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胡杨:想在加拿大做点大事情的摄影家 /

胡杨:想在加拿大做点大事情的摄影家

移民之前在上海取得巨大成功的摄影家胡杨,如今要在加拿大开始他新的摄影家旅程了。胡杨说,中国的生意已经全部结束,上海的课题也全部停掉了,他要在加拿大翻开全新的一页。不久前他刚得到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的艺术基金,近期正在筹备开拍一个大型专题,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看到具有胡杨特色的加拿大摄影作品了。

只做自己喜欢的东西

胡杨1959年出生在上海一个家境殷实的人家,他的祖上是有名的“金华火腿”创始人,世代经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大多数人还在为吃穿发愁的时候,他家就是“万元户”了。为此胡杨的童年生活无忧无虑,他的生活也充满理想化的情调。出手阔绰、爽气是朋友们对他的评价。

胡杨

胡杨的父亲对这个唯一的儿子更是宝贝得不得了,为了让儿子不受欺负,专门请了武师教儿子习武。但是胡杨不喜欢,学了一段时间就停下了。胡杨喜欢文艺,于是便央求父亲送自己去学琴。

1976年,胡杨在上海读技校,学木工。77年恢复高考,他准备去参加,但父母阻止了他,原因是大学毕业后分配很可能会离开上海,父母老了,不希望唯一的儿子离他们太远。尽管不甘心,但孝顺的胡杨还是屈从了。此后部队来招文艺兵,看上了拉胡琴的胡杨,父母还是以同样的理由劝阻他,胡杨再次屈从了。胡杨说,就这样他失去了一生中两次重要的机会。

技校毕业后胡杨进了工厂,不幸的是使用刨床时一次意外事故发生,他失去了左手的食指的一截,胡琴拉不成了。于是胡杨把兴趣转向摄影。

胡杨在给本网记者讲述拍摄的故事

因为家境不错,在那个中国人家庭很少拥有照相机的年代,胡杨家里有台照相机。照相和冲洗胶卷对胡杨来说一直充满神秘感,于是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摄影这条被俗称为“败家子”的发展道路。每月的工资全用到摄影上还不够,生活要父母来补贴。

为了学摄影,胡杨可以说费尽心思。当时市场上没有相关书籍出售,他要去图书馆查资料。那时候人们正在为考大学而拼命,去图书馆的人很多,要排队才能进去。为了这个进图书馆的机会,胡杨早晨五六点就去排队,带上干粮,一泡就是一整天。他记得那时候也不好好上班,三天两头请假去图书馆。他有个同事的哥哥在复旦大学新闻专业,有一套摄影教材,他想买,但大学不卖。最后他央求人家借给他,硬是将厚厚的两本教材用手抄了下来。

后来他开始拍艺术舞蹈,用音乐的理念去诠释摄影,上海哪里有演出就往哪里跑,结果坚持一段时间,他一炮走红。

胡杨拍摄的上海式的浪漫倾倒法国人

结婚成家之后,胡杨要为生活发愁了,于是他成立了自己的广告公司,赚钱很容易。但他不喜欢,干了一段时间就没有激情了。后来他去拍影视剧,结果还是没兴趣,干了一段时间就又停下了。上海著名的富人杂志《 Shanghai Tayel》请他去做摄影师,薪水很好,但胡杨依旧没有兴趣,干了一段时间就不干了。他说,干这个,我就是一个每月印出2万元人民币钞票的机器,尽管2万元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天文数字了,他不喜欢,放弃了。

用28年时间完成一个主题摄影

从1980年开始,胡杨把目光投向自己身边的“上海弄堂”。中国的改革已经开始,上海市政府开始着手城市改造。胡杨意识到早晚有一天被称为“下只角”的弄堂将被拆除,一旦拆了,就永远无法复原了。于是他决定拍摄记录“下只角”弄堂里居民们的日常生活,没料到这一拍就是二十多年。到胡杨的《上海弄堂》、《上海人家》、《上海青年》三本影集发表,最终形成“上海影像三部曲”,轰动中国。

胡杨摄影作品

《上海弄堂》中的所有照片都是黑白的,似乎是关于“往昔岁月”的没有色彩的“回忆”。胡杨的视角投向那些被“主旋律”所遗忘的上海生活角落:弄堂中的丧葬与婚庆仪式,起居、就餐、家务、劳作、游戏与闲暇,那些午后的孩子、晨曦中的老人、行色匆匆的过路人……我们几乎可以在每一幅画面中浮想联翩,或许是一个故事,或许是某种关系和情绪。

2004年1月至2005年2月,胡杨敲开了上海500多户人家的门,进入了上海城市气质的内里,从上海人的家居空间形象中揭示上海人最深藏不露的秘密,于是有了摄影集《上海人家》出版。

2007年6月至2008年4月胡杨釆访拍摄了300多位生活、工作在上海的外国、外地和本地的出生于1970—1989的青年,探求新一代的心理特征,于是有了摄影集《上海青年》出版。

胡杨的坚持给他带来了巨大的成功,业界好评如潮,胡杨的身价也水涨船高。胡杨说,摄影家本身能赚到钱的少之又少,纪实摄影家比一般摄影家更难生存,目前在中国的纪实摄影家中,能够生存得不错的不超过5个人,而他不仅靠着摄影作品生存,而且生存的还相当不错,甚至可以办投资移民,到加拿大继续自己的事业。

2004年有个美国画廊的老板看中胡杨的作品,当时胡杨以每张1000美元的价钱卖给他四幅作品,到2006年胡杨的作品每张已经卖到1万美元了。如果以投资的眼光而论,这个老外获得的回报远远超过股市。

三部曲推出后,胡杨开始马不停蹄,应邀参加世界顶级的美国纽约国际摄影展览中心、英国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和意大利威尼斯双展的展览,以及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奥地利、芬兰、意大利、荷兰、西班牙等地的展览不断,并应邀与世界50强画廊之一的香格纳画廊签约。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画廊和机构也纷纷收藏他的照片。澳大利亚昆士兰美术馆一次性就收藏了他100幅作品。至今为止,他的三大系列作品已经卖出380张,卖到了世界各个角落。

胡杨说,我选择了上海三部曲作为自己拍摄的专题有偶然也有必然,我摄影的宗旨其实非常简单:一是社会需要,二是自己喜欢,能够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既有社会效益又能产生经济效益,真是非常幸运。今天,胡杨已经意识到,他把摄影学、社会影像学和历史文献学很好的结合到一起,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移民加拿大后,胡杨一边学习语言,一边观察加拿大的社会,他意识到自己在加拿大同样有价值,许多创作计划已经悄悄开始进行了。胡杨说他已经成立了一家公司,未来要在文化交流领域做些事情,他要把世界著名摄影师的作品带到加拿大来,也把中国摄影名家介绍到加拿大来。同时他还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将开班收徒,以影会友。胡杨说,他要用手中的相机说话,为加拿大华人争取话语权,为提升华人在加拿大的社会地位做点实事。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