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赵平波:网络的大众性影响了本地社区 /

赵平波:网络的大众性影响了本地社区

作为51网站的管理员,笔者几乎每周都会收到一两家商户的电话,要求把工商稿作为新闻在本加国无忧网站上发表。如某某人物获大奖了,其服务很成功,特别受广大移民朋友的欢迎呢。或者,某某学校又扩大招生了,毕业的学员95%的都找到了工作!要求职,找XX学校……但所有诸如此类的消息作为新闻稿发表的要求,都被本人婉拒了。

为何本网站不适合刊登工商稿呢?这篇文章除了回答这个问题之外,笔者不妨将话题稍微扯远一点:进一步分析一下网络媒体的特点,以及它对多伦多华人社区所产生的影响。笔者将要阐述的一个观点是,网络媒体是一个弱势的平台,它并不具有任何权威性而言,不过它却具有相当的大众性,它是通过普通网友或民众的情绪表达,来影响我们所在社区的。

事实上,作为媒体,如果说电视是强势的平台,报纸是中势的平台,那么,网络就是一个弱势的平台。对此,笔者作进一步的解释如下:

作为一个普通人,您想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能有机会到一家电视台去发表电视讲话吗?电视讲话大概只是政界要人或名人的特权,普通人若想发表电视讲话,无论是在哪个国家,其机会都几乎为零。这么说,电视是强势的媒体,是由社会的强者主宰的,这一方面说明其权威性非常高,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其大众性却又非常低,因为普通百姓很难在电视节目中高谈阔论。即便电视中出现了普通民众的镜头或讲话,那也是节目制作人为表现某个主题而刻意的安排,并非一个普通人随心所欲的后果。相对而言,报纸媒体就是中势的平台,普通人向报纸投稿自己的观点,虽然也要经过编辑的审稿,但被采纳的可能性却会比在电视中作个节目的可能性要大得多。所以,与电视比较而言,报纸的权威性就低了些,但大众性却要强一些,毕竟普通人的投稿还是可能被报纸采纳的。而网络呢,任何人都可以随便在网络上发帖子,在网上什么观点都可以存在——这样,网络上的文字就可谓最具有大众性,人人都可以参与。但也正因为人人都可以参与,其权威性自然也就最低了:网络上的言论是不需要负责任的。

有了以上的分析,就不难理解,我们作为网络,为何要如此拒绝刊登那些多少带有某种吹捧性的工商稿了。设想一下,一家商户要自吹自擂,到我们加国无忧发了一份吹捧稿,有什么好处?既然是表扬,就需要得到权威性的表扬,进而,权威性越高的表扬,才越具有意义。如前不久,《中国青年报》披露了一份记者岗位得分标准:记者写的稿子若得到中央领导的表扬,可得20分,若得到省部级领导的表扬,则可得5分,若是省部级以下的领导表扬,就没有权威性而得不到分了。虽然这个得分标准具有某种讽刺的含义,但还是说明了一点,表扬的内涵不在于表扬本身的力度,而是要看是谁在表扬,其是否具有权威性?

我们51网站可有什么权威性?可以说是一点也没有。无论是我们51网站这个品牌,还是我们这几个管理员,可谓任何奖励也没有得到过,任何头衔也都没有捞到过:多伦多的华人协会据说有300余家,您可曾在任何一家协会里看到过我赵平波担任过哪怕是一个理事的职务?我们51网站又何曾得到过哪怕是一个小小协会颁发的奖励?什么都没有。所以,我们实在是太没有任何权威性可言的。那么,表扬稿发在加国无忧网站上,怎么会使您脸上有光呢?这当中的好处自然是没有,更何况,新闻稿只能在首页显示一天的时间,很难说它又有太多的持续广告效果。相反,可以设想得到的坏处,倒可能会立马涌现出来。以下情况的发生将是必然的——某某网友发表跟帖评论了:这样的滥商家,还好意思吹牛?甚至,帖文会把笔者本人也连同一起骂开了:老赵怕是拿了人家的银子,才发这样的误导的有偿新闻稿吧……最终结局只能是,这个商家和我们网站,都惹了一身臊。所以,商户自我吹捧的工商稿,我们网站是一概不作为新闻稿发的:我们这一权威性太低而大众性又太强的网站,的确消受不起。

那么,权威性低、大众性强的网络平台,其媒体作用难道就没有吗?那也不见得。事实上,有许多反映广大民众的批评性、建议性的意见,可能难以在电视台上播出,也难以在报纸上展开讨论,而网络恰恰能提供一个快速发表的平台,这一快速传播的平台又能引发网友的共鸣,这种网络平台上的互动,可能会起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后果,这正是网络与电视和报纸媒体相比之优势所在。

一个明显的例证就是去年发生在多伦多的、抗议父母团聚移民拖延太久的“3.11”示威活动。这一跨族裔的示威活动的发起人并不是华裔人士,并且该示威在举办之前,电视和报纸媒体也基本并没有报道,但当天的示威却吸引了500余人参加(其中绝大部分为华人),并在加拿大产生了全国性的影响。显然,在这一事件上,网络媒体功不可没。正是当时Rolia论坛和本加国无忧网站在事件之前的广泛报道宣传以及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才导致了当天参加“3.11”示威活动的人气。这是网络媒体的广泛大众性所导致的后果。

另一个例证则是最近《同一首歌》在多伦多演出的节目安排。该节目在其最初的宣传上,似乎根本就没有谈到要与多伦多本地艺术家合作的意思,这难免使多伦多本地艺术家多少感觉到有些不满和遗憾。为此,本网网友“红蚂蚁”在本网站以及其他网站发表了一篇及时的评论:“《同一首歌》与谁唱?”在此文中,作者严厉地谈到:“岂不知,如果缺少了当地华人的参与和配合,真难想象他们能搞出一台什么不同凡响的节目来。”虽然笔者无法考证这篇文章是否产生了某种影响力,但毕竟其后果是,本月15日的《同一首歌》演唱会的演员阵容中,终于出现了多位本地艺术家的身影,如李小沪、高飞等等。

可见,网络媒体虽然不具权威性,但却有广泛的大众性,它从网友和普通百姓的视角,已经对多伦多本地的华人社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但愿在新的一年里,这种影响力能够在加拿大的自由社会和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日益发扬光大。

(赵平波)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