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世界日报:梁怡珺 用小提琴拉出故事 /

世界日报:梁怡珺 用小提琴拉出故事

(世界日报) 自五岁起,便被中国选为国家培养的小提琴班学生,梁怡珺大学前的生活,尽在拉琴、比赛、得奖中不断循环,当时觉得拉小提琴“没什麽感觉”、“很苦”;而今在大多地区教学多年的梁怡珺,认为电脑科技永远无法取代艺术家的表演,因为音乐感觉很重要,拉小提琴要融入情感,透过音乐说话、说故事。

自幼练琴便是国家出资培训,始终表演机会不断,也不断得奖的梁怡珺回忆,幼时在上海的二层楼住房勤奋练琴,边练边探头望着楼下同龄儿童玩耍嬉戏,既羡慕又嫉妒,但当时生活的重心就是专心拉琴,拉琴就是为比赛,比赛就是为得奖。

梁怡珺忆及五岁那年在上海的幼儿园,老师要求每人唱首歌、两手拍节奏、再检视手掌的小指长度,要超过无名指的第一指节,于是她被老师认为音准、有节奏感、手指长度适合,便与来自其他班级的幼儿,共同组成十人的小提琴班,自此与小提琴结缘20馀年。

高中时期通过表演甄试,梁怡珺于是前往澳洲,与来自世界其他国家的学生共同组成交响乐团,在荷兰籍指挥指导下排练两周后于当地大剧院公演。这样的第一次,让梁怡珺打开国际视野。

高二考进澳洲悉尼音乐学院,虽因故未能前往,但就读上海音乐学院两年后,梁怡珺最终仍申请来到加拿大“安省最大小提琴基地”的咸美顿(Hamilton),就读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并师从艾贝克(Lance Elbeck),才刚毕业,梁怡珺便被老师推荐至极负盛名、具百馀年历史的咸美顿艺术学院(Hamilton Conservatory for Arts)教授小提琴至今。

最初抵达加国就读大学,即使当时语言未尽流利,但梁怡珺却发现音乐无国界,她的琴艺受到老师及周边人士的称许,不仅让她快速建立自信,也间接为未来教学工作铺路。

梁怡珺认为,近年来家长有愈加重视音乐的趋势。她说,本地学琴年龄层降低,有学生四岁即开始学习小提琴,而学生家长的主要动机,在训练孩子眼、耳、手、脑的协调,目的在开发智力并让孩子从音乐中找到快乐,这与中国家长关切孩子“有无天赋”、“要学就要成名成家”的目的性相去甚远。

能用心去感受音乐是一种财富、懂得欣赏音乐也是一种幸福,梁怡珺体认音乐无国界,她相信“人不是机器”,因此拉琴时要用情感,透过音乐,让小提琴的乐声说话、说故事。

梁怡珺说,就像每周开车赴咸美顿的教学途中,边听着威尔第“四季”(Vivaldi's Four Seasons)秋的篇章,看着沿途因季节变化而转红的枫叶景致,就能感觉到音乐正叙说着秋色的动人篇章。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