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再加息可能性大增 被指还富于民
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一改季节性下降趋势,出现大幅提升。购进价格涨幅最大,连续3个月升势超过60。数据表明,目前中国经济增长势头依然强劲,但通胀风险上升。
我们认为,由于此前对中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过强而迟迟没有加息,使得通胀风险上升,预计10月份CPI甚至可能超过4%。现在加息及货币紧缩政策已经开始,年内进一步加息的可能性也大幅增加。
10月以来,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两个显著变化:一是长期来看,“十二五”规划蓝图从注重强调经济增长转向更加注重财富分配,落实收入分配政策将成为未来五年的重点;二是短期来看,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基调出现转变,刺激政策适时退出,紧缩周期开始。
从长期政策发生的转变看,中国将更加注重强调财富分配而非经济高速增长。10月15~18日,中国共产党召开十七届五中全会,讨论了下一个五年规划(2011~2015年)。“十二五”规划与以往五年规划的不同之处在于,不再以追求经济高速增长为中心,而是转向注重减小收入差距及贫富差距。事实上,尽管中国经济在过去的30年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仍有三个主要问题没有解决:1)经济结构调整缓慢;2)部分行业存在“国进民退”现象;3)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十二五”期间,政府和国企可以通过转移支付,集中解决收入分配公平、藏富于民等问题,经过计算,我们认为“十二五”期间如果适当减少个人所得税、增加国企分红投入社保、消除负利率,那么至少有4万多亿元的财富可以用于支持收入分配改革。因此,我们相信,未来中国的收入会大幅增长,并且会更加平等。这也将支持中国经济向消费导向型增长模式转变。
同时,伴随中国刘易斯拐点的出现,市场力量也将支持收入差距缩小。我们认为未来工资上涨将为中国经济带来机遇:一是有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刺激国内消费,促进中国向消费推动国家转型;二是制造业让步服务业,将为大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机会,将有望改变劳动力工资的结构性失衡;三是低附加值企业利润缩减,促进产品更新及向高附加值企业转型,促进产业链提升;四是制造业向劳动力、土地低廉的地区转移,将加快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五是有助于人民币汇率找到合理的水平。
同时,工资上涨也将对中国经济带来挑战:即削弱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企业竞争力;成本推动型通胀压力增强,货币政策面临收紧;低附加值公司的运营成本上升,利润率下降等。但整体上来讲,我们认为利大于弊,工资上涨不会阻碍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短期来看,经济政策基调出现了转变。10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意外宣布加息——这也是三年来的首次加息。我们认为政策的突然转变,表明中国政府对经济增长和通胀前景的看法产生了根本的转变,宽松政策开始退出,宏观政策开始迈入紧缩周期。我们认为,一旦存款利率上调,明年年中前将会有至少三次的连续加息,预计一年期存款利率将接近或超过通胀率。
我们看到,经济走势强劲、通胀压力上升是政策转向的起因。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三季度GDP同比上涨9.6%,略低于第二季度 10.3%的水平。零售销售旺盛,在强劲的需求、出口、房地产投资带动下,工业生产和投资增长也都保持高速增长。我们维持四季度GDP同比增长9%、 2010年GDP同比增长10%的预测。另一方面,9月份,CPI上涨到3.6%,未来通胀压力仍在积蓄。上涨的工资、调高的公用品价格、更为强劲的需求,无疑将增加2011年非食品价格的上涨风险。
虽然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变令人意外,但却正当其时,我们认为加息至少可以起到一石四鸟的作用:1)缓解通胀压力;2)遏制资产泡沫抬头;3)有利于人民币升值放缓;4)有利于还富于民。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由于加息对房地产泡沫的打压,会导致热钱流入减少,人民币快速升值压力得以缓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