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雾是霾?北京环保局与美使馆死掐
2011年12月2日,北京一幢大楼几乎隐没在浓雾中。
雾还是霾?
多年来,中国的气象学家一直在向该国的城市居民灌输这样一个观念:看起来、闻起来让人疑心 是霾的东西其实是雾。由于没有办法证实这种说法不对,大多数中国城市居民也就只好权且相信,自顾自地忙于日常的生活,没有准备他们本来可能会用上的防污染面罩或是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然而近来,中国城市居民全盘接受政府对于雾的定义的意愿似乎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
典型案例:中国北部省份正被浓重的灰云包围,导致多个省份之间的高速公路关闭,超过300个进京航班延误或取消。
尽管官方媒体说这些云不过是“浓雾”,但在新浪微博和其他网站上的数百万帖子都说这根本不是雾。本周一,新浪微博上一位昵称为“郑无邪”的用户发微博称:“雾都伦敦当年死了12000人,北京很危险啊。”
另外一位新浪微博用户“CAPF绿色”写道:“各位北京的亲们,你们还好吗?”同时还配了一个手机应用程序的截图,该应用程序是基于美国大使馆通过Twitter账户“@ BeijingAir”发布的显示危险污染水平的信息。
驻北京的美国大使馆每小时通过Twitter账户发布大使馆自己的污染监测设备测到的空气质量水平数据,帮助揭开了中国首都空气质量的真实状况,特别是最近一个月左右。此前房地产大亨潘石屹引用了美国大使馆的数据,呼吁北京采取更加严格的空气质量监测标准。
北京和大多数其他中国城市的有关部门在测量空气污染水平时,测量的都是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的颗粒物的数量,而美国大使馆测量的是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数量(PM2.5)。专家称,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是最主要的城市空气污染物,对肺的损害更大。
最近这次网上情绪的爆发大约是在周日晚间引燃的。当时美国驻华大使馆发布的PM2.5空气质量指数超过了500。在华美国人把这个水平说成是“糟得不可思议”(Crazy Bad),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北京市环境保护局说周末的空气质量是“轻度污染”。
很多网民对这种差别大感惊讶,而另外一些网民则在忙着告诉人们使用哪些类型的口罩最好,买哪些牌子的空气净化器性价比最高。
《财经》杂志执行主编何刚在新浪微博上一条有关口罩的微博,截至周一晚上,这条微博已经被转发了4600多次。何刚说:“查了半天并请问专业人士,都推荐3M的防护类口罩,有各种型号,据说北京最适合的是8246和8210,3-5元一个,明天得去多买几个。”
对净化设备生产商来说,这种情形可能是求之不得;但对于政府的公信力来说,却不是个好兆头。
据官方报纸《环球时报》英文版(Global Times)周一一篇文章,北京市环保局大气环境管理处的于建华坚持认为,2008年奥运会以来,北京的空气质量没有恶化。据《环球时报》报道,于建华说,如果逐年比较空气质量,实际上还在改善。但由于政府上周直接拒绝公布PM2.5数据,让这种说法很难让人信服。PM2.5数据只供研究人员使用,根据当前的计划,要到2016年才会在全国范围内公布。
政府的另一个说法也遭遇了同样的情况。政府称,过去几天造成飞机无法在北京降落、居民四处望去只能看见几个街区的,主要是雾。这种说法也很有可能是对的,但从网上的反应来看,很少有人相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