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香港国情教材曝光 内容被批家长拒收货 /

香港国情教材曝光 内容被批家长拒收货

香港教育局官方编制的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国情教材首批已出炉,不过,有学者和家长“不收货”,批评教材涉五大问题,如指教材与高小的常识科内容重迭,予人感觉强将国家知识与归属感扣上关系。

教育局官方编制的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国情教材首批已出炉,已获的两份初小(小一至小三)教材,一份借香港水资源不足需靠广东省供水,教学生中港两地息息相关和尊重内地水利专家的治水努力;另一份则教黄河的面貌和污染挑战,要学生思考黄河和母亲的共同点并多加爱护。不过,有学者和家长“不收货”,批评教材涉五大问题,如指教材与高小的常识科内容重迭,予人感觉强将国家知识与归属感扣上关系。

教育局发言人响应,“开展德育及国民教育科委员会”稍后会检视由教育局提供有关“当代国情”部分的参考教材,然后上载教育局网页。

教局计划在9月开学前准备好初小适用的德育及国民教育科教材,方便开科的学校使用,部分教材大致完成。据所获的两份国情教材,列明形式是供“德育及国民教育课”,一节40分钟的课堂,要教3至4份国情材料。

其中一份名为《救救水资源》的教材,学习目标是从认识国家地貌“体现对国家的归属感”。教材指香港水资源不足,需靠广东省输送东江水供港,借此让学生明白本港与内地城市息息相关。

另外,教材以江西鄱阳湖干涸为例,谈及内地水资源也不足,称“很多国内的水利专家正为着这些问题而努力,他们都值得我们的支持与尊重”,要学生反思节约用水。不过,内地专家和媒体一直广泛质疑鄱阳湖干涸与长江三峡大坝过度蓄水而被人工破坏有关,但该份教材只字不提。

另一份《黄河之水天上来》教材,则以“黄河母子图”作教材,将黄河比喻母亲,“都给人温馨、依恋、安全的感觉,但也会有疲倦、生气的时候”,以增加学生对黄河的归属感。教材又要学生了解“黄河流域废污水排放量比上个世纪80年代多了一倍”、“黄河的泛滥和干枯,与水土流失、保护不当甚至对树木滥砍乱伐不无关系”等复杂词句,“从正反角度思考黄河对沿岸人民和经济带来的利弊”。

国民教育家长关注组发言人苏培健阅读两份教材后,认为对于初小生而言太艰深,内容正面居多。例如《救救水资源》建议教师简介三峡工程、都江堰水利工程等名称,但无提及当中的争议,质疑教材如何令学生“体现对国家的归属感”。他重申,国教科问题焦点不在教材,重点在于国教科课程指引有问题,例如如何评估学生国家归属感等至今仍未解决。

教育学院国际教育与终身学习学系一级专任导师李展华认为,教材对于初小学生过于艰深,与小四常识科内容重迭,而且教材内容以内地为例子,与学生生活脱节,教材只是随意强行将内容与价值观扣上关系揠苗助长,做法本末倒置,内容过于空泛。教师若以其他地区作例子、按现有学科课程授课,学生也可建立一样的价值观。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