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探访周恩来专机:127万买来沦落田野 /

探访周恩来专机:127万买来沦落田野

飞机机身上有中国空军军徽标志

几天前,一则“周恩来总理专机沦落田野”的消息引发了众多关注。合肥商人张圣宽2003年从一家连云港企业处拍得了一架编号为“50050”的三叉戟飞机。据称,这架上世纪60年代进口的客机曾经是周恩来总理的专机。但是,几年来飞机四处辗转,导致沦落在肥东县桥头集镇的一片田野之中,饱受风餐露宿。

近日,本报记者赶赴安徽合肥,对此展开了深入调查。多方消息证实,这确实是一架周恩来等领导人曾经乘坐过的飞机,但是根本就不存在所谓周恩来总理专机的说法。而将飞机抛诸野外多年的张圣宽,究竟有多少经济能力保护好这架周总理乘坐过的飞机,存在着不小的疑问。更有专家唿吁,希望能够将它交给专业的机构维护、保养、展览,才能体现出飞机的价值。

现场探访空中美男子油漆斑驳

记者从合肥市区出发,沿途满是成片成片的油菜花。沿着坑坑洼洼的105省道颠簸了近30公里,终于可以在路北看到一架巨大的飞机,围绕它的是一条泥泞的小路、田地,还有零星的油菜花。这架见证过历史,如今却饱经风霜的“三叉戟”就安静地蹲在田边的三个水泥墩子上。

正对小路的,是飞机巨大的尾翼,像一对翅膀,遮住了一大片的天色。尾翼部位,有着两个醒目的标志——中国空军的军徽以及“50050”的编号。据记者了解,不到一年前,这架飞机的外观还基本完好,但现在却显出种种破败:机身不少地方的油漆已经剥落,仿佛一个个伤口,发动机舱内的涡扇已经不知所终,突然留下了两个金属“圆筒”。机窗已经被黄色或者白色的遮盖物挡住,看不到飞机的内饰是否已经和外观一样憔悴。

走进来的路边,一个小棚里正有当地人在出售蜂蜜。一对情侣把车停在飞机边上,一边卿卿我我,一边对这架飞机品头论足。不一会儿,又来了两个憨厚的中年人,在飞机前拍照留念。“我们就在附近工作,听说这里有一架周总理的专机,就专门过来看一看。”不远处,一头牛正在田间埋头啃草……

昔日的辉煌,更对比出如今的落寞。机身长近40米,连机翼宽近30米——恰当的比例,精致的外观,使得这款三叉戟飞机曾被誉为“空中美男子”。记者了解到,三叉戟客机首飞于1962年1月,1964年4月投入运营。至1975年停产,各型三叉戟客机共生产117架,中国的空军和民航购买了其中的 39架。2010年合肥当地媒体报道称:“周恩来专机是新中国第一代政府专机,周总理乘坐它走遍祖国大江南北,出访过朝鲜、越南、蒙古等十几个周边国家……如今,伴随着肥东龙泉山国际养生城‘周恩来总理专机纪念馆’筹建计划的确定,这架‘伟人专机’又落户肥东。”但将近一年时间过去了,这里仍然是一派荒村景象。

再往里走一点,便是鸡龙山苗圃公司,门口并未挂牌。据了解,负责这架公司的是飞机拥有者张圣宽的弟弟张圣德,记者来访时,张胜德外出了。几名工作人员介绍说:“飞机是张圣宽的,他是张胜德的大哥,也是总公司的老总,鸡龙山苗圃也是总公司下属的企业。这两天来看飞机的人很多,还有人专程从沈阳飞过来,想买这架飞机。”

记者通过工作人员联系到了张胜德,他表示飞机的事情他做不了主,建议记者联系他的哥哥张圣宽。

拍卖购得127万买来,如今卖家成谜

如今,可以找到的关于“周恩来专机”的媒体信息,距今已经9年。2003年4月,合肥媒体报道称:“原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乘坐的50050三叉戟飞机近期将在合肥拍卖,估价120万至160万。据介绍,50050三叉戟飞机是我国上世纪60年代末从美国进口的第一批专用大型喷气式客机。该机进口后,曾先后执行过周恩来、邓小平、李先念等人飞行专机。该飞机自进口以来飞行时间超过13000小时,为我国的航空运输和专机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后来也有报道称:“在周总理去世后不久,唐山大地震的时候,作为运输机为唐山灾区空投过救灾物资。”

据了解,受托拍卖这架飞机的是安徽东方拍卖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黄女士告诉本报记者,她对此有些印象:“这是很多年前的事情了,卖家是连云港的一家企业,买家是合肥市一位企业家,好像是搞高新技术的,成交价是100多万元吧。时间太久了,具体细节记不太清了。”

