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多伦多市贫富两极现象加剧 /

多伦多市贫富两极现象加剧

最近公布的一份调查报告指出,90 年代加国的经济繁荣并未带来多伦多人收入的增加,相反贫富两极现象加剧,市民家庭收入大幅下降,陷入贫困的人口增多,对社会福利的依赖加强。

据《世界日报》报道,大多市公益金 (United Way ofGreater Toronto) 昨天发表了一份题为:「沉沦的十年: 九零年代多伦多的贫穷及收入不公平现象」 (A Decade of Decline: Poverty and IncomeInequality in Toronto in the 1990s)的报告,该报告是由大多市公益金同加拿大社会发展理事会 (conadian Council For Social Development)等机构,在深入研究加拿大统计局等公布的最新资料之后制作的。其中主要结论是九零年代虽然有经济繁荣,但市民收入没有增加,城市贫困化反而加剧。老人、儿童和单亲家庭更是受冲击最大的人群。

报告显示,夫妇家庭在九零年的年收入中值 (Median Income) 是五万九千元,至九九年下降到五万一千三百元,减幅约百分之十三,共七千七百元。同期全国范围内下降仅百分之二。单亲家庭收入中间值由九零年的两万九千九百元降至九九年的两万四千六百元,减少五千三百元,降幅达百分之十八。九九年约百分之四十二、总共七千七百一十户单亲家庭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单身家庭收入中间值由两万三千二百元降至两万零三百元,降幅达百分之十二点五。

收入减少造成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比例直线上升。九零年代十年间,多伦多贫困人口由百分之二十二点六上升至百分之二十三点三。老年贫困人口增加了一万一千三百多人,增幅达四成。青少年贫困人口增加了一万四千多人,占全部青少年人口的三成以上。九五年之后,靠食物银行、紧急庇护所救助的老人陡增,是以前从未有过的现象。而低收入家庭的幼儿,在视觉、听觉、心理、智力和人格发育方面都显示出更多的困难和障碍。

报告显示,多伦多市贫困人口比例最高的社区,有一半以上分布在原多伦多市区,包括丽晶公园 (Regent and Moss Park),肯星顿(Kensington),帕克岱尔 (Parkdale),圣詹姆 (St.Jamestown) 等地。此外,东约克的 Thorncliffe 地区、北约克的简街 - 芬治大街(Jane & Finch),以及士嘉堡的爱静阁区 (Agincourt)、四零一(Hwy 401) 以北维多利亚公园路 (Victoria Park Ave.) 同贝治蒙路(Birchmont road) 之间,以及万锦路 (Markham Road) 以东劳伦斯大街 (Lawrence Ave) 同艾斯米尔大街 (Ellesmere Road) 之间地区等,都名列多市贫困人口比例最高前十二名。这些区域中不少在过去属于中等收入区,近年因为新移民集中定居,导致人口激增,收入骤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移民的困境。除了收入减少、贫困加剧之外,报告的另一项结论是多伦多地区中等收入家庭比例减少,贫富两极分化更加明显。其中年收入超过十万元的家庭总数增加了三成,而不足三万元的家庭也增加了近两成。在多伦多十二个最富有的社区,家庭平均收入由十一万四千二百元增加至十二万五千六百元,增加了百分之十。而十二个多伦多最贫困的社区,家庭平均收入由四万三千六百元降至三万六千八百元,减幅达百分之十六。

大多市公益金主席蓝金 (Frances Lankin) 表示,上述数据有力说明,九十年代下半期持续的经济繁荣,只是让多伦多地区原来富有的人更加富有,并增加了一些新的富人。对于低收入的劳工阶层和老、幼、妇、新移民等弱势群体,他们的处境和生计反而更加艰难。蓝金指出,收入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多伦多的生活成本大幅增加,其中租屋价格飞涨更是首当其冲的根源。多伦多市的补助廉租屋目前要排队轮候十年,租屋空房率不足百分之一,情况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境地。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