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解密1963年美国袭击中国核基地计划 /

解密1963年美国袭击中国核基地计划

近日,朝鲜核试验成功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联合国通过了对金正恩政府的制裁、而美日等国声称要对朝鲜的核设施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的传闻,一直不断见诸各大媒体。不过美日等国究竟会不会对朝鲜的核设施发动军事袭击,对此外人难以揣度。但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美国两任总统--肯尼迪和约翰逊都曾谋划袭击中国的核基地,却是事实。

1.美认定中国核原料工厂在兰州

20世纪90年代以后,美国解密了大量的对外政策档案,美国国务院把超过保密期限(一般是30年)的政府涉外档案,逐步整理出版,汇编成《美国对外关系文件》。该文件集的部分内容已在美国国务院的网站上公布。

此外,大卫沃尔夫主编的《最新解密的关于美国政府对于中国原子武器发展的政策的文件选编(1961~1965)》,也有助于我们了解该问题。

对此,很多读者可能会问,美国是如何得知中国的核武器计划的?美国为袭击制定了哪些计划?为什么美国最终放弃了袭击计划?

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就在跟踪中国的核武器计划。根据美国情报部门1960年的估计,中国将在1961年建成核反应堆,1962年生产出可以用于裂变的铀。

1961年1月,美国总统肯尼迪指示国家安全委员会协调研究中国核武器的威胁,以及对东南亚的影响。从1961年起,美国开始使用u-2高空侦察机,深入兰州到包头一线的中国领空,进行间谍拍摄。同时,当时刚刚兴起的卫星摄像技术也迅速被用于对华侦察中。美国在1961年12月,得到了第一张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场的卫星照片,并于1963年8月认定中国的核原料工厂位于兰州。

根据这些情报,美国对中国第一次核试验的时间做出了种种估计,其中最准确的一种是1964年下半年或1965年。

在21世纪的今天,美国间谍卫星的照相技术和20世纪60年代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例如,2006年4月16日美国科学和国际安全研究所公布的伊朗纳坦兹铀浓缩工厂的卫星照片,就达到了很高的清晰度,甚至指出了地下车间的可能位置。也就是说,美国如果要对伊朗核设施进行核打击,其技术难度要比当年小得多。

随着相关情报的增多,美国政府中的文武员们越来越紧张。当时美国员认为,中国掌握核武器将严重威胁美国安全:

首先,直接威胁驻扎在亚太地区的美军;其次,威胁美国在亚太地区的盟友;第三,一些亚太国家如日本、印度、澳大利亚等,有可能出于恐惧而发展自己的核武器;第四,中国的对外政策有可能变得更加咄咄逼人;第五,一些亚太国家可能感到中国崛起的压力,因而疏远美国,接近中国。

2.美认为中国比苏联更危险

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已露出分裂端倪,肯尼迪政府在1962年底检讨了美国对华政策。政府中的主流看法是,中国和苏联都对美国和西方国家保持敌对态度,这一点并没有因为中苏分裂而发生根本变化。相比较而言,中国甚至更为"激进"和"好战"。1962年以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古巴导弹危机、中印边界冲突和中国支持越南的民族革命战争等,均强化了肯尼迪政府中敌视中国的情绪,使美国的决策者深信,中国是对美国更直接和更危险的威胁。

这种担忧集中体现在肯尼迪的谈话中,他对《纽约时报》专栏记者克罗克说,"中国就要有原子弹了,而一旦中国有了原子弹,整个东南亚都会落入手中。"因此,美国必须阻止中国成为核国家。

美国最近几年全力阻止伊朗成为核国家,理由也是防止伊朗对美国在海湾地区的盟友构成威胁。

3.苏联拒绝帮美国施压

美国最先考虑的是,用非武力方式扼杀中国的核武器计划。美国打算通过与苏联签订禁止核试验的条约,让苏联压中国终止核计划。

1963年1月,在美国政府讨论禁止核试验条约的会议上,肯尼迪明确表示,他着重考虑的是--如何防止中国拥有和使用核武器。肯尼迪声称,即使少量的核武器掌握在中国手中,"对我们大家都是非常危险的"。

1963年2月,美国主管国际安全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保罗尼采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报告,请求参联会研究"使用劝导、压力和威胁手段迫使中国签署禁试条约"的可能性,并得到了参联会的支持,参联会列出了各种可能的和平手段。

1963年7月,与苏联进行核禁试谈判的美国代表--助理国务卿哈里曼在到达莫斯科的第二天,便接到肯尼迪的指示,要求他"尽力查明赫鲁晓夫对限制或阻止核计划的看法,以及他是想由苏联采取行动,还是让美国行动"。

