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身边的故事:肝愿为你获奖征文先睹为快 /

身边的故事:肝愿为你获奖征文先睹为快

为提高大家对肝病的认识及预防﹐由加拿大肝脏基金会主办的第一届「肝愿为你」中文徵文比赛已圆满结束,结果已揭晓,第一名为辉华的「需知更须行」,评审团认为作者恳切地道出自己和好友患上乙型肝炎及接受治疗的心路历程,行文生动顺畅,深入浅出论述了知行合一的道理,并阐明积极防治肝病的重要性。

目前加拿大乙型肝炎患者中,近70%是华人,此次参赛文章也多与乙型肝炎有关。第二名为Janice Huang的作品「社会对乙肝病人的关爱,是他们最好的良药」,描写一位患者受到歧视的不幸经历,评审李彦教授认为这可引发读者思考,唤起人们的同情心。

第三名作品「 科学的神奇」则谈及罕见儿童肝病,作者Patty 写出为人父母在孩子患上胆道闭锁之后所经过的一切,以及医疗团队的帮助,同为人母的作家袁皖君亦有所感,表示作者文笔流畅且充满感情,很有正面意义的结尾则令人鼓舞。

前三名依次获智能手机﹑电脑手写绘图版及西饼礼券。获奖作品及佳作均刊登于加拿大肝脏基金会网站,主办机构感谢来自加国各地的参赛者愿意说出自己的真实故事,希望透过发表文章﹐宣传肝病实用知识,并提醒他人要注意健康,关心身边的肝病患者,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关注与尊重。欣赏文章可浏览网址﹕www.liver.ca/chinese。

此外,为了让病友及家属之间彼此互助,分享经验,更深入了解肝病,以及如何与肝病共存。加拿大肝脏基金会的 护肝生活中文讲座,2月21日(星期四)晚上7时将举行「互助分享新春茶聚」,欢迎康复之友、病友及家属 前来相聚,一位乙型肝炎康复之友将分享他的心路历程,而另一位肝病患者家属,也将谈谈她陪着父亲对抗丙型肝炎、接受肝移植手术的过程。活动地点为万锦市7155 Woodbine Ave活柏医疗中心,想报名参加讲座,甚至分享自己的故事,均可致电416-491-3353 Ext. 4924,或电邮[email protected]

网页由此进:
http://www.liver.ca/chinese/support-liver-foundation/fundraising/galas/WritingContest.aspx

第一届「肝愿为你」中文徵文比赛第一名:

需“知”更须“行”

作者:辉华

这不是一篇谈论‘知难行易’或‘知易行难’这类哲学性的深奥学术文章。这裡要说的是三个真人真事的故事或例子,但是这三个例子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肝病。而这三个人对这共同点的‘知’或‘不知’及‘行’却导致他们失去了生命或继续生存。希望您有兴趣看完这三个故事。虽然这些人、事发生在多年前,我也相信您看完会同意这三个故事中‘知’与‘行’决定了每个故事的结局;更希望你看完后能去了解您自己的肝脏。为了您自己、您的家人,您有需要‘知’道您的肝脏好不好、健康不健康。知了以后您更必须力‘行’,确保您的肝脏健康。因为肝脏对您太重要了。我们对最重要、最珍贵的人或东西不就用“心肝宝贝”来形容吗?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七十年代末。五十年代中,像海外千千万万的华侨子弟一样,回国升学是很多人的愿望,也是追求他们的父兄们因为战乱曾经失去的机会与梦想。避开政治不谈,新中国的诞生更是一大吸力。吴兄在南洋高中毕业后,像他的堂、表兄弟姊妹们一样,奔向祖国,去了北京。不久之后,他以优良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学习、毕业、工作,最后去了香港工作。工作顺利满意、家庭幸福、身体也一向健康。有一天他觉得身体不太舒服,就去看医生。谁知医生一检查,结论竟是肝癌,需要入院做手术。情况严重,三两天后就排定进行手术。开来一看,医生并没有继续做手术,只是重新把切口缝上,并告诉他家人该准备后事了。几天后吴兄就走了;四十还没出头。肝癌不是三两天或几星期就形成的,为什麽吴兄会不知道他有呢?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台北。一九六八年韩妹说她得了肝炎,医生要她住院治疗。可是大学毕业在即,那是要耽误功课及考试,影响学业要多读一年的。年青的她决定不理病情,如期考试也毕业了。毕业后也找到了工作。一九七三年,得到的消息是她走了,是肝病。芳龄不过廿六。知道有病,为什麽不就医呢?

