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抓住了中国这根稻草 也救不了世界危机 /

抓住了中国这根稻草 也救不了世界危机

执政者寻找可以一劳永逸的解决经济问题的办法是徒劳无功的。只有全球协调下的凯恩斯式的扩张可以带来一些希望。

毫无疑问,全球经济形势严峻。主要的经济体系―美国和欧盟,都陷于自找的、而又看来无法解决的问题的阵痛当中,正在蹒跚的走向经济停摆,甚或是环球萧条。

全世界难以置信的看着欧洲领袖重新安排坐次。他们看起来无法就作出必要的改变採取协同行动,而在目前的框架下,可行的解决方法是不存在的。除非欧洲货币联盟转变成为财政联盟,并成为一个财政转移更加频繁、区内商品和劳力可以自由跨越国界的,名副其实的单一市场,否则它不可能继续存在。

可是,没有人有作出这样大改动的政治魄力。于是,他们的对策看来就是对裂痕修补、掩埋,寄望问题最终会自我修正,或是自行消失。因应这个问题而实行的紧缩措施意味着财赤国家的出口下跌、放缓;而有盈余的国家则会活动频繁过度,金融不稳定的因素与时俱增。

与此同时,在美国,怪诞的政治配置继续阻碍经济真正的復塬。欧巴马政府未能在头两年落实一个能够创造更多就业,从而可持续的衍生正面倍增效应的财政方案,错过了机会。可是到现在,这个政府终于意识到这种措施的必要性的时候,它却受困于共和党民选代表的不妥协,和茶党分子不计代价要实现小政府的要求。因而在对就业产生任何正面影响之前,经济復甦的苗头便受到全面的践踏、扼杀。

于是人们的视线投向东方,寄望中国和发展中的亚洲会起来拯救世界经济。表达这一期盼的方式各种各样。早前的想法是,既然环球经济现在已经是"多极"的了,欧洲和美国的下调,可以由中国、印度、巴西和类似的新兴市场的扩张抵消。人们认为这些国家,尤其是中国―目前世界最大的出口商―会接过棒子,并为世界创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引擎。

这些想法不过是异想天开。因为不论世界经济力量均衡已发生的改变有多大,都还没有大到足以带来这种可能。要成为增长的引擎,一个国家得要有世界其他地方能配合的入口需求。目前,美国的入口量约佔全球总数的13%,欧盟则为大约17%;对比之下,中国的入口需求只佔9%,当中一大半是塬材料和在加工后出口的半製成品。

假设欧盟和美国的入口量在来年总共下跌大约5% --这个可能性越来越大,那么中国的入口额要增加接近15%才能弥补那个跌幅。鉴于美国和欧盟相加总共佔了中国出口的40%,如果我们意识到欧美的跌幅对中国的出口也有影响的话,那么中国的其他入口量便得增加20至25%,而且这只能确保世界贸易总额保持不变,而没有增加。

考虑到主要经济体系之间强大而错综復杂的关系已经把彼此捆在一起这一点,很明显,这种去除关联的构想已经不再可行。然则这种更加深化的整合能不能在别的地方带来好处?

而这还未谢幕的戏剧安插给中国的另一个角色是金融拯救者,购买欧洲外围国家如希腊、西班牙、义大利的主权债券,从而减少这些国家的财务风险,并避免它们违约。的而且确,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已经购入了这些债券。假设中国打算动用其储备中的更大部分来购买这些债券,这可能会市场暂时舒一口气,但除了延迟最终无可避免的终局之外便没有多少作用。回想一下,2008年,中国买入了美国几家境况不佳的银行的股份,最终没有多少效果。中国在欧洲的投资只不过是不愿意麵对现实、不想设实改变策略的政客抓住的另一根稻草。

不管怎么说,期待中国拯救世界的这一想法是建基于对中国经济现状不符现实的评估。环球经济放缓清楚显示出过去30年,由投资和出口带动增长的中国模式业已过时。事实上,在全球危机之后,中国政府推出了以基建投资为主的刺激经济方案,以及则重对楼市提供宽松信贷的货币政策,试图推动復甦,改变这种局面。

由这些措施引起的楼市泡沫现在处于破灭边缘,而影子银行的大规模扩张显示当下的中国金融系统比过去半个世纪的任何时间都要脆弱,也更不受国家控制。考虑到这个层面,中国经济现在看来再怎么强劲都好,出口放缓可能对中国经济产生各种各样不为人所乐见的影响。

问题解决之道是推行环球协调的凯恩斯政策以利扩张,而不是寻找外来的刺激方案。因此,现在不要翘首东方,期待搭救了。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