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批准中海油收购案双方互利何乐而不为? /

批准中海油收购案双方互利何乐而不为?

一个人权记录非常不良的国家的国有企业收购一间加拿大的石油能源公司,不管“当事” 的双方如何早已“一见钟情、互相倾心”,但该收购案在政治上的敏感度及造成的冲击还是大大超过了事情的本身。因此,在不少反对人士眼中也早就不是单纯的商业行为那么简单了。

哈珀政府在经历了四个多月的漫长的审批考虑之后,经历了两次延期、一次对收购条件作出重大修改,终于在上周五一锤定音,批准了倍受争议的中国海洋石油公司(简称中海油)收购加拿大的尼克森石油公司一案。哈珀总理在批准中海油收购案的同时,也批准了经过修改的马来西亚国家石油公司收购加拿大的进步能源资源公司一案,他并且还表示:今后除非特例,不会再批准外国的国有企业收购加拿大的石油公司,从而给它国染指加国的能源业几乎关上了大门。

尽管哈珀总理在声明中明确表示:批准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公司会给加拿大带来净收益。但是正式反对党新民主党和人权团体对联邦政府的决定还是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他们均认为:政府批准中国国企收购加国能源公司是危害加国利益、帮助专制极权统治。而一向指责哈珀政府对中国不够“热乎”的联邦自由党临时党魁李博,也在国会里换了另外一副口吻,批评政府批准中海油收购案细节不清。

今年七月份,当中海油公司以高出市场61%的溢价,收购在加国石油业中排行第十二位,并且经营不善、负债43亿元的尼克森公司的消息传出后,反对党、人权团体、环保组织就都对这一收购行动提出了批评,媒体舆论也出现了不少质疑声音。虽然被收购方尼克森公司的股东在股东大会上以压倒性多数的比例通过了收购建议,但是“皇帝不急,太监急”,社会上的反对声还是此起彼伏、不绝于耳。颇有影响力的《环球邮报》更有评论员以“中国人来了,中国人来了”为题撰文警告公众;“小心,我们正在放弃主权。在你们发出嘘声之前,贪婪的外国人将把我们变成全球的苦力”。联邦新民主党也一再在国会猛烈施压,要求联邦政府否决收购案。

自从六年多前,哈珀领导的联邦保守党赢得大选,取代了联邦自由党上台执政后,在处理和发展与中国关系上的一些做法就常常引发争议。被赶下台的联邦自由党以哈珀总理会见达赖、不出席北京奥运会、坚持人权立场为口实,攻击保守党政府是冷战思维,破坏与中国的友好关系。而现在竭力反对中海油收购案的新民主党,也在当时对哈珀政府所谓的“怠慢”中国持批评态度,华裔国会议员邹至蕙女士甚至在哈珀总理二度访华前夕还揶喻哈珀:早就应该多去几次中国。

政治有时就象变魔术,在不同的时期、出于不同的需要,什么理念、原则、立场都可以捏来捏去,变出各种造型。现在一个劲地抨击哈珀政府为中国国企“开绿灯”的新民主党,在前党领挂帅时期却又不停地批评联邦政府对中国的“冷淡”,这不能不是一大讽刺,同时也暴露了一些政党为反对而反对的不良政治品性。

无可否认,联邦保守党执政若干年来,随着施政的渐入佳境,并且在选民支持下从少数党政府成为了多数党政府之后,哈珀总理在处理国际关系上也变得日渐老练,并形成了一套在维护人权价值观的基础上,从国家经济利益出发,发展和促进与它国的经济联系的外交风格。在这样的与前自由党政府完全不同的外交思路的指导之下,加拿大在国际舞台上,既坚定地为人权正义事业仗义执言,又不卑不亢地扩展与社会主义中国及其它新兴国家的经济联系,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哈珀总理因此还获得了今年的“年度国际政治家”的殊荣。中海油收购案能够在争议和反对声中最终获批,其实也反映出加国政府灵活务实的外交思路以及以国家利益为重的施政取向。哈珀总理在批准收购案之后,又马上“关门” ,不允许尚存的十三间加国油砂、页岩气资源公司中的任何一间再被外国国有企业收购,也反映出了政府在保护国家资源方面的谨慎小心。

如果撇开政治因素考虑,谁都不难明白,中海油出资151亿元、溢价61%收购一间在加国石油业排名第十二位、业绩表现并不突出、并且负债不轻的石油公司,这对该公司本身、员工的利益以及当地经济而言都是一件相当“划算”的好事情,也难怪哈珀要用“对加国有净收益”来形容这桩收购案了。而批评者坚持政治挂帅,以国家安全为由竭力反对,倒象是真正地陷入了“冷战” 思维。从另一方面看,这次中海油收购尼克森公司,虽然出资庞大,但是如果他们能够通过这次收购,学会和掌握国际企业的运作规则以及先进的管治理念,这无疑又是加拿大对中海油以及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所做的另一件极有意义的事了。

中海油收购尼克森一案,因为牵涉到尼克森公司在美国墨西哥湾的油气田,所以还有待美国政府的批准才能最终完事。但是,即便美国方面对此有所疑虑,也只不过是由于那里的油田位置的原因,估计也只会增设些限制条件,对收购案整体不会有实质影响。中海油入主尼克森之后,其实也并非就可以高枕无忧、坐等收益,它还会面临不少新的挑战,如来自工会的制肘、来自环保团体的监督、来自人权团体和早就反对交易的新民主党在政治上的咄咄逼人和挑刺。所以,如果中海油公司要想真正在收购后过“好日子” ,还要花大心思、下大力气,甚至转变沿袭已久的“中国式” 经营思维。不管怎样,在这桩收购案中,加拿大得到了“净收益” 输出了“软实力” ,中国也迈出了海外大型收购成功的第一步,各有所得,称之为“双赢” , 确实也名符其实。

一桩价值151亿元的收购案,收购方中海油出了大钱、扩大了发展空间,而被收购方尼克森公司既得到了“输血”,又可以用先进的企业文化影响对方,符合国家的长远利益。这样的交易,双方互利,又何乐而不为呢?

以上文章为加国无忧网站有偿征文作品
■ 非合作媒体如未征得加国无忧网站许可,请勿转载此文 ■
诚征写手 欢迎来稿 加国无忧网站有偿征文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