根据哈里曼在莫斯科向华盛顿拍回的电报,赫鲁晓夫的看法是,在法国也并没有签署核禁试条约的情况下,单独将中国挑出来作为威胁是难以接受的;而且一旦中国有了核武器,就不会像现在这样"大喊大叫"了。

1963年7月25日,美英苏三国代表在莫斯科草签了《禁止在大气层、外空与水下核武器试验条约》,其主要内容就是两条:一是签约国不进行条约禁止的核试验,二是不纵容其他国家进行核试验。7月31日,中国表示反对这一条约,指责美、苏、英三国企图通过条约巩固自己的核垄断地位,并宣布中国不会受这一条约的约束,苏联不能替中国作出任何承诺。中国的这一表态,宣告了美国以非武力方式扼杀中国核计划的失败。

4."中国绝不会首先使用原子弹"

在此后一年多的时间里,美国政府内部一直有关于用军事打击阻止中国核试验的设想。这些设想,早在档案解密之前已陆续透露出来。例如,一位肯尼迪时期的高层员透露,白宫曾考虑过美苏联手,先发制人地使用战术核武器打击中国核设施。联合作战方案包括美苏分别出动一架轰炸机,飞越中国西北的罗布泊地区,各抛下一枚炸弹,这一计划已告知苏联。

另外,据说蒋径国在1963年9月访问美国时,曾和美情报系统负责人详细讨论了派遣空降部队袭击大陆核设施的可能性。肯尼迪也想知道派突击队打击中国大陆核设施是否可行。他曾询问:"空运300~500人到那么远的地方是否安全?飞机会不会被打下来?"

此时,反对打击的声音也逐渐大起来。美国国务院政策计划部一直在研究,中国的核武计划是否真的会给美国造成不可容忍的伤害。1963年7月,该部门研究人员罗伯特约翰逊完成了一份长达200页的报告。在报告里,约翰逊的结论与弥漫在白宫高层的恐慌相反。他认为,对于中国即将获得原子弹一事,华盛顿根本不必紧张,而且也不必作出任何大的政策调整。

报告称,"北京不会用它来作为侵略的保护伞",美国的绝对核优势也将继续对北京起到威慑作用。"中国的能力,在可预见的未来,不会改变亚洲大国之间的力量关系和平衡。由于中国在美国打击能力的范围内,中国一定会考虑美国核反击的危险。中国绝对不会首先使用原子弹,而只会用它来威慑外部可能对中国的进攻。"

5.美已拟好军事打击方案

1963年10月,约翰逊将该报告压缩成100页,开始在美国当局的各部门广泛传阅。国务卿腊斯克对他的报告非常欣赏。美国军界也普遍认为,中国即使得到原子弹技术,也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泰勒将军在参议院听证会上也表示,他不相信中国人要打核大战,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中国人喜欢战争。或许正是这些反对的声音,让肯尼迪直到1963年11月被刺身亡前,也没有下决心把袭击的各种设想付诸行动。

肯尼迪死后,副总统林登约翰逊继任,他继续考虑对中国核基地进行打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963年12月中旬,美参联会完成了一项空中打击中国核研究基地的行动方案。1964年4月,罗伯特约翰逊又根据美国国务院政策设计室的要求,拟出了4种供选择的方案:1.由美国单独对中国核设施进行空中打击;2.由国民党的空军进行空中打击;3. 雇佣在中国的特务进行地面破坏;4.空投国民党军队。不过他在报告中持非常谨慎的态度,指出先发制人的军事行动并不可取,不仅是因为没有苏联的合作行不通,而且美国可能会付出沉重的政治代价。

6.美国不敢单独"先发制人"

1964年9月15日,约翰逊总统专门召集会议,再次讨论如何对付迫在眉睫的中国核试验。与会者排除了由美国单独采取先发制人军事打击的计划,但仍想争取与苏联采取联合行动,约翰逊对此表示同意。

这次会议的决定,实际上反映了美国决策层这一时期多数人的看法,即美国用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来阻止或拖延中国成为核国家,即使能成功也代价高昂。再者,根据中国的实际能力和对外政策趋向,这是没有必要的。

毕竟,美国冷战中的主要对手是苏联,如果美国发动了袭击,那么中国对美国的仇恨将是长期的,还可能把中国重新推到苏联一边。

1964年10月16日,中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成为世界第五个核国家。约翰逊在当天发表的声明中,极力贬低这一事件的影响,称中国的核试验并不"出乎意料",美国和西方国家会"认识到这种爆炸的有限意义",而且不必担心"立即导致发生战争的危险"。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