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四川将为长征线路申遗 引发各方抨击 /

四川将为长征线路申遗 引发各方抨击

12月8日上午,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世界遗产》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申遗”座谈会在成都隆重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遗产杂志社、成都军区政治部、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世界遗产管理办公室、凉山州委宣传部、凉山州史志办公室等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4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当天,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明仁出席会议并致辞。

四川将为红军长征线路申遗 拟请外国首脑重走 各方抨击

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长征申遗路线图、长征申遗与自然遗产资源的关联性、长征申遗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联性、长征文化资源调查与课题倡议、长征沿线遗产保护与发展旅游经济等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李后强在致辞中对研讨会充满期待,并就如何推进“长征线路申遗”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设想。

李后强教授说:“此次座谈会是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行动,是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也是我们对前期长征路线申遗、建馆、扶贫和畅通四大工程的深入发展。党的十八大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长征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壮举,是中华文化的灿烂篇章。今天研究长征路线申遗,不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而且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但有重要的政治效应、社会效应,而且有重要的经济、文化、生态效应。今天看长征,她的精神文化效应、生态保护效应、扶贫开发效应更加突出。长征精神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巨大推动作用。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捷同志将担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文化研究会会长,这是对我们的极大鼓舞。

李后强教授指出:今天我们要研究几个问题:一是长征路线是否属于文化遗产?二是长征路线申报遗产有什么障碍?三是如何排除申遗障碍?四是如何发挥长征路线的正面作用?五是长征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做出什么贡献?六是如何实施“长征路线工程”,为纪念红军长征8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献礼?

李后强教授说:我们要整合全社会力量形成巨大合力,推动长征路线工程;我们要大规模大范围的开展对长征的宣传工作,请国外的首脑和专家重走长征路;我们要用国际视野和价值标准重新审视和研究长征路线的特殊文化意义,举办长征文化和长征申遗国际研讨会,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我们要努力争取设立长征路线研究基金,要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文化研究会推进正式运作实施阶段;我们要结合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推进长征路线的扶贫开发、生态建设、道路畅通、教育卫生工程,为建设美丽中国、幸福中国、全面小康社会做出贡献。

李后强教授说:7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今天,我们可以满怀豪情地说,红军长征向世界宣告的革命理想已经变为现实,红军长征播下的种子已经开花结果,并将继续开出更加鲜艳的花朵、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保持和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长征的征途上继续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不断描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图景!

会上,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院长、国家遗产中心主任吕舟提出,如果长征路线作为准备申报世界遗产的文化线路首先需要确定时空范围及其交流内容。时空范围是文化线路上的交流活动持续进行的起止时间及覆盖空间范围。交流内容则包括贸易、宗教、军事等活动内容。

吕舟表示:“长征路线”作为遗产的概念性价值,是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载体;是重要历史事件的见证。长征作为一个申报世界遗产的项目需要建立一个涵盖整个遗产范围的管理机制、跨区域协调机制、法律建设、国家保护机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公园等方面。“长征路线申遗”的管理机制在遗产概念性价值,管理机制、保护管理规划及长征申遗需要的程序。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施爱东在发言中提出:“长征路线申遗”非常需要社会第三方介入,并以课题的方式申遗。

“长征路线申遗需与申遗接轨,按照申遗的规则和要求进行准备,否则就会南辕北辙,事半功倍。”与会专家无疑在这一点上取得了共识。

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明仁在致辞时强调:“中国工农红军路线申遗有重大的意义,期望这次研讨会能取得成果,将中国工农红军路线的申遗工作向前推进一大步。”

长征不需要华而不实的“申遗”

近日,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世界遗产》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申遗”座谈会在成都隆重举行。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李后强就如何推进“长征线路申遗”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意的设想。

其实,就是不申遗,长征——作为中国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矗立在每位国人的记忆中;它是一种拼搏奉献精神,更是一种豁达、乐观的信念,促使我们战胜各种险境。

这样的一种崇高精神,难道还需要“申遗”这样的金字招牌,为之涂脂抹粉吗?根本没必要。因为当下,各种申遗中,不乏商业化和市侩动机,目的不是为了文化保护,而是借助申遗提高知名度,提高旅游价值等。将这种商业冲动、名利崇拜与长征精神联系在一起,反倒会对其造成伤害。

