法,显示一个觉者的智慧,但何尝不是一种慈悲呢?曾经有一个预言:当铁鸟升空,铁马奔驰的时候,佛陀的法教将宏扬全世界。也许,西方社会的精神的提升,借鉴东方直指心性的佛法智慧,将是一条很好的道路。苍萨仁波切的敏锐和真诚的殷切之心,令人印象深刻。

与仁波切的对话中,一直感受到他的慈悲和思考问题的力量。这种力量给了他坚定的目光,那是带着柔眼看世的一种从容的坚定。我们曾经听到过《佛本生传》故事中“割肉饲虎”的故事,对于出家人的内心的慈悲,我们凡人有时真的很难测量他们内心慈悲的深广。但真正有修行的出家人,一定是充满着与生具有与后天修行相得益彰的深广慈悲和智慧的。 苍萨仁波切出生在一个僧侣世家,小小年纪就对佛法产生与生俱有的兴趣。家里几乎都是出家人。他出生于1973年,从出生就听闻清净的佛音梵呗。在藏地,这成为一种很自然的生活状态。他10岁出家,从14岁时就开始进行为期3年3个月的闭关实修。“那时候,觉得好好修行,才能做一个象祖父、父亲一样的好的出家人。”苍萨仁波切的家族可以追溯到将近900年前的藏传佛教四大教派之一的噶举传承。巴龙噶举是噶举派的四个分支之一,传承保留者都称为“苍萨”,主要分布在青海囊谦县内。其中修行证悟极高、证量极为殊胜的是苍萨仁拨切的曾祖父——其美多吉仁波切。苍萨仁波切自然而然向往象父亲、祖父、曾祖父这样的修行人。如果是一个出家人,就可以帮助周围的老百姓讲经说法,直至帮助解脱。他们在当地都是受人尊敬的修行人。在父辈的耳熏目染之下,仁波切就深知:“作为修行人好啊,因为可以帮助别人。”由于生长在青海玉树囊谦县离县城200多公里的乡下,仁波切自小就习惯了一种草原深处清净的生活。但那是个著名的修行地。在孤独的清修环境中,他学习刻苦而不觉得苦。“周围的家人都是这样的。”苍萨仁波切仍是怀念小时候的生活。其实在今天看来,那是一种清净带来的力量。也为他以后走入任何环境保持着内心的清净打下了深厚的基础。而开蒙于慈悲的佛陀教育,一心向学,不失为一种深刻信仰之下的正念人生。这是受任何环境影响都改变不了的。

