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外交:是韬光养晦还是负起责任?
中国学者阎学通最近发表观点认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应担负起更多国际责任。如果中国想重新获得世界强国地位,就必须表现得像一个大国。他这些观点引起争议和关注。
*中国应承担更大国际责任*
阎学通是中国知名留美派和“知美派”,他1992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长、博士生导师。他今年3月31日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题目是:大国应拥有怎样自信。
图片来源: AP
阎学通说,中国08年举办奥运以来,就出现了两种思潮,其争论焦点是:中国是否要担负起更大国际责任。
中国百度百科这样介绍阎学通:“阎学通教授除关注大国崛起、国际形势发展、中国对外政策、国际关系理论、科学研究方法等外,现研究志趣在于中国古代政治外交思想,他最感兴趣的是古代中国学者对“王” 和“霸”的区分。王制是中央集权,但是基于温和政府,没有强制和领土扩张。而霸是指霸权,最强大的国家压迫它的边缘。”
*两派分歧:韬光养晦还是主动出击?*
阎学通在纽约时报言论版发表的这篇文章,把持两种观点的人分为两派。一派认为,中国执行多年的外交政策---邓小平的韬光养晦观念需要更新,中国需要在国际事务中表现得更加大胆和自信,这样才符合一个世界强国的新身份。
阎学通承认,他属于这一派,他认为,中国想得到强国地位,其表现就得像个大国。
另外一派则是“主流派”,其观点是,要求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只是西方国家阴谋,想通过强加给中国更多责任来耗尽中国经济资源,例证:中国常在联合国安理会投弃权票。
*中国学派VS传统主义学派*
与此同时,阎学通在中国(包括新加坡联合早报)也发表了同样观点的文章题目是:中国行为的根源。在这篇文章中,阎学通称主流派为“中国学派”,把他们这一派称为“传统主义学派”。
按照阎学通的分析,中国学派坚持定义中国为发展中国家,理由是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103;而传统主义学派认为,中国已经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应当承担更多国际责任。
阎学通这两篇文章,各有侧重点。在中国发表的文章,主要强调传统理念,从孔子、孟子等儒家思想家哲学寻求思想来源和灵感,而在纽约时报发表的文章,则从中国国内和国际现实的角度来看中国外交事宜。
阎学通在纽约时报的文章,举了几个例子其中包括:日本地震,中国表示同情和慰问;中国对利比亚危机的反应。
*美国学者:支持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
就在阎学通3月31日在纽约时报发表文章同时,美国学者斯托克斯(Jacob Stokes)当天也在“民主思想库(democracyarsenal.org)”网站发表文章说,中国如果这样做,就应得到国际社会的承认。这个网站是设在华盛顿的智库《国家安全体系》主办的,主要刊登外交政策方面的文章。
斯托克斯说,阎学通的观点,如果说明了一种现象和趋势,那么,这种趋势应该得到美国和国际社会的鼓励。斯托克斯说,前美国贸易代表佐立克就曾呼吁中国做一个“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而阎学通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同佐立克不谋而合。
斯托克斯说,最近一段时期,中国在国际事务上所作所为,就表现出这种趋势;比如,中国在打击亚丁湾海盗问题上;本月,中国宣布首次派出护航舰队为联合国粮食计划署的船队护航,同时也为索马里海岸外的民间商船护航。
斯托克斯认为,这次日本大地震海啸,中国的救援行动可圈可点,尤其考虑到两国间传统上根深蒂固的敌意。
*温家宝谈政改,老百姓新鲜*
清华大学教授阎学通在中国发表的文章,虽然也谈到了日本地震和利比亚问题,但又增加了一个中国国内的例子:温家宝谈政改。
阎学通是在谈政治和经济关系时举这个例子的: “春节是中国人家庭团圆的重要节日。在2010年2月春节,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发表讲话,他说:政府的工作是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和更有尊严。在2011 年3月举行的一场记者会上,他说,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经济改革不可能成功,当前面临的最大威胁是腐败。”
*中国学派重经济,传统主义学派重道义*
阎学通认为,中国学派重经济而传统主义学派重道义。他说,温家宝的这种说法“对今天的中国人来说是相当新鲜的,因为这些说法是强调政治因素的重要性,而非党以往经常强调的经济决定论。”
*中国有人支持制裁朝鲜?*
