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加国Wong氏大聚会 获总督颁家族纹章 /

加国Wong氏大聚会 获总督颁家族纹章

(本网编译) Wong不仅是华人中的一个大姓氏,也是很多本地人口中中国人的代名词。昨日,本地超过1200名ID上挂着Wong姓的人士在多伦多举行大型的家族聚会(family reunion)。同时,他们还获联邦总督府颁发“纹章”,象征着华人在加拿大生根、发展,并成为首个获总督颁纹章的华人家族。

1200名“Wong”姓人齐聚女王公园

这次的“Wong氏家族聚会”由加拿大黄氏宗亲会举办。来自加拿大和美国各大城市、中国及香港的黄氏成员先在多伦多中区华埠黄江夏云山公所举行祭祖大典,随后400多人前往安省省议会广场(女王公园)拍全家福留念。

多名省府要员,包括省长麦坚迪、旅游厅长陈国治参加了昨日Wong氏的家族聚会。省长还不忘就此机会宣传了一下他的竞选政纲,承诺如果连任成功将加强对亚洲的贸易联系,其中包括中国和印度。

这次聚会的组织者之一黄亨利(Henry Wong)表示,在加拿大最常见的中国姓氏其实是“Lee”(李、黎),但是他们散布各地,远远没有Wong氏家族这么有组织。据悉,加拿大的Wong氏后人通常三年举行一次大型的家族聚会,举行地点轮流在BC省的维多利亚、温哥华、阿省的卡尔加里、爱德蒙顿、安省的多伦多、魁省的蒙特利尔等六个城市,而多伦多上次举办家族聚会还是在1993年。

会场的义工黄明(Ming Wong,音译)称,Wong(黄、王)不仅是华人中的一个大姓氏,甚至已经成为很多本地人口中中国人的代名词。如果你看见一个中国人却不知道他的名字,不妨大喊一声“黄(王)先生”(Mr. Wong),十有八九他会有所反应。

Wong氏家族的三世同堂

在这次家族聚会中,最小的参与者是仅有4个月大的黄艾美(Emmy Wong),她还睡在童车中,由父母和姐姐推着来到了女王公园。她的父亲黄理查(Richard Wong)和母亲Lisa Liberatore还领到了新颁发的“加拿大Wong氏家族纹章”,并为自己的小女儿也领了一套。

黄理查对媒体表示,自己带着妻女参加家族聚会,是为了让孩子们在年幼的时候便有“家族”的概念,了解以及姓氏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

据悉,“黄”姓是中国第七大姓氏,南方居多。根据2000年的估计,居住在中国的黄氏人口超过2900万,海外侨居的超过200万,而且家族的后人也发展到越南和韩国。在加国的黄氏的先辈大多来自广东台山、开平和广海地区。

黄氏移民加国百年华间造就不少成就突出的黄氏后人,例如社会活动家,第一位获加拿大勋章的华裔女性林黄彩珍;安省第一位华人厅长、前能源厅长黄景培;多伦多市议员黄旻南(Minnan-Wong);安省Sudbury市前市长Peter Wong等。

“Wong”氏家族获总督颁发纹章

去年,已成了近50年的“安省黄江夏云公所”向联邦总督申请颁发代表加拿大“Wong”氏家族的纹章(coat of arms)。上月,他们接到总督府的通知,同意总督代表英联邦女王颁发。颁发仪式于昨晚在密市国际中心宴会厅举行,来自本国不同省份的黄氏宗亲代表及本地政商社界1100人出席。

据悉,加拿大的华人拥有欧式的纹章并非十分罕见的事,例如已故的前任卑诗省省督林思齐便有自己的纹章(下图),但是这次是加国首个华人家族获总督颁纹章,所以其意义颇为重大。

已故前任卑诗省省督林思齐(David See-chai Lam)的纹章

纹章是一种按照特定规则构成的彩色图案,专属于某个个人、家族或团体的象征。纹章最早可以上溯至欧洲的封建时代,最初是涂在骑士盾牌上的识别,后来形成了固定的格式,并渐渐转化成家族、行会的标志。19世纪中后期,随着欧洲贵族体系的没落,纹章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但是欧美很多的名门望族至今还都保留着自己的纹章,并引以为骄傲。

“Wong”氏家族的根在中国,生在加拿大,所以他们的纹章也具有浓重的中加两国文化气息。护盾兽(supporter)是代表中国和加拿大的熊猫和北极熊,它们面对面地立于左右,一手分别拿着铁道工人用的镐头和锤子,寓意着加国第一代华人的业绩(修建太平洋铁路)。它们的另一只手则持着位于纹章中心位置的一个盾牌。盾牌上面画有一条龙、族谱,代表龙的传人。熊猫、北极熊、盾牌置于枫叶、落矶山、海浪的图案上,象征着“wong”氏家族在加拿大生根、发展。

纹章的最上方是一只凤凰,其颈前挂名有一个上有中文“黄”字的圆章。凤凰踩在一根权杖上,它代表着女王和联邦议会。盾牌底部的格言(motto)以中英文混合书写,“情义和睦”居于正中,左右两边由英文“In Family We Unite”衬托,象征着加拿大的“wong”氏家族团结和睦。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