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当年加拿大:一战时期多伦多的老照片 /

当年加拿大:一战时期多伦多的老照片

(51周报69、70期) 10月末和11月初,当看到街上越来越多的人戴上红罂粟花时,就知道阵亡将士纪念日又到了。去年的阵亡将士纪念日期间,我们在《当年加拿大》栏目中分享了二战时期的多伦多,今年我们通过老照片回顾以下一战时期的多伦多——正如红罂粟花的格言“以免我们忘记”。

01、1914年8月,即英国向德国宣战不久,一队刚刚征召入伍的志愿兵在多伦多兵器局受训。多伦多兵器局是民兵受训的场所,位于大学街(University Ave)上,Osgoode Hall旁边,是当时加拿大最大的兵器局。1963年,这座雄伟的建筑被拆毁,今天是省立大法院。

02、战争一开始,多伦多大街小巷都贴满了征兵广告。这幅“别看了,快去帮忙吧!”的广告位于女王大街和Church street街口的大都会循道会(Metropolitan Methodist Church,今天已改为联合教会即United Church)的广场上。教会免费捐出了广场的土地,征兵署在这里树立了两个大幅的广告。

03、1915年元月,刚刚在CNE结束了训练的新兵排队进入央街上的基督教男子青年会(YMCA)洗澡。

04、1914年8月,门庭若市的多伦多征兵署。几个月后,加拿大往英国派出了第一批士兵共3.1万人。他们在英国接受了进一步的训练后,即投入了法德边界的战场。照片中开怀大笑的人中有多少活到了战后,我们不得而知。

05、1914年圣诞节前夜,大英帝国加拿大陆军多伦多团(暂编)在省府旁的女王公园集结,正式编入加拿大赴欧远征军。远征军一共有60万人(几乎是今天加拿大军队总人数的10倍),绝大部分都是自愿征召入伍的。

06、成年人纷纷入伍,学生们也没有闲着。1914年12月30日,一群学生在多伦多High Park里练习射击和阵地战。

07、在一战时期,无线电还没有普及到英军的基层,所以通讯还是靠信号旗(灯)。图为1914年12月15日,一队刚刚入伍的信号兵在CNE广场受训。

08、在1914年8月英国对德宣战时,加拿大的陆军一共只有3000人,可短短几个月后就扩至3.2万人。多伦多CNE里的斯坦利兵营(Stanley Barracks)是重要的训练场所之一,图为一队士兵在军营主楼前合影。斯坦利兵营保存到了今天,仍屹立在CNE里。

09、街车(Streetcars)是个绝佳的刊登征兵广告的地方。加拿大第一工兵营还别出心裁地借了一辆街车当流动的征兵亭。值得一提的是,总部位于新斯科舍省的加拿大第二工兵营是加拿大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纯黑人的作战单位。

10、1915年,一批受训完毕的士兵在多伦多游行,随后他们加入第三批赴欧远征军。加拿大远征军共计60万人,战争中有6万人阵亡、15.5万人受伤。

11、1915年6月,第74和75营的征兵署正式在多伦多市政厅开张办公。第74营主要是由皮尔区乡村(Peel county)的志愿者组成,这一地区的居民后来也多加入了女王来复枪营和皇家掷弹兵营。75营又名“密西沙加营”,顾名思义主要是由来自密西沙加的志愿者组成的。这一营后来参加了维米岭(Vimy Ridge)血战,虽然伤亡惨重,但是为加拿大陆军在欧洲打出了响亮的名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2、1915年,市民们在联合车站(Union Station)欢迎从蒙特利尔来的远征军士兵。这些刚刚受训完毕的士兵从蒙特利尔乘火车抵达多伦多,然后转车前往哈利法克斯,并从那里登上前往欧洲的轮船。第三代联合车站(也就是今天市中心的那所联合车站)于1915年开工,但是受战争影响而延迟,至1927年才完工。

13、1915年,一位女士在联合车站吻别即将登上火车前往战场的丈夫。这位丈夫隶属于170步兵营,这一营也是主要由密西沙加的居民组成,所以又名“密西沙加战马”。

14、1915年,加拿大军方从私人处购买了大约500匹马,在CNE训练骑兵部队。由于买来的马匹大多不配马鞍,所以训练非常艰苦。图片为同年3月,完成初步训练的骑兵沿央街游行。10月,这支骑兵首次在法国参与军事行动。11月,加拿大第4来复枪骑兵营正式成立。

15、1915年第109团征召了一辆街车在街头征兵。短短的几个月中,该团就征召了775名合格的军士,主要由来自安省维多利亚和海里波顿(Haliburton)的乡村居民组成。该团于1916年前往欧洲作战。