不过,阎学通在纽约日报的文章,还提到了朝鲜。他说:“这种要求更加自信、发挥更大作用的观点,看起来是越来越有影响力了。而就在几年前,几乎没有中国学者敢去挑战不干涉不侵犯别国主权的原则。然而,在最近这段时间里,关于这个问题的辩论也越来越多起来。”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专家阎学通说,“学术界和指定政策的人们都在就热点问题进行辩论,其中的争论焦点包括对朝鲜实施制裁,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以及政府对2009年发生的缅甸的攻击华裔事件所作出的适当回应。”
中国重量级国际问题专家,在国际媒体指出,中国有人主张“制裁”朝鲜,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秦家聪:中国向承担更多责任方向发展*
针对阎学通的文章和观点,香港的国际知名记者秦家聪(Frank Ching)在朝鲜时报(Korea Times)发表文章说,中国最近在利比亚问题上的表态和作为,说明中国正在向这个“担负起大国责任的”方向发展。曾担任华尔街日报首任中国记者站长的秦家聪说,最近,中国支持把利比亚发生的案件交给国际法庭来审理,调查和审理某些人的“战争罪”。
秦家聪说,设在海牙的国际法庭,是国际社会第一个常设机构,专门审理犯有种族灭绝罪、反人类罪以及战争罪的个人案件。
秦家聪说,阎学通就指出了这点,说明中国正向负责任的大国转变。秦家聪说,中国主张让国际刑事法庭来审理利比亚领导人案,这本身就是非同寻常的,因为,国际刑事法庭是按照罗马公约设立的,而当时中国既没有签署也没有批准这一公约,事实上,联合国在海牙设立这个机构时,中国1998年曾投了反对票。
*郑彪批判阎学通观点*
中国学者阎学通“中国行为的根源”一文中的某些观点,遭到了左派理论人士的批判。杭州师范大学教授郑彪在乌有之乡网站发表文章题目是:中国思想界的新动向。文章说,阎学通把中国学者和战略研究人员分为两派,“这其中多有疑点”。
郑彪是《中国国际政治经济学》一书作者,他说“首先,所谓‘讨论中国外交性质’的‘中国学者和战略研究员’,指的是一个极狭窄的小圈子,能否代表‘中国学者’以及是否符合战略研究员的光荣称谓,其研究成果是否符合或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中国当前利益和战略利益,多少年来社会各界特别是民间多有质疑。”
*郑彪:阎学通两派划分有问题*
曾在北京金融和政策界工作多年的郑彪在其文章中还说:“对中国外交问题的意见,且不论到底有几派,即使是两派,也绝不是上述两派,这两派中有不少毋宁说就是一派。”
郑彪说,由于对“韬光养晦”的理解不同,“就至少分成两派:一派主张‘一百年也要韬光养晦,一派主张‘韬光养晦,有所作为’不可偏废。”郑彪还认为,阎学通 “笼统地给这两派都戴上一顶马克思主义的帽子,显然不合适也不够戴,人家也未必接受。”
*什么是中国需要承担的“国际责任”?*
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郑彪认为,阎学通观点“最大疑点还在于作者主张的‘承担国际责任’,是什么含义?与美国一向要求中国承担的那些‘责任’有何根本不同?”郑彪认为,阎学通不懂马克思主义,例如两处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称为“经济决定论”,这是一种西方的自由主义偏见;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也很皮相,对某些现实问题的看法与社会大众相当疏离。”
郑彪还批判了阎学通有关温家宝政改的观点。郑彪说,“例如说中国总理在2010年春节讲话中使用‘幸福’、‘尊严’等概念,以及‘没有政治体制改革的经济改革不可能成功’等提法,都使中国老百姓‘感激新鲜’。作者唯恐西方读不懂中国外交正在发生和即将发生的变化,据判断,未来传统理念对中国社会包括外交的影响,将不断增强。”
*郑彪:中国思想界新动向*
杭州大学教授郑彪说,“看来,在中国公然贩卖西化已经没了买主,改搭传统文化这班车正在成为时尚,这不能不是当前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意味深长的新动向。”
* 杨洁篪:中国难做人*
今年春天的中国年度人大政协会举行的记者会上,中国外长杨洁篪提到说:“中国难做人”。中国新闻工作者汪嘉波星期二在新华社旗下的国际先驱论坛报发表文章,题目是:中国在国际上该怎样做人。
*汪嘉波:难做人,是一种险境*
文章说,“难做人!这是中国外长的感叹,也是崛起的中国必然面对的险境。弱国猛然间变成强国,世界一下子难以接受和适应。不接受就会不高兴,不适应就会忧心忡忡。我们怎么办?摆出事不关己的姿态,还是担负起大国的责任?敢于坚守自己的立场,还是‘夹起尾巴做人’?在国际义务和现实利益之间如何取舍?在强国压力和弱国信任间如何权衡?这样的抉择关乎中国自身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世界前行的路径。”
*了望:中国印度创造亚洲奇迹带领亚洲崛起*
同时,新华社旗下的另外一个发行量很大的周刊“了望”,在其最新一期上发表了题为“谋划‘亚洲崛起’”的文章。这篇文章说,过去十年来,亚洲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亚洲经济占全球比重从27%提高到35%,尤其是博鳌亚洲论坛成员国的中国和印度的高速发展,将“亚洲奇迹”演变成现实力量的“亚洲崛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