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加国梦:华人小伙花1万元拍了部电影 /

加国梦:华人小伙花1万元拍了部电影

我与高龙因电影而认识,第一次见面,1米83的他更像位武打演员。后来我们熟悉了才知道,身强力壮的他,曾就学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学院边防系。再后来,我从相熟的朋友那里听到很多关于他的故事,自然就产生了采访他的念头。

因出国找到理想

祖籍河南,出身于军人家庭的高龙,自幼就喜欢武术。谈起孩提时的理想,高龙竟然有些茫然地对我说:“那时候没有理想,觉得父辈都是军人,自己当然就是军人。”高中毕业后,一切如他所愿,高龙来到了北京,进入武警学院就学。

2000年初,已是大学二年级的高龙,忽然萌生了出国的念头。“那段日子我天天想着离开。一方面是对所学的专业没有兴趣。另方面,身边许多同学都是来自部队的高干家庭,读书对他们来说只是走走形式,人没毕业,父母早为他们打理好一切。相反,像我这样背景的,毕业意味着到边远边境去。

“人就是这样,我不是怕去边境,毕竟参军是我在没有理想之下的唯一愿望。关键是,当答案早就摆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就觉得这个游戏没有意思。这就如参加一场竞跑比赛,谁拿冠军谁陪跑,大家心里都清楚,有什么意思呢?”

高龙就是这样一个人。当他认准了这个人好,或者那个人坏,他的爱与憎,都如黑与白一样分明。同理,他不想干的事情,谁也无法摁下他的头让他臣服;而他想干的事情,哪怕前面一片漆黑,他也不惜一头撞过去。

决意出国的高龙,从萌生想法到走,也就是一句话的功夫。“其实,有时回过头想想,当初还是有些冲动,说走就走,没考虑到后果。等脚一迈出去,才发现我面前尽是弯路,一步一曲折。”

刚到加拿大,高龙边打工边攻读英语。“那时有很多的时间,我基本都泡在影碟里,也许这就是我与电影的缘分。看着看着,我发现自己对电影有种特别的感悟。后来,有一天我发现我的目光,已经盯着约克大学的电影专业。

“我知道在北美,读电影是件很奢侈的事儿。约克大学电影专业一年的学费大概要1万6千元,我与其他留学生不同,我刚到加拿大的时候,两手空空。我知道,假如我要圆电影梦,必须从打工开设。”

高龙第一次到片场去应聘的情景很纯然。“自今我仍记得面试那天,别人问我,你是电影学院毕业的吗?我说不是。别人又问我,那你都会些什么啊?我说都不会,就是喜欢电影。那哥们听我这么说,笑了笑,说很欣赏我这种勇气。他建议我去找那些电影学院的学生,他们拍习作的时候,需要一些人来帮忙。”

这个面试高龙的人,大概算是他步入电影门的指路人了。

高龙的第一份电影工,是开车接送演员,每小时12元,尽管这和电影制作没有很直接的关系,但毕竟可以让他在完成接送演员的时候,可以理直气壮地旁观电影制作过程的每个细节。“现在只记得那位导演是位华裔,来加拿大好多年了。”

有了第一份工的经验,高龙继而参加了另一部电影短片的制作。这次,他认识了一位加拿大制片人,后来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高龙此番导演的影片,就请了他担任制片。

高龙说,这份工才是他实现电影梦的开始。“虽然我负责的工作包括租车拉器材,刷墙买饭,这些好像都与电影制作没有关系。但这次工作最大的收获,是有机会跟随灯光师学打光。这对我以后从事摄影,以及导演都有很大的帮助。”

从这份工开始,高龙一直在西人的片场里泡,这几年,他做过灯光师助理,做过摄影助理,还做过过录音、混音等音响工作。自然,他硕大的块头,也跑过一些小角色。

没有进入约克攻读电影的高龙,最终在实战中,一步一步地向他的电影梦走近。

电影梦感染了她

2002年圣诞,这个日子对高龙来说刻骨铭心。

经过整整两年的锻炼,高龙对电影的熟悉,可谓就轻驾熟。他可以胜任任何一个位置,包括导演,摄影,灯光,音响等。不过,在电影制作这个传统工业里,最重要的,不是经验,而是名气。

发着电影梦的高龙,此时读到了一个好剧本,作者是蒙特利尔一个西人作家。他们在一次拍片中认识,高龙向这位编剧提出了拍摄剧本的要求,此举获得了对方的同意。为此高龙拿岀自己的所有积蓄,还向朋友借了几千元,正式玩起电影来了。殊不知,等他一切行将动起来时,那位编剧竟将剧本卖了出去。来自温哥华方面的买主给高龙发了封信,内容是告诉高龙:“你没有权拍摄这部电影,因为你们的协议不受法律保护。”

出师未捷身先死,2002年的平安夜,对于高龙来说,很寒冷。

经历过这次挫折,高龙对自己的“电影梦”产生了怀疑。那段日子,他无所事事,天天跟一帮高中没毕业的孩子混,没有事业心,整天学着本地口音说脏话。“我觉得那才是醉生梦死的日子。一个人,没有了理想,好像在天空中断了线的风筝,随风飘荡,到哪儿算哪儿。”

好在,在高龙人生最失落最无助的日子里,他遇到了一位已经完成工商管理专业学位的姑娘,尽管这位姑娘不是很理解高龙的电影梦,她的父母也不赞同女儿选择这位怀有电影梦的青年作终身的依靠,但他们仍旧是爱上了。

