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李竹杂言:参加加拿大的葬礼之感慨 /

李竹杂言:参加加拿大的葬礼之感慨

友人年仅50岁就罹患绝症,在与病魔抗争了两年多后,于最近辞世,我们无不为她惋惜和哀恸。死者安息礼拜和葬礼仪式在一个周末举行,大家满怀悲情前去殡仪馆与友人做最后的告别。

加拿大的殡仪馆环境整洁,气氛肃穆,工作人员彬彬有理,职业素质高,服务热情周到,使出席遗体告别仪式的人虽然心情沉重,但不感到压抑,我想这与殡仪馆的人文化设计和专业化服务有关。

由于死者生前是虔诚的基督教徒,所以简单的安息礼拜仪式由两位牧师主持,着黑色礼服的死者家人和亲友及来宾,用祈祷和圣诗告慰亡灵,愿她安息主怀。人们在低回的音乐中默默地瞻仰遗容,缅怀死者,安慰亲属,仪式始终听不到大声的哭喊,其气氛能使人在失去亲人或朋友的悲痛中,有种对永恒宇宙和瞬间人生的冥想和感悟的空间。

安息礼拜和遗体告别仪式后,亲属和来宾跟随灵柩到墓地。墓地景色优美,草地茵茵,绿树繁茂,花团锦簇,宛若一座诺大的公园,一座座大小形状各异的墓碑静静地立着,像沉思的智者。

安葬过程也安排紧凑,牧师手捧圣经在“此刻,我们将她的身体埋葬在地之深处,使土仍归于土,灰归于灰,尘归于尘,愿上帝赐福给她……”的告别祷告后,所有亲友将手中的鲜花摆放在棺木上,五、六个工人配合默契地将棺木深埋地下,并将鲜花覆盖在新土坟上。

从殡仪馆的告别仪式到墓地安葬,包括中间送葬车队的路途时间,前后总共不过一个半小时,时间虽短,由于整体安排合理适当、且井井有条,无论死者家属还是亲友来宾心里并未留下异议或遗憾。所以,高效和文明是出席这次葬礼给我的最深印象。

回想在国内经历过的殡葬仪式,其感受真是与这里有天壤之别。这几年国内人的生活好了,许多人在婚丧嫁娶上大肆铺张、大讲排场,一些迷信和陋俗趁机死灰复燃,并从农村蔓延到了都市,一场婚礼或丧事往往演变成一出恶俗的闹剧,真是劳民伤财。

以办丧事为例,首先是周期长,从始至终要七七四十九天才算告一段落;其次是严重扰民,哭声喊声鞭炮声整夜不停;再有是污染环境,烧纸钱、烧纸人纸马纸牛,乌烟瘴气,黑灰四散;还有就是败坏社会风气,请客送礼,攀比排场,甚至巫婆神汉也有了市场。总之,丧家讲个“孝”字,以“孝”做自我标榜,其实活着不孝死了孝,启不枉然?

文明、现代的婚葬礼仪,是社会文明程度的很好体现,一个社会对人文的关怀、对环境的重视、对美好社会风气的维护,不但需要政府的有效管理,更有取决于整体的国民素质。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