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吴楚河:本地社会的宽容与移民的放弃 /

吴楚河:本地社会的宽容与移民的放弃

要说今年头两个月世界上发生了什么大事,席卷全球的漫画事件自然当之无愧。很多中文媒体称其为“漫画风波”,实际上这场风波不仅波及了几大洲,而且早已从风波演变成风暴。

说来也有意思,其实这惹是生非的12个漫画早在去年9月30日早已刊出,包括最惹争议的一幅图画故意把穆罕默德的头巾画成炸弹的样子,并且口中喃喃自语。但当初发表之时,并未引起太多人注意,麻烦出在2月初几家欧洲的大报争相转载这些卡通漫画之后,先是亚洲,然后欧洲,再是非洲涌起一波又一波的抗议风潮,穆斯林们纷纷走上街头抗议示威,其中不少酿成暴力与流血事件。

正当抗议怒火在几大洲如火如荼之际,标榜新闻自由的欧洲媒体并没有歇手,以浪漫著称的法国人还在那儿幽默,有人作了一幅穆罕默德一边双手捂面,一边喃喃自语“被蠢人热爱真是难受”的漫画,在《查理周刊》上刊出,此举无异是火上浇油,抗议风暴在穆斯林人口最多的印尼以及巴基斯坦、印度控制的喀什米尔、索马里等地愈演愈列。

《多伦多星报》2月19日报道,全球已经有45个人在各地爆发的抗议活动中丧生。而《纽约时报》2月24日报道说,尼日利亚成为漫画事件的重灾区,先是北部成千上万名穆斯林教徒焚烧教堂,袭击基督徒,然后是南部基督教徒采取报复行动,焚烧清真寺,将穆斯林殴打至死,能够统计出来的死者就有近百人。事件演变成灾难,风波升级为风暴。

深层文化的碰撞

谁也没有料到几幅卡通漫画会引起全球范围的轩然大波,这是漫画的始作俑者完全始料未及的。批评作者们有意挑起事端显然言过其实,他们不是不知道英国作家拉施底因为自己的小说冒犯了伊斯兰圣贤而东躲西藏,至今不敢抛头露面以免杀身之祸。巴基斯坦的长老这回也发出指令,悬赏百万美元要漫画作者的人头。虽然有名言曰:“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但这儿的自由是指更广义、更抽象的人本身的自由,如果仅仅为了一时一次的新闻自由而以命相赌,没有人会这么干。命还是根本,命之不存,自由何附?

事情明摆着,卡通漫画只是其表,深层的文化冲突加上日积月累的愤懑就是其里。冲击丹麦使馆是表,燃烧美国国旗才是真。穆斯林世界觉得被美英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压制得太久太狠,无论出兵阿富汗,还是进攻伊拉克,还有在巴基斯坦境内随意轰炸本拉登的据点都使人们很受伤。但明摆着的另一个事实是,不仅美英强大的国力军力不可阻挡,就是有美国撑腰的小小以色列也还奈何不得。

还是哈佛大学政治学教授亨廷顿一针见血:世界的冲突说到底是文化的冲突,是价值体系的冲突。尽管很多人并不同意亨廷顿的说法,但漫画事件闹到如此地步,也多多少少给亨廷顿的理论一个注解。

加拿大波澜不惊

漫画风波不可避免地波及到了加拿大,加拿大3大城市多伦多、满地可和温哥华都有示威与抗议活动,但都有一个共同特征:moderate and peaceful。据加新社报道说,2月19日有2,500人聚集在安省省议会外面示威,警方评价说整个活动过程都很平和,加拿大穆斯林大会(Muslim Canadian Congress)甚至呼吁所有教徒结束抗议活动。该大会发言人指出某些极端分子煽风点火,利用群众来引发更多暴力事件,而穆斯林群众应以先知穆罕默德为榜样,即使受到挑衅也要克制自己并保持冷静。

《多伦多星报》报导说,加拿大伊斯兰教大会的主席Mohamed Elmasry指出,暴力违背伊斯兰教的教义,可兰经反对暴力与横蛮,他称赞加拿大伊斯兰教徒的和平的反应。新任总理哈勃对加拿大穆斯林有节制且平和的反应称赞不已:(PM lauds response in Canada);而穆斯林社区反过来也表扬新任总理与外交部长对此事件处置得体:既谴责发生在许多国家的暴力活动,同时呼吁加国媒体新闻自由也要有责任心:( Muslims praise Harper, MacKay)。

没有人怀疑事件本身所具有的深层文化意义,令笔者感兴趣的是,是不是移民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尽管移民过程不足以改变信仰,但他们的行为方式受到所在国家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其他族裔的牵制呢?

