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在加国保护中医文化:不要愧为炎黄子孙 /

在加国保护中医文化:不要愧为炎黄子孙

4月1日愚人节已过,备受争议的安省中医法和一系列规管条例声称已经生效,然而,围绕着中医话题的争议始终还在继续。其实,近几周以来,省卫生厅及「过委会」与安省中医联合会之间在社会舆论和法律上的交锋并没有占得明显上风。不但CBC、CTV等英文媒体开始关注这件涉及到中医在安省存亡的大事,就是两大反对党也在议会里向自由党政府开炮,质疑省卫生厅如此粗糙的规管究竟是帮助中医发展?还是消灭中医?面对中医界的法律行动、舆论质疑以及反对党的批评,省自由党内部也有人开始对卫生厅做法的正确性产生了动摇,更有人赶紧「卸膊」为自己洗白,将这中医规管搞得一团糟的责任推到了前几任卫生厅长的身上。

安省的中医规管本来是一件大好事,正如许多网民所言:在目前的安省中医界确实存在少数鱼目混珠、没有真功夫、只知乱收费、乱看病、甚至卖假药的伪中医,由于这类不良之徒的存在,客观上也影响了不少华人对中医业界的观感,因此省府对中医界的立法规管不仅应该、也完全必要。

既然中医规管的目标应该是中医界害群之马的伪中医等不合格的从业者,那么政府的条例就应该具有相当的针对性,以达到杜绝不合格中医继续从业的最终目的。可令人遗憾的是,从目前已经曝光的规管条例的内容来看,这里面并没有任何打击或者约束任何不良中医的有效措施,反而在限制正当中医行医、贬斥中医文化、制造语言枷锁上化了相当大的功夫,做了诸多的限制。这样的条例如果真的实施,加拿大中医业蓬勃兴旺的局面将很有可能难以再继续,中医和病人的正当权益也会受到相当大的影响。

在目前的欧洲,已经很难见到合法、公开、堂而皇之挂牌行医的中医师了,就连中药也被财大气粗的中国国企同仁堂所垄断。因此在那里,不管是华人还是当地人,即便有需要,想得到好的中医的帮助和合理价格的中药也相当困难。安省目前的中医规管从表面上看是为了所谓的公众利益,但本质上却是在步欧洲的后尘,如果全部贯彻落实、假以时日,中医在这里宽松的局面一定荡然无存,这对所有寻求中医治疗的病患者都是一场大灾难。

据安省中医界的数据统计,那么多年以来经中医治疗的病例已达近百万之多。在公费医疗系统的加拿大,人们自费看中医,并且治愈了疾病,这对减轻公费医疗负担绝对是件大好事。按理说,在当今安省财政如此拮据的情况下,省府如果够聪敏,就应该大力扶持中医业,这对减轻医疗开支、帮补省府财库来讲有百利而无一害。可不知为何,卫生厅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做出那些多限制甚至剿灭中医的事情。

安省的中医立法,前前后后持续了许多年,发展到现在这样的局面,虽然中医业界有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但主要责任还是在省府身上。由省卫生厅指令成立的「过委会」只不过是制定规管条例、细化立法内容的民间行政机构,这一机构存在的目的:本来就应该与安省中医界一起,做有助于中医保护和发展的事。因此,「过委会」与绝大多数中医在规管目标及规管内容上也应该目标一致、心意一致、利益一致。但是与大多数人的良好愿望相反,如今的「过委会」不但没有成为中医业界的「良师益友」,反而变成了许多中医的对头人、敌对者。

那么多年来,「过委会」和代表一半以上中医业者的安省中医联合会水火不兼容,甚至出动警察将他们打算在咨询会发言的人士拷走,这种做法不仅背离了「过委会」本来的宗旨,也为自己树立了与中医为敌的坏形象。对于「过委会」如此胡来而造成的混乱局面与紧张局势,负有领导责任的省卫生厅不仅不进行干预,反而还常常是非不分为「过委会」撑腰、背书,这样的领导方法实在与失职并无二致。省卫生厅曾经因为失职,而造成了电子医疗及空中救护队丑闻,希望中医规管的混乱不会成为他们的又一件丑闻。

在历史上,西医最早用来表述的文字是拉丁文,而中医的传承、发扬以及行医的原始文字就是中文了。在英法语为官方语言的加拿大,执业中医尽量学会使用本地语言行医,完全应该、也有必要。但是在要求中医使用拉丁文或英文记载病历和开药方的同时,也不应该拒绝和排斥中医本身的祖裔语言——中文,更不应将使用中文书写的中医师吊销执业资格。

既然在英法语的加拿大,西医师可以运用西医学的老祖宗语言拉丁文写病历、开药方,那么执业中医师在不排斥英文的同时,用中医学的老祖宗语言——中文来写病历和开药方又有什么不妥呢?「过委会」硬性规定取缔中文病历,甚至连中文与英文并存的局面也不允许存在,这完全是不顾中医本身规律的瞎搞。

由于安省卫生厅的失职和「过委会」的胡来,原本用意良好的中医立法和规管现在搞成了一桶「大浆糊」,尽管4月1日已过,但事情还远未结束。中医联合会方面已经提出了法律挑战,反对党也在省议会发出了质询,自由党内部也有人开始对卫生厅产生了不满,所以我们华人社区和中医业界更应该放弃歧见,团结起来,为推翻这一不合理的规管条例而抗争。

由于目前在中医业界确实存在一些不合格的从业者,所以至今为止还有不少华人对中医业同仁的抗争,不理解或者持有偏见。但是,无论安省中医界是否存在害群之马,这和省卫生厅及「过委会」不恰当的规管条例完全是两回事。由于中医业存在败类,因而就要重创整个行业,这在道理上讲不通。如果说多伦多市议会在前年通过的禁翅条例只是对少数人的不公的话,那么如今对中医业界的不合理规管就影响到了整体中医文化。从性质和影响面上来看,声称在4月1日已经生效的「过委会」的规管条例对华人族群的合法权益的冲击更大、伤害更深、后果更严重。

一百多年前,加拿大联邦自由党政府推出了有违公义的「人头税」政策,之后又炮制了「排华法」,如今安省的自由党政府傚法「前人」搞出了摧毁中医文化的规管条例。这不是只关系到中医行业以及病人利益的小事,而是涉及到整体华人利益、中华文化生存、多元文化繁荣的大事。对于这类不公正、不公平的事情,发出强大的社区声音是有必要的。

在大多伦多地区的华人群中,大大小小的社团就有数百,总会、联合会也有不少,可是至今为止,在中医问题上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的团体寥寥无几,公开表态支持中医的社团领袖、社区人士更是凤毛麟角。刚刚过去的新春佳节期间,在中文媒体上几乎每周都见到我们的社团人士和各级政客喜庆欢宴、吃喝祝酒的照片。既然我们的社区人士有那么多时间、精力、金钱与议员政客打交道、拉关系,那又有何理由在涉及到中医文化存亡的大事上消声呢?习近平主席在刚结束的访俄之行期间曾经表示:中医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之一。我们社区那么多爱国、爱党的侨领也应该赶快行动起来,别再磨磨蹭蹭,将主席的「最高指示」当耳边风。

保护中医文化绝不应只是中医联合会自己孤军奋战,普通华人、社团、社区人士都应该伸出援手。今天的二十一世纪,早已不是一百多年前的「人头税」时代,如果我们对这样一出明显有违公义、对中医文化极为不利的举措都不敢抗争、不去推翻,那岂不愧为炎黄子孙?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