最终拍得这家飞机的人正是合肥商人张圣宽。他向本报记者确认:“我是2003年10月买下的‘周恩来总理专机’,成交价格是127万元。”

关于这架周恩来专机的来龙去脉,张圣宽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给出了这样的说法:1997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此架曾担负过周总理专机的退役 “三叉戟”,被空军司令部装备部有偿提供给连云港某公司,用于展览。2003年10月7日,这架三叉戟飞机在连云港进行拍卖,他花了127万从那家公司手中拍得了飞机,由于没有地方存放,飞机一直留在连云港。

当初是把这架飞机卖给张圣宽的人又是谁呢?他说:“卖家是连云港安华房地产公司,但我和他们也没有联系。”安徽东方拍卖公司黄女士也证实了这一说法。但蹊跷的是,昨日记者在网络上,找不到任何与这家企业有关的消息,连云港市工商局的网站上,也找不到任何这家企业的登记信息。

四处辗转到处搬家,想找汽修店烤漆

按照张圣宽的说法:2005年10月,这架飞机由江苏连云港运抵合肥市肥西县烟墩乡庙卫村。2007年,由于滨湖新区的建设,他又组织人将飞机迁往大圩镇。2010年初,张圣宽的公司参与筹建“肥东龙泉山国际养生城”,筹建计划一经确定,他便计划将这架飞机改造成“周恩来总理专机纪念馆”,很快这架飞机就被运到了这里。

张圣宽对本报记者说,飞机每次搬迁,都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都要找专业的人员进行拆卸和组装,一拆一卸就要花费大半个月的时间,目前飞机里面除了发动机已经不在了,但机舱内的座位、仪表和周总理的办公桌都还和当年一样。桥头集镇党委副书记汪育红在接受相关采访时说:“据说飞机搬到这里光运费就花了 30万元。”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张圣宽说自己在鸡龙山(也就是飞机现在停放的地方)有约1000亩土地,未来将在这里建起“周恩来总理专机纪念馆”,这也是整个“龙泉山国际养生城”的一部分。他反复说:“不是钱的问题。我根本没有出售飞机的想法。我一直觉得买下这架飞机是件有意义的事,一定要把这件事情做好。”

但现实却和张圣宽的叙述不尽吻合。去年7月,报道“周恩来专机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新闻记者李磊回忆说:“当时,张圣宽就对我说:‘这个项目马上要动工了。’现在,他还是这么说。”

对于迟迟未能动工的原因,张圣宽给本报的说法是:“不是我们不动工,主要是尚未通过政府部门的审批。这个项目从2009年年底就已经上报合肥市规划委员会审批,到现在两年多了。其间,安徽省撤销地级巢湖市,原巢湖地区的一部分划入合肥市,所以整个合肥需要重新进行整体规划。我们的项目应该马上就可以完成审批了。”

对于“周恩来总理专机”日渐破败的现状,他的弟弟张圣德也说:“飞机表面掉了不少漆,我们下一步准备找一家汽修店,为飞机表面做一下烤漆,但飞机内部装饰暂时无法修复。到时候,我们把飞机停放点的外围用一圈砖墙砌死,来看飞机的人进不去,也就不会有对飞机的人为破坏。”

出路如何周恩来纪念馆欲收购,苦于无资金

“其实,2003年拍卖这架飞机的时候,我们也有过将它引入的想法,但因为经济能力有限,遗憾地与之失之交臂。”就在4月9日,周恩来故乡江苏省淮安市的周恩来纪念馆,工作人员一大早就驱车两个小时,专程赶往了合肥与张圣宽碰面沟通。该馆赵主任告诉本报记者:“我们也是从网上看到了这则消息,出于对周恩来总理相关文物的关心爱护,4月9日一早,负责这方面工作的张馆长就带队前往合肥,与这位民间收藏者接触。”

“对方如果愿意无偿捐赠当然最好,但考虑到他也是花费了不少代价才收集到这架飞机,我们也愿意支付他转让的费用。”但是沟通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赵主任说:“对方一直说,他要建一个展览园、建一个山庄,没有丝毫转让的意思。我们的工作人员也只能无功而返。”

“面谈的时候,张圣宽的态度相当坚决。但之后,通过其他渠道,也有人对我们说,即使要买恐怕也要实现‘升值’。”赵主任表示:“周恩来纪念馆是一家政府全额拨款的文物单位,能用于收集文物的资金有限,也需要通过财政审批,出高价买下这架飞机不太现实。而且,据我们了解,湖南的刘少奇纪念馆也有一架类似型号的飞机,他们买来的价格也就是100万元出头。”