其实,刊登漫画的丹麦《日德兰邮报》编辑罗斯(Flemming Rose)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记者菲罗(Charles Ferro)采访时说过一段令人深思的话:这是文化的碰撞。实质上,这是一场关于宽容的社会究竟应该牺牲多少自身的标准来容纳外来民族的争论。而另一方面,移民又愿意放弃多少来融合进新的社会。

宽容的社会与移民的放弃

我想我说加拿大是个宽容的社会恐怕不是溢美之词。这个社会的开放与宽容甚至都到了令人不安、使人不舒服的地步。比如立法允许同性婚姻、集体交配、还有传得沸沸扬扬的多妻制。就笔者到过的地方,只有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看到的街头吸毒,毫无遮拦的妓女橱窗(加上立法容许的安乐死),才能与之相提并论。

春节前与朋友们在士嘉堡一海鲜酒楼共度除夕时,大家一边大口吃肉,一边大谈诸如此类的话题。席间一刚从中国探亲回来的好友评论说,加国再开放对大伙不过是纸上谈兵,到了国内才知道什么叫开放,什么是真格的:到三峡游玩时住进宾馆连行李还未放下,小姐电话就来了,说全套服务150人民币;再到广州说现在吃饭最时兴的是裸体服务云云。其实加国新移民只是图个嘴巴快活,谁有心思、有精力去同性、去群交?对付一日三餐都转不过来。

社会的宽容是个渐进过程,移民的放弃未尚不是。穆斯林社区在风起云涌之时所以沉得住气,表现得极有节制、极有分寸,也许有这么几个因素:

加拿大有写进宪法的多元文化之框架,这一点在世界上是独特的。当然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但无论美国还是欧洲,没有那个国家如此旗帜鲜明地将多元文化作为基本国策与立国之本。在这个框架之下,人们普遍接受并认同这一理念与精神,并将其作为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加拿大既有排斥外来文化的不光彩的过去,也还有随时沉渣泛起的或隐性的种族歧视行为,但这起码在法律规范上已经为社会所不容、所不齿。

还有已经形成的多元文化之社会环境,多元文化理念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不同族裔的和谐共处被社会成员所接受。即使以新闻自由为宗旨的主流媒体在如此重大事件上,仿佛心有灵犀似的一概拒绝转登卡通漫画。不像欧洲媒体完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使风波的规模不断扩大,性质也愈益严重。

移民在与当地社会的相互作用中,社会的宽容只是个大前提,移民如何思想,如何行事还得取决于他们自身。而移民进入陌生社会的第一天起,就面临如何保留、保留多少自己的文化特质与传统的课题。而保留的对面就是放弃。在一个本族裔不是主流的社会,移民的放弃是个自然过程,不是放不放弃的问题,而是放弃多少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信仰是最难放弃的那一部分。但信仰自由和宗教自由恰恰也是标榜自由民主之社会所推崇和认同的。所以加拿大的穆斯林可以上街游行,声张自己的自由与权利。他们不上街反而是不正常的。就像中国大陆2000多万穆斯林毫无声息也不正常一样。一边是有声即发,因为这是公民权利;另一边则是有声不敢发,因为当地政府已有警告在先。

《多伦多星报》的报导说,加拿大伊斯兰教大会主席Mohamed Elmasry称赞加拿大伊斯兰教徒的和平反应,并指出这是加拿大伊斯兰教徒教育水平较高所致。这个评价有部分道理,因为教育和知识使人更为理智、更为理性。但这也不完全,有时候受良好教育的人可能更自以为是,在很多地方参与炸弹自杀的也不乏高学历人士。

在加拿大这样一个移民为主的国家,一个多元文化为主旨的社会,各族裔之间事实上形成了一个相互作用并相互牵制的看不见的“场”:每个族裔要有大动作,要举大事,不说考虑,也要顾忌其他族裔和群体的感觉与反应。集体行动更是如此,其组织者或领导人不得不考虑某一行动的影响与后果,同时还要顾及族裔或群体的整体形象与利益。

所以在整个对漫画事件的反应过程中,人们自觉地放弃冲动、激烈与狂燥,尽量克制,平和以避免过激行为。加国政府的中庸态度,主流媒体的自觉与自律,加上其他宗教团体的冷静与其他族裔的不掺和,也使得抗议群众缺乏具体的发泄主体和对象。于是穆斯林既表达了自身的立场与观点,也没有引致任何来自外界的批评与不满。正如《多伦多星报》总结的:“ Canadian response was unique in that it struck a balance between freedom of expression and protecting people from hate and racism. ”

如果罗斯没有说错,漫画风暴在加拿大之所以波澜不惊也许就是加国社会的宽容与移民的放弃之间取得的某种平衡。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