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89岁老太入套 在银行买保险10年才能取 /

89岁老太入套 在银行买保险10年才能取

19日,本报刊登了《15万元的理财产品,怎么变成保险》的新闻。见报后,金融行业的投诉就如井喷。本报随后持续报道了银行代销保险产品中存在的消费陷阱,引起市民广泛关注。从市民拨打晨报热线反映的情况来看,在银行误买保险产品的市民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其中年龄最大的涂女士今年已有89岁。

这些市民购买的保险产品,保费一般都在万元以上。市民张先生反映说,自己在银行误买了25万元的保险。截至昨天下午5点,3天来,晨报热线966966接到了近百名市民打来的热线,反映自己在银行误购保险产品后,产生的消费纠纷。

经过追踪调查报道,记者发现,误买保险,银行、保险公司、市民自身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钱,对于银行、保险公司来说是小钱。但是对于每个市民来说,就不得不计较了。今天,我们选登部分投诉,希望相关单位在以后的工作当中,能够人性化地考虑问题。

涂婆婆:

2009年我在市内某银行存钱,一年存一万,五年存五万。现在我才发现,这个存款单子,竟和晨报上刊登的保险一样,银行答复我要10年后才能取,我都89岁了,我该怎么办,现在很气愤。

鲜先生:

去年1月19日,我在大学城陈家桥一家银行支行办理存款,有个工作人员给我推荐理财产品,我已经先告诉她不需要任何保险。她只是避重就轻地跟我说每年交5千元,连续交5年,说有什么分红和利息收益。

我看了晨报才知道是份人寿保险。我打电话给我办保险的那个女孩,她告诉我她现在辞职了,现在取钱会扣钱。我这可是下苦力挣来的钱。

周先生:

年前,我在南坪一超市购物,花了1100多元,按照商场规定,他们要返3张40元的消费券。后来,我们去拿券的时候,却看到上面写了其他规则,必须消费188元才能抵用一张券。

彭先生:

去年5月,我在龙源家具九龙坡一家居卖场内订购了2套价值25000元的实木家具,收货后发现做工粗糙,茶几还出现损坏,我找了他们好几次,可从没上门来看过。购买合同写明了质量三包、终生维修。

966966回应:记者联系家居卖场后,卖场已与龙源家具协商,龙源家具答应在2月28日之前,上门为彭先生处理家具问题,本报将继续关注。

重庆晨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市社科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邓涛,分析了这类保险消费纠纷的特点,他认为,解决问题的核心,还是需要继续加强监管,规范市场。

因为信任银行被误导

从热线反映的情况来看,市民往往都是在一些大的国有银行误买了保险产品。国有银行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拥有更高的诚信度。保险公司选择与银行合作,在银行代销保险产品,也是看中了银行的这份诚信度。双方通过合作,追求的是经济效益最大化。

然而,如果银行没有做好解释工作,就很容易让客户把保险产品和其他的理财产品混淆。在销售过程中强调收益而不介绍风险,市民就很容易因为信任银行而被误导。

一旦市民没有获得当初购买时工作人员口头承诺的利益,不但容易产生纠纷,还会降低市民对这家银行的信任和满意度。“这对任何一家银行都是一种损失。”邓涛认为,这种业绩其实是在消耗银行自己的诚信度。

应加大对银保业务监管

邓涛认为,银行相对老百姓来说,处在一个较为强势的地位,市民在购买了银行代销的保险产品后,遇到了问题或纠纷,银行一般都把责任推给保险公司。不少市民因为拿不出实际的证据证明自己在购买时被误导,往往难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邓涛说,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还是需要继续加强监管,规范市场。邓涛指出,目前关于银行代销保险产品业务早已有相关文件出台,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实际操作时也比以前规范了很多。不过他认为,相关部门还需要使它进一步规范化,银监会和保监会需要联合加大力度,规范银保业务,同时市场也要有力地监管。

邓涛特别指出,目前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加大了市场的竞争,同时也给了国有银行学习外资银行优秀服务和管理的机会。国有银行更应保护好自身的诚信度,重视客户对自己的信任,服务好客户。

签合同前要认真了解

大部分反映误买保险的市民都觉得自己被骗了,以为是在银行存钱或是买其他理财产品,结果买成了保险。他们希望能拿回自己的本金和利息,但又不知道该怎么解决。

“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是比较困难的。”邓涛说,市民想要解决这类纠纷,耗费的时间会比较长,最后结果也不一定会令他们满意。

邓涛指出,虽然银行或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在推荐保险产品时,可能会有误导消费者的情况。但是,因为市民签订了保险合同,根据合同规定,市民如果想提前取回本金,需要承担一定的损失。

“消费者自己也应该承担部分责任。”邓涛认为,市民在购买时没有进行认真了解,也是出现保险纠纷问题的原因之一。

高收益必定伴随着高风险

不要轻易相信别人的推荐

理财建议>

面对时下纷繁复杂的理财产品,老百姓应该如何选择和规避风险呢?市社科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邓涛也给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

邓涛提醒市民,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是不能事先明确的,因此在市民在购买这些产品时看到的收益率只是“预期收益率”。同时,并不是回报越高的理财产品就越好,任何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在购买产品时一定要有风险意识。

“高收益必定伴随着高风险,但高风险未必最终能带来高收益。”邓涛说,这是在任何投资中都必须牢记的规律。理财产品也遵循这一规律。

邓涛还建议,市民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一定要对自己购买的产品有深入的了解。不要盲目跟风,尽量选择自己熟悉的产品购买,多和有相关经验的亲朋好友沟通。即便原来没有任何背景知识,也应该在购买前,详细咨询独立的理财师,或要求银行专业理财人员详细解释,但不要轻易地相信工作人员的推荐。

另外,邓涛表示,在签署合同和办理相关手续时,市民一定要仔细阅读购买合同。购买者一定要清楚理财计划的期限,辨明理财计划是否保证最低收益、是否保证本金,同时了解投资有无其他约束条件,注意产品销售单位的免责条件等。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