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移民故事:在加拿大3年多经历搬家7次 /

移民故事:在加拿大3年多经历搬家7次

这个故事更像是彷徨在加拿大三年生活的一个流水账。正如她所说,她写这些和大家分享,是希望能和大家找到一些共鸣。其实,每一个来加拿大的移民,都有自己独特的安家故事,我们很欢迎大家都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给大家分享。稿件请E-mail至[email protected]。稿件一经采用,即付稿酬。

在加拿大3年多,经历搬家7次,其中有无奈,有艰辛,也有不断认识新朋友的欣喜,还有苦尽甘来的甜蜜。在加的日子,就在这一次次搬家中飞速而过。

记得2002年刚抵加,正是漫天飞雪的三月,接机的朋友把拎着四个沉重的大箱子的老公和我放到所谓的移民接待站,也就是一栋House的地下室。还没来得及体会初到异国的兴奋,就开始了紧张的生活¬——买车票、熟悉周围环境、去图书馆上网翻报纸找房子、办理Sin卡、健康卡等一系列手续。还记得当时住在一起的邻居们,大多是刚刚Landing的新移民,大家互相交流经验,倒也是为最初艰难的日子增添了不少乐趣。也还记得刚开始的日子,有一次因为坐过了站,而又舍不得买车票坐回来,在寒冷的冬夜步行四五站路回家,到家后觉得手脚和脸仿佛都不是自己的了,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第一次搬家是在landing的两个星期之后,还记得是在Hungtingwood和Midland的一处House。房子很新,我们住的是二楼的主人套房,房东提供床、书桌之类的简单家具。房间光线明亮,温暖舒适,这个地方应该算是我在加拿大的第一个家啦。房东是一位东北大姐,来加时间比较久了,特别热情,也给我们不少关照。

第二次搬家是在一个多月后,我找到抵加后的第一份工作,但是因为工作的地方在Downtown,离我住的地方实在太不方便,要转三趟以上车,所以不得不忍痛搬走。第二个家在Jane和Finch,去看了一次后就定下来了,觉得交通很方便,只用一趟公车转一趟地铁就到公司了,而且家对面就是中西超市,生活也很便利,房间也很大,房租也特别便宜,最重要的是房东夫妇看起来也是很热情善良的样子。唯一令我不安的是每次坐电梯,满电梯黑压压的黑人邻居总让我有点心惊肉跳,我还奇怪为什么我的邻居都是黑人,后来才知道我一不小心竟然住到了黑人区,也是多伦多治安最不好的区,到现在看到那个地区还在经常发生枪击暴力事件,想想就很后怕。

住了三个月左右,终于在我工作的地方不远找到了一处房子,在多大附近,虽然每个月房租要贵一百多,但是走路就可以上班,买菜啊购物啊都在步行范围,这样买月票的钱就节约下来啦,而且可以在市中心生活,一下子让我找回了繁华的都市生活的感觉。还记得每天下班顺着Bloor大道边逛街边走回家,看着来来往往的各色行人,路边别有特色的小店以及露天的酒吧和咖啡厅,觉得这才是真正的国际大都市的生活。

第四次搬家是在2003年夏天。因为工作和收入都比较稳定了,我和老公总觉得和别人share房子总有所不便,就在Yonge和Eglinton租了一套Bachelor。这个地方靠近地铁站,楼下是一个很大的公园,环境很是漂亮。那个时候正是多伦多最美好的夏季,我和老公总是吃完晚饭之后到公园散散步,或者到繁华的Uptown中心逛逛街,看看电影,可以说第四个家留给我们最是温馨的回忆。
第五次搬家是要去外地的一个小镇上学,也开始了有史以来“同居人次最多”的生活。这是一间有11间卧室的大house,都是学生,其中5个中国学生,6个加拿大本地学生。学习累了或者是需要放松的时候,我们5个中国女孩总是这个房间坐坐,那个房间串串,做了好吃的也互相分享,使我上学的日子过得友情洋溢。那时,和我们同住的加拿大本地学生老是偷吃我们放在冰箱里的食物,大家共同想办法联手对付他们的事儿让人至今难忘。

第六次搬家是在2004年,结束学业回到多伦多,重新找工作之后,搬到了在Donmills和Sheppard的“北京楼”,两个月之后,我和老公便买了我们在多伦多的第一套房子,一套位于Yonge和Sheppard的全新Condo。看到属于我们自己的宽敞明亮的客厅,现代简洁的厨房,风景极好的房间,那种兴奋的感觉真的是无法形容。我们在多伦多这三年的生活,相信也是很多新移民生活的缩影,把我们的故事写出来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找到一些共鸣,也是对自己走过的道路做一些回顾,算是对自己在加拿大的生活作一个记录吧。

(彷徨)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