苍萨仁波切从19岁开始,为了续佛慧命,前往尼泊尔的寺院,追随大成就者祖古乌金仁波切学习许多深奥经典。后继续去四川五明佛学院学习,再辗转去佛法的发源地印度求学,一路求学的脚印,印证了一个出家人求法渡众的轨迹。直至修证大圆满之境地。 近年来,因新加坡、马来西亚、台湾等地信众的祈请,苍萨仁波切开始了宏法行程。这是一种水到渠成的过程。过去的修行全是为了现在的渡众,利益别人。也许我们现在的年轻人,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优越,但是学习是为了“去拥有什么”的人生信仰呢?还是为了自觉自愿的去利益别人?这的确是个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从仁波切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受到这样一种独特的人格力量。这种力量不是边缘的,而恰恰是我们需要去秉承的一种人格的榜样。当我们在忙碌的外象下,忽略了对山川大地、芸芸众生的同体关照,而往往执着眼前或者小范围内的所得,忽视了内心的反照而觉悟时,我们的心是迷茫的。但是,如果我们尝试用不一样的内心思维,学习有清净发心的佛陀传人的发心,也许清朗的觉悟之心当下就可以生起,生活因此变得更为喜乐和阳光。 接触苍萨仁拨切,就可以感受到他时时保持着一颗欢喜自在的心。他可以欢喜于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壮美感受中;也对家乡草原简单重复的生活心生清净。在他看来:其实都是没有区别的。许多不同文化背景的弟子似乎更多的是用心聆听和感受仁拨切。一位越南裔的信众,在一次雄浑慈悲的藏语佛号念诵后,禁不住留下了感动的眼泪。“感到心的震撼,一直持续着,悲从心来,就想到掉泪,似乎在洗去过去心中的许多东西。”这位男子当着许多人的面,表达对仁波切的敬佩和感谢。仁波切静静的听着,开着玩笑说:“哦,我有这么厉害吗?”旁边的弟子似乎从仁波切身上感受到一种神通的力量,但仁波切只简单的一句:“智慧是最大的神通,佛陀讲法从因果开始,而不是从神通开始。”仁波切简单的话语,直契入佛法智慧的核心,心外无法,只有智慧才能真正帮助解脱。与时下一些所谓得道高人打着自我标榜的旗号,来吹嘘自己何能何强,是需要我们去明辩什么才是真正的善知识的。 大凡为善知识,当慈悲柔和,善顺接物,以平等无诤自处”。用这句话,可以很好的教导我们明辩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世相中对一切善知识的肯定和认知。苍萨仁波切谦卑柔顺,时时以佛陀的教诲去鼓励和帮助迷惑的人。虽然自己是证得高深法教的仁波切,但时时处处以谦和的口吻给人鼓励。时时以欢喜的心赞叹初学者放生,吃素,帮助别人的善举。在仁波切看来,佛法修持离不了发心和次第的学习。任何时候不要忘了自己走上这条觉醒之路的出发点和目标,就是不要忘了所有的众生都是同体的。伤人就是伤自己,伤害环境就是伤害自己的家园。每一个人当报着慈悲济物,自利利他的胸怀。他说:“在物质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的贪、嗔、痴三毒如果不受理性的制约的话,是一件危险的事。而佛法中最基本的戒律的规范,对现代人是很好的借鉴。这对来自任何背景任何环境的人,都是有帮助的。 目前,苍萨仁拨切除了肩负广传巴龙噶举法脉,培养寺院小僧人的重任外;也随缘精进地担当起宏法教育的职责。仁波切说,坐在法座上一整天用藏语讲法都不觉得累。但是如果用英语来讲佛法的话,他的确感受到挑战。“以至早上我们都还在睡的时候,仁波切很早就起床学习英语了。”他的侍者说。一次仁波切看到英语报道的丹麦青年杀鲸鱼来比赛英雄主义,以至海面都染红了时,难过地说不出话来。稍后,他指了指自己的心,“感觉到心很痛”,他说。因为无知而斗勇,以至一些青年做出那样的行为,仁波切对被杀的鲸鱼和杀生的青年,都深感痛心。“所以改变内心,尽一个佛法教育者的责任”。苍萨仁波切的目光是那么地坚定。虽然他只是千万佛陀传人中的一个,但是他对来自佛陀以及一代代大德上师的慈悲利他法教的坚定的虔诚,是任何环境和变迁都摧毁不了的。 2500多年来,佛陀慈悲智慧的法教犹如太阳,持续地放射光芒,利益无数的众生。直至今天,虽然社会发展,但人心不古,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这种慈悲利他思想的清净光芒。因为有象苍萨仁波切这样清净出家人的坚守和宏扬;以及一个个具有向善之心的在家人的学习;使得世界多了温暖和慈悲的光亮。从苍萨仁波切的身上,让人看到了一颗圣洁的慈悲利他之心,无论是求学,讲经和渡众,都坚定力行地实践着佛陀珍贵的教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当他用清净的慈悲,去帮助人们开启心灵的智慧,疗世界的伤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了解到仁波切的含义:那就是内心充满了可贵的菩提心的人中珍宝。世界因有此珍宝而美好。

多倫多噶擧中心本星期有以下教授(藏文&英文&中文):
9月11日& 12日的蒼薩祖古仁波切的教授内容。
内容:大圓滿椎擊三要
時間:9月11日& 12日,10am-12pm & 2pm-4pm
地點:86 Vaughan Road, Toronto (St. Clair & Bathurst)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