第三件事发生在自己身上。那是在一九六零年五月下旬,一向胃口好、身体健康的,不知怎麽一连几天没了胃口、肚子涨、想吐、噁心、没了力气。三几天下来只得去看生了。一早到四总院诊疗所,医生一看就说是急性肝炎,立刻就须住院。住院?那怎麽行,大学二年级的期终考马上就到了。告诉医生说,下星期就是期考,连换的衣服都没有,那能住院?他可够精,扣住他有把握能做到的,说衣服没问题,我现在就叫人去宿舍帮你拿来。这一着可是利害。只好改变办法,向他说:好,我现在就住院,但是下星期您给我回去学校考试。他可不吃我那一套,立刻说:不行,别想考试了,你好好的听我,现在就住院,三个星期把病治好。然后他停了一阵子,仍旧坚定的,换了一个语调,清清楚楚的说:“要是你不好好的听我的话,好好的住院把病治好,再过几年你会肝硬化”然后顿了一下接着说:“你太年青,太可惜了”说实在的,我那时还不知道肝硬化真正怎样。但是我想起了以前历史课上说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孙中山先生是因肝硬化逝世的。他没说那个‘死’字,但他那“你太年青,太可惜了”可是说得很清楚了。当时并没想什麽死或怕死,倒是只想考试。但是似乎是因为说不过他,只好认了,那就住院吧!该是早上九点半上下吧,接着护士们便把我安顿在门诊后面,几个病房中一间的床上。接着抽血、插上点滴等忙了一阵子就走了。床是进门的左边靠牆的、头在走廊门这一头,向着那一端窗口,输液的针就插在右手臂上。吊液的支架靠脚边那一头。护士一出去,那一下只有自己躺在那裡不能动。只能盯着眼看着那葡萄糖水一滴一滴的在管子裡向下掉。心里一阵失落、孤独,因为一下子没有了宿舍裡的人声。一袋打完护士进来再换一袋。五十二年过去了,至今还清清楚楚的记得,大约十二点三刻,大概是门诊看完了,由护士陪着,医生进了来,听了护士告诉他那是第三袋了,他转过头看了我一眼问“你现在觉得怎样?”真是神奇,那两袋葡萄糖水进去,可把我几天的肚子涨痛与难受去掉了不少。曾经几天都不想吃东西,可那时我的肚子真是在叫饿了。听他问我就说我肚子很饿,他一听可乐了,大概是得意他自己一着见效,转头向护士说给他吃吧!护士回他说中饭时间已过,没餐可给了。他就说那你去叫厨房弄一碗麵给他好了。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几个星期下来,一天医生进来说,你好了,可以出院了。给了我三个月的针药,并交待该多吃什麽等等、该注意的事就出院了。进院时是期考前一个多星期,出院时已是期考过后一星期了。回到宿舍已是冷冷清清的剩下一些无家可归的侨生。加上误了考试,真的觉得很失落!接着几年,大学毕业,虽然迟了一年,做事、移民来了加拿大,把肝炎的历史告诉家庭医生,所以以后每年的体检,都把肝脏功能这一项包括在内。大概是八几年吧,一次医生说薛曼医生 ─ 也就是加拿大肝脏基金会的现任董事长,有个追踪跟进曾患肝炎的人的科研项目,并建议我参加。就这样,除了年度的体检,更加上定期的超声波以及血液病毒、转氨酶等的检查。可说是得到了最好的照顾。因为医生随时知道我的肝脏健康情况。良好的医务照顾,加以较规律的生活习惯,充足的定时睡眠、休息、定时的运动及足够均衡的饮食,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身体还算不错的,而能在这裡把这经历告诉您。

看到这裡,我想您必能同意,对于我们的肝脏,我们需要知道它是否健康、正常。过度的吃喝,无节制的令它过度工作,不给它休息的机会,让肝脏不胜负荷,或是由于一些不当的行为引来了病毒,伤害了它,都会引起急性或慢性的肝脏疾病。而除非急性,慢性的又常常没有令人有其他痛苦而警觉,因而往往被发现时已经为时太晚了。为了不让「为时太晚」发生,我们只有早点去检查发现它。我相信您也能同意,光是“知”道还是不够,更有必要“行”动,而且必须立刻行动,保护您的肝脏,让它恢复健康再为您忠诚服务几十年。