事实上,关于这架飞机要转手的传言一直没有停歇。去年8月,一篇关于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的报道中曾经提到:“在红色旅游园内,周恩来乘坐过的专机 50050三叉戟飞机,也将被引入园内。”对于飞机入驻非遗园的说法,张圣宽表示:“他们只是有这个意向,但他们也没有提出过要把这架飞机买下,我没有同意把飞机放在非遗园。”

就在“周恩来总理专机”再次被媒体关注时,关于这架飞机的命运出现了让张圣宽始料未及的动向。4月10日晚,张圣宽告诉本报记者:“有相关部门约我明天到县政府谈话,了解飞机的事情。”

第二天傍晚,记者再次联系了张圣宽。他表示与之约谈的是“南京军区空军装备部”,主要向他了解购买这架飞机的来龙去脉,“除此以外还有些其他的意思”。但他不愿透露什么是“其他的意思”。

此时,关于这架飞机的命运,张圣宽的说法发生了改变:“飞机未来到底怎么样,等南京空军装备部的同志向上级汇报了之后再定吧……现在我也不好说要怎么处理……”

4大疑问

这到底是不是“周恩来总理专机”?

“这架飞机只能说是周恩来坐过的执行过专机任务的飞机。”在“周恩来专机沦落田野”被报道后,合肥市一位从部队退休的老干部谢友年主动联系了当地媒体。谢友年说自己1968年起在空军庐山机场担任机修师,也曾经见过这架编号为“50050”的飞机,“上世纪60年代末,我国确实进口过几架三叉戟飞机(具体数量是保密的),专供国家领导人使用,主要用于国内出行,出访并不多。而且由于当时外汇有限,买的飞机很少,并不存在哪位领导人专机的说法,而且考虑到领导人的安全,出访使用哪架飞机事先也是高度保密的,飞机的编号有的是四位数,有的是五位数,我们也搞不太清楚”。但他肯定这架“50050”三叉戟是60年代末进口的,因为70年代进口的三叉戟飞机上,机身喷涂的是中国民航的标志,而非空军的军徽。此外,谢友年介绍说,空军绝大部分报废的早期飞机,现在均存放在河南某地的一个仓库里。

关于飞机的身份问题,淮安周恩来纪念馆赵主任说:“我们也专门咨询了曾经担任周恩来卫队长的高振普将军,他表示,这并不是周总理的专机,但是 ‘50050’的编号可以证实,周总理确实是坐过这架飞机的。所以虽然不是专机,但它是那个时代的产物,肯定还是具有一定的文物价值。至于总理究竟乘坐这辆飞机出访过哪些国家,这个还需要进一步查阅历史文献,但因为对方无意转让,所以我们现在也没有开展这项工作。”

记者了解到,位于湖南宁乡县的“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在陈列时,也只是将其收藏的飞机称为“刘少奇坐过的飞机”(已被认定为一级文物),并未称之为“刘少奇专机”。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2005年“温州新闻网”曾发布消息称:“编号‘2207′、曾长期作为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座机的‘三叉戟’飞机将面向社会拍卖,拍卖地点可能选择在民营经济发达的温州。”报道称受托的拍卖企业也是安徽东方拍马有限公司,但该企业表示没有此事。张圣宽则说自己买来飞机之后,从来没有拍卖过。

周恩来乘坐过的飞机应该怎么保护?

对于张圣宽可能存有希望9年前127万元买来的飞机能够“升值”的想法,赵主任认为不当的保存恐怕只能让文物“贬值”:“据我们了解,他买来的时候,这架飞机各方面状况还比较好,但随着几次搬迁,又长期放置在野外,也没有专业的人来维护,现在外表的油漆已经剥落了,里面的很多零部件也已经不完整。如果还是这样,再过几年,这个文物就没什么作用了。”

“收藏者可能有自己的宏伟设想,但能否实现也还是一个疑问。怎样保护好文物,纪念馆有专业的工作人员,肯定会比私人收藏者维护得更好。而从它的教育意义等方面来说,文物放在他那里,不如在周恩来纪念馆能够发挥作用。”赵主任表示:“所以我们也希望通过媒体唿吁,能够让这样的文物回归到它应该在的地方。”

昨天,记者又联系到了位于北京小汤山的中国航空博物馆。该馆文物处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向本报记者介绍说:“航空博物馆是空军下属的机构,我们这里收藏有多架早年国家领导人出访时乘坐过的飞机。周恩来总理乘坐过的飞机主要有两架,这都已经根据飞行资料和飞行员的记录等史料认定。它们都是上世纪50年代的飞机,一架是英国产的紫爵,一架是前苏联产的里-2。这两架飞机都达到了国家一级文物的标准,目前我们正在申报一级文物,已经通过了北京市文物局的审批,还需要通过国家文物局的审批就能认定为一级。”

