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禁翅风波:华商大量进货与市府抗争 /

禁翅风波:华商大量进货与市府抗争

走进士嘉堡海丰鱼翅海产批发行,扑面而来的是浓烈的鱼腥味道,地上和桌子上到处堆满了大包大包的海产干货,平常在餐厅被视为贵价食品的鱼翅在这里变得不值钱,堆得满地都是。

海丰是加拿大最大的海产批发行,尤其是鱼翅,几乎所有的高级酒楼和参茸海味行都会到这里拿货,老板谭宝生告诉51周报记者,他经营这间海产批发行已经19年了,到这里批发的客户超过100家,除了为加拿大的酒楼和海味行提供货品,他的鱼翅已经卖到香港和东南亚等地。

自从多伦多和密西沙加市的禁翅风波闹得沸沸扬扬,海丰鱼翅行就开始变得拥挤,来的最多的是媒体记者,还有就是闻风而至的餐馆和海味行的老板。

“最近的销量上升了两成左右,货都变得紧张起来,商家和市民都担心价格上升或者货源缺乏,所以纷纷入货。”谭宝生称。

“多伦多市府刚刚通过禁翅附例,明年9月全面禁翅,餐厅和市民买这么多鱼翅,到时消化不完怎么办?”

“哪有这么容易禁,法不责众,到时大家都吃不完,市政府也不会马上执行附例的。”
谭宝生的话有一定的道理,密市华商会向市府了解过﹐得知附例未正式实施前﹐仍可食用鱼翅﹐市民有理相信市府执法前仍有一段宽限期﹐故继续买鱼翅。

“就算过了宽限期,市府也不可能抽出人手挨家挨户搜查鱼翅,餐厅酒楼可能比较引人注目,普通老百姓的家里应该相对安全。”

谭宝生带着记者来到公司后面的货仓,几个大房间里一包包的鱼翅堆到屋顶,“都是酒楼老板订的货,放到酒楼不如放到我这里安全,干的鱼翅可以储存很长时间,十年也不会变坏。到时就说存货没清掉,市政府也不会看着生意人破产吧。”

大多伦多地区鱼翅的销量到底有多大?谭宝生称,其实这盘生意并不算大,整个大多伦多地区平均每年鱼翅的消耗量只有6-7吨,以每磅250元计算,也就是300万元-400万元的生意。
谭宝生表示,其实近几年鱼翅等海味的生意并不好做,以前经营鲍参翅肚名贵海味的酒楼和零售商很多,自从印度尼西亚海啸之后,不少在海边经营此类海产加工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去世,产量减少,造成海味价格逐年上升,普通的酒楼和海味行很难经营下去,市政府再来这么一下,无疑雪上加霜。

就算市政府不禁翅,华人对鱼翅的热衷程度也随着第二代移民融入主流社会而减弱,万锦市金园参茸海味行林太表示,现在买鱼翅回家自己做的消费者越来越少,大都是上年纪的人,年轻一代基本上不买鱼翅。尽管海味行提供帮助把鱼翅浸发的服务,但是懂得如何炮制鱼翅的人还是买少见少,想吃鱼翅不如到酒楼花点钱买几两,好过自己买回家做,又贵又难做。
华裔商户的另类抗争行动会不会与市府附例有抵触?明年9月期限一到市府会不会对来不及清掉存货的商户网开一面?

多伦多市政府高级通讯统筹(Senior Communications Coordinator)豪金斯(BRUCE HAWKINS )回答本报记者查询时明确表示,除非市政府就禁翅问题重新讨论,否则1年的期限不会改变;市议会认为1年的期限是合理可以接受的;市政府将与华人小区和商界人士密切配合,宣传禁翅法例,确保大家遵守法例。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