我用需“知”更须“行”作为这篇文章的题目,总算是引起您的好奇心来看这篇文章。身为肝炎患者、加拿大肝脏基金会的义工,更重要的身为我们的良好医疗服务的受益者,我觉得自己有义务也诚心的向您建议,要是您不知道您的肝脏怎麽,就要要求您的家庭医生为您做肝脏检查,心里好有个数。反正免费也不另伤您的皮肉,因为医生只需在验血的项目中,多加几个检验要求就行了。要是检验结果一切正常那是您的福气,要是有不正常,那也可以说您转运了。因为您可以、也必须立刻行动,让医生使您恢复您的肝脏健康。要是您本来就已经知道您的肝脏有毛病,而因为种种的原因还没有採取行动,那您更必须立刻採取行动,放下一切马上去看您的医生。这时候已经没有任何事情比您立刻去看医生,救您的肝脏,保您的肝脏,保您的健康甚至生命更重要的了。朋友!请相信我,立刻就行动吧!祝您健康!

第一届「肝愿为你」中文徵文比赛第二名:

社会对乙肝病人的关爱,是他们最好的良药

作者:Janice Huang

我来自中国,来自一个对乙肝病人歧视相当眼中的国家。在中国,乙肝病人在这裡经历了几十年无论是身体,还是精神上的折磨和煎熬。可能大家也已经听到过很多关于对乙肝病人歧视的故事令人愤怒和伤心, 我就不一一列举了。以前乙肝病人对社会的这种不公平对待是无法反抗, 只有默默的承受。在中国对于乙肝病人来说一直都是十项艰难:乙肝难工作;乙肝难入学;乙肝看病难;乙肝好的医生难找;乙肝广告引导难;乙肝结婚难;乙肝女性难;乙肝儿童保护难;乙肝科普难;社会公平难。

现在随着社会媒体和舆论的进步,中国收到了很大的冲击,开始慢慢的对这种不公平和歧视发生改变。很多乙肝病人也开始觉悟了,对社会的这种不公平和歧视发出了他们的反抗,我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是发生在改革中的中国:有一个的女孩,长得聪明又可爱,她生活在农村,家裡不富裕。她从小就受到家里人对她要求严格要求,并对她寄託很大的希望:要求她刻苦学习,考重点学校,考大学,让后找一份好的工作,出人头地,最好再嫁一个好的老公。这个女孩也很听话,用工学习,成绩优秀并考上了当地的重点高中,接着就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北大,开始迈向她人生的光辉前景,因为这所大学毕业后可以找到很好的工作。当她沉浸在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中,不幸的事情发生了,在入学的体检中,她被发现为乙肝带菌者。她原来没有乙肝病,但是为何现在是乙肝带菌者,后来医生分析是当时她在上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小手术,她要输血,可能是当地医疗卫生条件差,然后给传染了。当她知道这个事实,她的情绪跌倒了人生的低谷,她的生活也发生了360度的逆转。如果她生活在前十几年,她是有可能被拒绝入学的。当时中国对乙肝病人没有用法律来保护,很多这类病人被拒绝入学。现在学校对她入学申请虽然没有反对,但是她还是没有办法逃离作为一个乙肝病人被社会,朋友甚至家人的不公平对待。在学校,她的好朋友都不愿意接近她,没有可以交心的朋友,很多活动也不能参加了。一向快乐健谈的她慢慢的变得沉默寡言。由于心裡承受的太多,她的成绩也下降了。回家后,她很希望家人给她安慰,可惜家里人不但没有体谅她,还责备她为啥会有这种会传染的疾病,甚至开始不和她一起吃饭。这给她的打击比任何的社会学校的歧视更大。

对于她来讲,可以意味着美好的未来就此结束:找不到好的工作,没有好的生活,找朋友和老公也难了。在她潜意识,她觉得自己不能放弃,可是在没有办法帮助她的时候,她求助了于心裡医生,在她的顽强斗志下,慢慢一步步的走出心裡的阴霾。开始勇敢面对自己是乙肝病人的事实,并希望以后毕业可以做一名帮助乙肝病人的义工。

后来她为了对社会和家庭对她不公平的对待,做了一个很大胆的尝试:她在大街上打“出徵人吃饭”的广告,上面写着:“家人从不和我共餐,现徵人一起吃饭,我请客,你吃饭。” 并声明她是一个乙肝病毒携带者。虽然是在闹市区,这位女孩的举动遭到众人围观,不过应者寥寥。有些人用奇异的目光看她,但偶尔有市民上前为她打气,鼓励她。最终一位30多岁、刚从肯德基买好炸薯条出来的男士主动走上前去,邀请她和他一起共享炸薯条。随后,又有几位年轻女孩子把自己刚买好的玉米棒和椰子送给她,并一起享用,以实际行动支持她。