况且,长征路线是一个复杂的漫长路线,“其中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一年,转战十一个省,最远行程约二万五千里。”如此漫长的路线,申遗者的申遗经费该如何分担,申遗项目该如何跨省系统化管理等,都是大问题。

长征精神不需要世俗化、功利化的行为来贴金,“申遗”并不是其传承的唯一方式。如果有机会的话,仔细阅读那段历史,在红军走过的路上经历一番,用“脚”丈量和体会这种厚重精神,就是最好和最生动的继承了。

红军长征路线申遗引关注 专家:要警惕精神财富被商业绑架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最近,"红军长征路线"要申报世界遗产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在刚刚过去的周末,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与《世界遗产》杂志社联合举办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申遗"座谈会举行,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遗产杂志社以及四川当地的专家学者就推进申遗工作展开了讨论和交流。专家表示,长征可以作为线路类型的遗产申遗具有很大潜力,但申遗的道路还很长。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大胆建议:请国外的首脑和专家重走长征路,他说,要用国际化的视野和价值标准重新审视长征路线的特殊文化意义,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用国际通用的语言来讲述长征。

《央广财经评论》,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全国青联委员、全国青联新闻出版界别副秘书长吴永强评论这个话题。

长征路线申遗在年初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长征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壮举,它在我国近代史上的深远意义不言自明,吴永强表示长征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非常独特也非常重要,对中国有着决定性和根本性的影响。

吴永强:通过长征,红军发展壮大成就了新中国,新中国的诞生对世界格局和形势也带来巨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出发,长征具有世界范围乃至于人类发展史上的独特意义。

吴永强认为如果申遗成功,长征路线会从方方面面为沿途地区带来经济效益。

吴永强:比如旅游、当地社会发展可能会因为这次重新申遗而更加重视、调整,会实现一些新的发展。旅游、人文、社会乃至于文化这四大方面都会有所发展。

专家介绍说,长征路线作为申遗项目需要建立一个涵盖整个遗产范围的管理机制和跨区域的协调机制,并且设立法制,纳入国家保护机制,然后才能进入中国世界遗产预备清单,被编制申报世界遗产文本之后才能正式进入申报程序。申遗的关键是要用世界遗产的语言和国际视角来阐释长征路线的价值。基于目前情况,吴永强分析了申遗的难点和挑战。

吴永强:申遗的难点和挑战有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用国际性的语言来阐释挥发长征新的时代含义,不能关起门来自说自话。第二是在操作过程中可能被过度或者一味的商业化,而扭曲偏移了长征本身意义和本质上的纪念和影响。

吴永强指出在长征申遗路线的推进过程中,切忌被商业庸俗化、被商业利益所左右。

吴永强:出了必要的法律规则制度以外,还应该做一个统筹性、全局性、系统性的规划,从更全面、更长远的深度出发,而不要短期经济效益、旅游效益,尤其是被一些商业机构绑架胁迫的开发申遗。

所以规划前置对于这个路线的申遗有很好的作用。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线路型世界遗产申报成功的案例,长征路线申遗工作需要一步一步展开。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提出观点:请国外的首脑和专家重走长征路。吴永强认为这的方法的实际操作可行性不大。

吴永强:涉及到国际层面的政治人物在实际操作层面不太容易实现,我们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扎扎实实的去做,如果申遗成功,对于中华文化整体性的推广会带来很好的参考和借鉴,中国还有很多历史事件和历史特征,比如茶马古道、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等都属于同一类型、同一范畴。

长征逃亡路线要申遗 网友批评是“脑残行为”

自由亚洲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日前召开“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申遗座谈会”提出构想,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赵明仁也出席会议并致辞。

四川社科院党委书记、教授李后强称,“长征路线”申遗,是推动文化强国建设和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要邀请国外首脑专家重走长征路。他还称,长征精神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推动作用。

不过有网友痛批这种做法是“脑残行为”。网友“行者小影”说:“落荒而逃成了战略转移,当初被别人痛打落水狗一样四处逃窜…现在还成了人类文化遗产瑰宝…”;网友“东方之珠之龙的传人”则指:“土匪逃亡之路还申遗?”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