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赵平波:有感于伍卓生先生本网挨批评 /

赵平波:有感于伍卓生先生本网挨批评

上周六,曲涛先生给笔者来电话,说转来了伍卓生先生的关于此次大选的文章《我们千万不要舍本逐末》,希望本“加国无忧”网站予以刊登。随即,笔者打开e-mail看到伍先生的文章后,当时的心情可用受宠若惊四个字来形容。是啊,本网站创办4年多以来,一直走的都是“平民”路线,发表的文章要么是其他媒体转载过来的,要不就是普通网友的来稿(通常都不是用的真名真姓),这次,本网站居然得到了本地华人联合会主席伍卓生先生的赏识,老人家亲自撰文要求在本网站上发表,怎能不令本人心潮澎湃、受宠若惊呢?这说明我们51网站的确有了一定的影响力了。

然而,在受宠若惊之余,读罢伍先生的文章之后,笔者又有一丝不祥的预感:本网站的特点是,无论是什么人物发表任何观点,赞同者通常并不会高谈阔论,但批评者往往会大发感慨,要陈述批评的理由。这样一来,几乎每一篇观点性的文章都是批评远多于赞同,而且通常批评者不留情面,用词更是刻薄甚至谩骂。笔者虽然从未与伍先生谋面,但看照片,伍先生的年纪大概比笔者的父亲还要年长。到了我们长辈这个年纪的人,大概很少上网,对网络的以上特点,可能也并不清楚。一旦伍老先生获悉他在本网发表的文章居然受到了众多网友的批评,会不会心中有所不悦?想到这里,笔者当时不禁感觉到有点战战兢兢……

不幸地是,笔者感觉确实被验证了:从伍先生的文章昨天发表直到今天23日凌晨4:00为止,居然有100来篇评论跟帖,虽然个别进行人身攻击的帖子已被删除(这是本网站的一贯立场,不允许恶意谩骂),但依然不难发现,绝大部分回帖都是反驳伍先生观点的。这一点,伍先生本人可能没有预料到,连我本人也想不通:从各种民意统计的结果来看,支持自由党和支持保守党的人数,仅有几个百分点的差别,主流媒体的民调如此,各中文大报的民调亦是如此,本加国无忧网站的民调也是如此(本网站支持自由党的人数还多一些,迄今共有229票,占43.62%,支持保守党的则为184票,占35.05%),为何伍先生的这篇支持自由党的文章,居然让绝大部分跟帖的网民都在唱反调呢?

为此,笔者在大选日之前的昨晚,一直无法入眠,只好在凌晨3点多钟又爬起来,写下自己的分析:想来想去,原因可能是网友们的某种反弹心理所致。以下就是笔者的研究和分析:

事实上,如果把我们目前所处的世界划分为生活的现实世界和网络的虚拟世界的话,至少中国目前的现实世界的状况是:富人压穷人,权贵压平民。记得是在前年,网上流传两幅对比的照片,美国的总统雨天外出,除了重要的礼仪活动以外通常是自己撑伞,但中国的一个乡长巡视时,居然都有人帮着撑伞。前不久中国主席胡锦涛访加时在尼亚加拉大瀑布游览时恰逢下雨,胡主席看到陪同的尼亚加拉市的市长是自己撑伞后,他也从随从那里把伞拿过来,自己撑着——为此,新华社发的通稿中称,胡主席亲自撑伞,这当中的“亲自”二字隐含着的意义,不言而喻:胡主席不摆架子,而领导人摆架子是正常的。

但在某些方面,目前中国虚拟的网络世界是和现实世界颠倒的,网络世界则体现了民众情绪的某种反弹:穷人对富人的反弹,平民对权贵的反弹。从笔者当年参与的“吴征杨澜事件”开始,中国的互联网上每年都要出现一两起有影响的、穷人和平民的反弹事件:如孙志刚事件、宝马案、妞妞事件、矿难以及最近刚刚发生的、重新探讨10几年前的清华大学“朱令事件”——所有这些在互联网上激烈讨论的事件无不具有共同的特点:人们同情弱者,并对强权和富贵充满仇恨。而强权和富贵者最好不要在网上辩驳,否则越发会引起网民的怒火。

虚拟的网络世界对严酷的现实世界的反弹,使得处于弱势的网民获得了某种心理上的平衡或者满足。

现在就可以回到本网网友对伍老先生文章的评价上来了。为何伍老先生文章一出来,就导致了支持保守党的人数“激增”,而支持自由党的人数“锐减”?我想,更合理的解释可能是,许多网友都把伍老先生当作了“权贵”吧?以至于出现了上述“穷人对富人的反弹,平民对权贵的反弹”情绪?

对此,笔者要在此说明的是,这里是加拿大,不是中国。伍老先生实在没有任何遭到人们“情绪反弹”的理由,因为伍先生作为华人联合会的主席,似乎并不是某种官位,也不是可以发财的职位,与富和权都不沾边。另外,他老人家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拿了自由党的银子吗?据笔者所知,并没有。他老人家目前在利用职位所便做生意发财吗?据笔者所知,也没有。退一步说,他老人家的这篇文章完全是以个人名义发表的,丝毫也没有代表华人联合会号召华人怎么做的含义。既然每个网友都可以就选举发表个人观点,为什么反倒会有网友认为,伍老先生个人就不能发表自己的观点了呢?

但愿51网友们,做人要厚道些。

(赵平波 1月23日凌晨7:00写毕于大选日)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