这一幕也被当地的媒体曝光了,当上了新闻。这一报导再次将人们的视线投向乙肝病毒携带者这个特殊群体,在人们的观念中,乙肝是传染病,只要接触就会被传染,这种误解直接导致病毒携带者处处受到歧视,甚至包括自己家人的歧视。

女孩的这一举动不仅是对自己所受到的不公平的一种声讨,而且还是对现在社会和製度改革的又一次鞭策。

我来到加拿大后,很开心发现这个自由的国度对乙肝病人没有中国的歧视。他们在社会上有这公平的对待。我不由想到那个女孩,如果她生活在这裡,她会活的更精彩。后来我在一次加拿大肝脏基金会的义工工作中,发现加拿大政府其实还可以该给于这种疾病(特别是不能有经济负担问题)的患者更多药物和精神上的支持,而且最好对于这种疾病的预防治疗给予免费和普及。这样我相信我们这个社会和国家会越来越健康和有魅力。

我希望国家社会对乙肝病人多些实际的关爱,这才是给他们最好的治疗和药物。

第一届「肝愿为你」中文徵文比赛第三名:

科学的神奇

作者:Patty Hou

坐在在安大略的湖边的洁白细腻的沙滩上, 看着儿子像小鱼儿般在水嬉戏,在小区的公园裡看着儿子生龙活虎的从滑梯上上下跳跃,在SUNNYBROOK公园裡,看着儿子飞快地骑着自行车上坡下坡,像一个勇敢的小士兵,心中充满了喜悦,不禁赞叹科学的神迹,也感恩那些献身科学探索,献身医学研究并不断创造奇迹的科学带头人!

回想当年,当迎接儿子的喜悦还未退却,突然被确诊为胆道闭锁,真是当头一棒,被打得不知东西南北,对这个结果总是不能接受,带着儿子辗转沉阳北京各大着名医院,都被医生摇头告知百分之一百是胆道闭锁,简直是欲哭无泪,只有把自己关在家裡,不与外人接触,每天神情恍惚眼神呆滞的看着儿子,简直就是世界末日不知该如何是好,当时有人告诉只有肝移植是唯一一个选择,在网上查阅了大量的资讯,当时大陆的报道对肝移植的术后结果不乐观,说孩子不能正常生活,要生活在完全消毒的空间裡,想到孩子即使实行肝移植手术,以后却不能正常生活,要与世隔绝,这是一件多麽悲惨的事,这样的移植对生命没什麽价值,况且对捐肝人还有那麽大的损伤,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后就决定放弃了,可想而知当时的决定是多麽艰难:一个我们自己创造的幼小的生命,却又即将被我们放手,真恨不能以自己的生命去换他的生命!整日在心中徒唤奈何!

可能是苍天眷顾我们,就在最绝望的时候,看到了一个报道,一个小朋友刚从台湾做了肝移植回到大连来,效果非常不错,经过与家长和小肝友的接触,见过了那个恢复神奇的孩子后,我们终于看到了希望,充满了信心,毅然决定去台湾做手术,此刻我也感激祖国的改革开放,加大了与台湾的交流,台湾开放了赴台医疗,使我们能很快办理赴台手续,在这期间也感谢大陆的外事部门为我们一路绿灯,争取了最佳治疗时间,在最短的时间内就能启程奔赴宝岛台湾,那时两岸还未直航,要从香港转机,经过一天的辗转在一个狂风暴雨交加的夜晚,我们安全的到达了台湾高雄长庚医院,在那裡我们受到了热情的接待,看到了许多术后复诊的小朋友,有的都近二十岁了,都恢复得很好,那些家长也给我们鼓励,“没事的,把孩子交给陈院长你就放心吧”,陈院长真是一个令人敬佩的人,和蔼可亲,和患者交流的时候都是笑眯眯,然而手术可是非常严谨,从术前的各项检查,术前的团队分析会议都能够非常细心准备,从而保证了手术的顺利进行及术后良好的恢复效果!

真的很感恩高雄长庚陈院长的医疗团队,他们治疗团队的愿望是不仅要延续患者生命,更要保证生命的质量,使得他们和正常人一样享受生命的灿烂,到目前为止,已经超过一千人员接受肝移植手术,而且术后的质量很好,跟患者一起交流,大家都信心满怀,那些患者的生命得到挽救,家庭重新充满了幸福快乐!陈院长被大家奉为活菩萨,每当想起自己经历过的这些,真是感觉如做梦一般,心裡常常涌起莫名的感动,在这裡让我再一次向这些献身于医学研究与实践,我们健康的守护神们表示由衷的敬佩和衷心的感谢!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