2004年1月16日,两位相爱的人结婚了。高龙对我讲起这段往事时,眼睛一直凝视着他的心上人。“她在我最失落的时候选择我。当时我们很穷,她问她妈妈借了钱买介指,婚纱也是刷卡买的。”

高龙说结婚那天下很大的雪,他相信他的记忆永远抹不去这场雪。他们提着装婚纱的一个纸袋子,一起乘坐公车去结婚。“证婚人是我曾在一间冷气公司打工的老板,这几年来,他帮过我很多的忙。以前我把他当朋友,他为我证婚后,我把他当长辈。这次拍戏,他把自己的VAN借给了我们,真是一生的朋友。”

爱令他回归电影梦

婚后的高龙,忽然觉得自己一下子长大了许多。最令他感动的是,妻子为了助他圆电影梦,重新走进大学校门,学习电影剪辑,这是2004年的10月的事情。此时高龙已告别了自暴自弃的生活。他开始勤奋地打工,在酒吧、银行和商场当保安。由于他有很好的武术基础,所以,他的工作非常出色。那年他抓了100多个贼,这个数字连警察都觉得惊奇。

表明上看,高龙谈不上是个很艺术的人。但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他有颗对艺术很执着追求的心。“我对吃喝玩乐真的没有兴趣,我常想,生活中没有梦,活着就没有意思,会觉得很不开心。”

2005年1月,有一个机会让高龙快乐起来。他在网上认识了佛罗里达一位美国编剧,这位女编剧写了很多的剧本,当时她有一个舞台剧本,写的是一群弱势阶层,包括一位单亲母亲Chloe(科洛伊)与她患有孤独症的5岁儿子Danny (丹尼),还有另一位也是生长在单亲家庭,曾被母亲性侵犯过的,年仅7岁的小男孩Michael (麦克),以及他们身边一些人,如养母,强奸犯,社工,学校的美术教师等,作品通过展现这群既联系,也不完全联系的人的命运,揭示人性的另面真实。

这样的故事,无力而充满悲哀,是社会深层最真切的呐喊,一下子就将高龙的心击倒。

高龙将剧本读完又读,他太喜欢这个故事,也太喜欢这种近乎艾慕杜华(PEDRO ALMODOVAR)电影风格所蕴藏的韵味。他当即给作者写了封热情洋溢的信,表达了将舞台剧改编成电影,并将其拍摄完成的欲望,对方在收到来信后,首先问高龙,你能岀多少钱买这个剧本呢?高龙的回答令对方吓了一跳,他说:“我只有100加元。”

100元想从一位专业编剧手上买下一个剧本,这说起来好像有些天方野谈,况且当时有人岀数千元购买这个剧本。但高龙发挥他的“磨”劲,加上他的诚意,还有他对电影的执着,最终说服了作者,成交价是150元,包括100元剧本,50元授权。

高龙说服作者只有一句话:“你让我拍摄吧,我会很用心地去做,会对得起你的剧本,因为我很珍惜这个机会。”

这是高龙的成功,因为他懂得“珍惜”两字最有诚意。

未结束的故事:梦想成真

高龙有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剧本,这就是《The Visits》(不速之客),这部长达90分钟的电影,终于在这个夏季到来前,用了10天的时间,花费了一万多元拍摄成功。

“电影真是个遗憾的艺术。假如再给我次机会,我相信会拍得更好。”高龙指着一些画面告诉我。“所有参加拍摄的人员,包括制作人员,制片、摄影、音响,还有演员,都是义务的,他们中间大部分是电影专业的学生,大家怀着同一个梦,走到一起来了。”

高龙妻子告诉我,也许是开拍时没有拜神,所以诸事不利。先是摄影指导临阵退缩,好不容易找到另一个摄影,化妆师又悄然退岀,拍摄正式开始的时候,扮演男孩妈妈的女演员的前夫去世,这样只好重新调整拍摄计划,到了第二天,又遇到女主角19岁的表弟因车祸去世,演员在情绪作用下将戏中一饰演强奸犯的演员暴打了一顿……好在,最后大家都能回到谅解与珍爱上,收机那天,我们彼此觉得十天的时间,太少,太少……

完成第一部作品后,高龙才真正感觉到电影制作的合作精神。“譬如我们在士嘉堡总医院拍摄时,医院方面提供给我们的许多许多帮助,是你意想不到的。还有一场戏,需要拍摄监狱,警察局博物馆特意对我们网开一面,省了不少麻烦。如今想感谢的人很多,像网友bingle夫妇借出他们的家给我们拍摄,还有借岀VAN作拍摄用的,担任高龙夫妇证婚人的第一暖气工程公司的Bons Yu等朋友。

“当然,我想特别要感谢的,是我的太太。”高龙说到这里,将坐在他身边的太太揽入怀里。“在那十天里,所有演艺制作人员都住在我们家里,我太太就像保姆一样照顾他们的吃住,他们都亲切称她为妈妈,没有她,我的梦就不会这么快得到实现。”

完成第一部电影制作后,高龙将开始筹备拍摄一部关于移民的电影。她太太说:“希望下一部我们会聪明些。”说完她依在高龙肩上,很满足地笑了。那笑声令我相信,他们真的是快乐的。

(木然)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