16、在一战期间,市政府多次举办了大型征兵会,市民踊跃参与。图为1915年的一次征兵会。

17、1915年,一批刚刚受训完毕、领到军服的骑兵沿着大学街游行,背景是女王公园和省府大楼。

18、为了鼓励市民参军,军方多次在多伦多举行游行活动,几乎每次都有数以千计的人围观。除了步兵骑兵出操之外,军方还是不是弄点新奇的玩意,比如说图片里的坦克。在那个时候,这着实是个稀罕玩意,引来了大批市民冒雨围观。

19、1916年,Geo. J. Troy夫人前往第216营劳军。第216营又名“矮脚虎”(Bantam)营,是由低于征兵身高标准(5英尺3英寸,即1.60米)的志愿者组成的。第216营在欧洲的战绩平平,但是加拿大赴欧远征军里的另一个“矮脚虎”营——来自BC省的143营在法国着实和德国的巴伐利亚团干了场硬仗,俘虏众多。

当身材矮小的143营的士兵押着人高马大的德国俘虏回来的时候,顿时成为随军记者们的焦点。1980年代初,加拿大作家埃尔林森(Sidney Allinson)将143营在一战中的故事编撰成书,名字就叫作《矮脚虎》,今天这本书还能在Amazon上买到。

20、1916年,第170营在央街列队,准备赴欧作战。第170营的兵源主要是自密西沙加的民兵,所以又称“密西沙加战马”。可惜这个营刚到欧洲就被吸收进了第169营,后来又被编入第5预备营,在战争中成绩平平,没有太多的亮点。

21、前次的坦克游行没有让市民过足眼瘾,所以军方干脆将一辆马克I型的坦克陈列在了市政厅的门口,供市民们随意参观。此举顿时引发轰动效应,一时间市政厅门庭若市。坦克于1916年9月在法国的索姆河战场首次投入使用,取得重大战果。马克I型的坦克额定载员8人,配备4挺机枪和两门6磅炮(即炮弹重量为6磅)。

22、布尔战争(Boer War,英国和南非的荷兰移民之间的一场战争)纪念碑前的大幅征兵广告:“爸爸,大战的时候你在干什么呢”,以鼓励市民们前往兵器局(大约这个广告牌往北一个街口)报名参军。布尔战争纪念碑于1910年建成的,纪念那些赴南非为维多利亚女王效力的加拿大士兵。

23、1916年,一群女工在位于多伦多Strachan大街上的Curtiss发动机厂制造JN-4型飞机。这种双座飞机又名“珍妮机”,一战期间被英军大量使用培训飞行员。此外,Curtiss发动机厂还在一战期间开办了全国第一家航校,而教练正是加拿大的第一个飞行员麦克尔迪(John McCurdy)。

24、一战期间在位于King和Duncan的卢瑟尔(Russell)汽车厂苦干的女工。由于男人们都上了战场,女人成为劳动力大军的主力,而这家汽车厂也该行生产军需品。战后,这家厂恢复生产汽车及其零部件。

25、1915年,一队士兵从多伦多全科医院门前经过。

26、虽然孩子们太小不能上战场,但是并不代表不能为国出力。图为多伦多军队游行中的一小队童军。

27、1916年,一队士兵扛着新配备的李-恩菲尔德步枪(Lee-Enfield,中国人俗称“英七七”,抗日战争时期是和“三八大盖”、“水连珠”齐名的的一代名枪)步枪上街游行。在一战初期,加拿大军队使用的本地生产的罗斯步枪(Ross rifle),这种步枪的优点时远距离较精准,但是子弹稍不清洁就会影响击发,所以在战壕环境里的实用性不如德国的毛瑟步枪。因此在1916年,加军上下全部换装成英产的李-恩菲尔德步枪。不过,罗斯步枪还在编制内,作为狙击步枪使用。

28、一群新入伍的信号兵在兵器局的广场上练习。随着战事旷日持久,各种军需品都出现了短缺。一些新兵不得不穿着便服受训,到临出发前才发配军装。

29、一群从战场上撤下来的伤病坐在College和央街街口。这些人虽然已经伤残,但是同那些长眠在佛兰德斯的同袍相比,仍是非常幸运的,毕竟他们还能见到家人。在一战期间,一共有6.5万加军士兵阵亡、15万受伤。“在佛兰德斯战场,罂粟花随风飘荡。绽放在殇者的十字架间,一行又一行……”

30、战事令所有参战国出现了财政短缺,包括远离战场的加拿大,于是政府开始发放战争债券。图为1917年多伦多街头的战争债券大游行,鼓励市民购买。花车上的标语写的是:用战争借款筹来的钱在多伦多造了3000架飞机投入前线……

31、1918年11月11日,持续4年的一战终于结束了,图为在央街和女王大街欢呼雀跃的群众。

32、一战的停战协议签订于多伦多时间的早上6点,一大早获悉了好消息的市民聚集到央街和女王大街庆祝和平再次到来。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