航空博物馆里收藏的飞机如何维护?工作人员向记者大致介绍了情况:“一般是每3个月进行一次清洗,每年做一次机身的饰新,两三年做一次内部饰新。清洗的成本很低,但外观饰新需要的费用比较多了,全部要用空军飞机专用的油漆重新喷涂,有些部位如果被参观者碰坏了,修修补补甚至重新制作零部件,那代价就更高了。一般机身较小的战斗机饰新一次可能在万元以内,而机身较大的客机每一次的费用可能要数万元。这些都是由空军的专项经费出资的。”

原上海博物馆副馆长、现为筹建中的中国航天博物馆顾问的顾祥虞告诉记者:“我在网上看到了这条消息。当然首先是飞机的身份认定问题,如果确实是周恩来乘坐过的飞机,那么也应该由专业的机构如北京的中国航空博物馆、上海的航空科普中心这样的专业机构收藏,或者存放在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才能够发挥更大的纪念价值。现实问题是,飞机在民间收藏者手中,这个也就没法说了,但是如果收藏这架飞机是想以赢利为目的,就很不恰当了。”

对于“50050”三叉戟的现状,顾祥虞颇为忧虑:“感觉飞机这样下去就要报废了。”而听闻张胜德所谓找汽修店来油漆飞机的设想,他更是哭笑不得。

张圣宽何许人也?他有没有财力保护好飞机?

外界一直称张圣宽是这架飞机的所有者,这样的说法准确吗?

张圣宽表示,买下这架飞机,并不是他个人,而是一家名为“合肥市宝丽鲜农业发展开发公司”的企业,“公司是1998年、1999年前后成立的。”张圣宽向记者介绍说:“这是一家股份制公司,我是董事长和大股东,持股比例接近一半。其他的股东也很支持买下飞机的做法。”

而这架飞机停放地鸡龙山苗圃有限公司则是张圣宽的另一家企业。此外,张圣宽还是一家名为“宽越置业集团”的企业的董事长。

那么,这样一个拥有众多企业的老板究竟身价几何呢?张圣宽说:“现在有关部门正在调查这个事情,我觉得自己还是‘低调’为好,这个就不说了。” 此外,张圣宽还告诉记者,自己是一个飞机爱好者,“收藏有近十架飞机”。但是他又说,“这些飞机不在合肥,停在北京等地”,对于机型,他也是语焉不详。

“周恩来专机纪念馆”和“龙泉山养生城”啥关系?

2010年1月,合肥当地媒体曾报道称:“日前,随着周恩来生前乘坐的专机在合肥龙泉山国际养生城区内组装安放完毕,‘周恩来总理专机纪念馆’ 筹建工作拉开序幕……”据悉,合肥龙泉山国际养生城内由国家民政部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老年健康基金管理委员会投资建设,总投资100亿元人民币。项目建设周期为5-7年,分3期建设,项目建成后在养生基地内颐养的老年人将达到3万人,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

那么,“周恩来总理专机纪念馆”和“龙泉山国际养生城”究竟是又是什么关系呢?

记者询问张圣宽,他和老年健康基金管理委员会是否仍然有合作关系,他回答说:“仍然合作。他们也会出资。出资的具体数目要看项目的进展情况。”

搞这个项目到底要花多少钱?张圣宽说:“只要几百万元就够了。”那为何又有“总投资100亿元”的说法呢?他解释说:“100亿元是指整个龙泉山国际养生城的投资,建‘周恩来总理专机纪念馆’只要几百万元就够了。”记者又追问,那剩下的近100亿元投资用在什么项目上?张圣宽只是含煳地回答: “就投资在国际养生城。”

通过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本报记者联系到了老年健康基金管理委员会执行会长常金城。当记者说到张圣宽,常金城立即表示:“这是我们下面的一个项目公司。但有可能会取缔它,因为他们在配合工作的过程中出了一些纰漏。”但对于具体出了什么“纰漏”,他表示不便透露。

“龙泉山既不是周总理的故乡,也不是他主要生活、工作、战斗过的地方,在这里建周总理的纪念馆道理上也说不通。”常金城告诉本报记者,“周恩来总理专机纪念馆”曾经是龙泉山国际养生城的设想之一。但对于张圣宽所说的“周恩来总理专机”,他颇为不屑地说:“我在北京生活了40多年了,这些方面的情况也知道一些。你去打听一下,只有毛泽东的火车专列,其他领导人哪有有什么专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