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必须面对 美国对华人偏见为何增多? /

必须面对 美国对华人偏见为何增多?

人性善恶共存,偏见是人性中的一部分,有人群的地方就有偏见的现象,有种族的地方就免不了有种族偏见。在美国,公开的种族歧视是绝对政治不正确的,但暗底下种族偏见的潜流却时隐时现不容否认。即便是成为美国公民的华人,常常仍然免不了会受到这样那样的攻击和指责。不久前,美国资深共和党人,争取连任的联邦参议院共和党领袖康奈尔,就因为妻子赵小兰(前美国劳工部长)是华裔而遭受某各个组织的攻击,指与“工作机会流入中国”有关,最后在共和党有识人士的谴责下,这个叫做“进步肯塔基”的组织,被迫作出道歉,承认之前对赵小兰进行了“不恰当的种族批评”。著名NBA球星林书豪,也不止一次谈到自己多次遭受的种族歧视和偏见行为。

最近,纽约华人主计长刘醇逸正式高调宣布竞选纽约市市长,得到很多华人选民的热烈支持。众所周知,刘醇逸一开始酝酿参加竞选纽约市长,当地主流媒体一直是多呈负面报道,尤其是2011年刘醇逸筹款一名潘姓中间人被FBI调查一事,一些媒体在报道时甚至带有明显的偏见或倾向。直到这次正式宣布参选纽约市长,主流媒体仍然是负面报道多,坊间也有不少反对者的种种流言。有观点认为主流媒体对刘醇逸的报道带有种族偏见,这种观点没有切实的证据,但同时也很难完全排除。

近日中国籍科学家姜波被美国FBI逮捕案,在华人社会引起震动,这件案子目前还在审理,未知结果如何,很多华人却因此联想起李文和案。李文和案和姜波案最明显的不同在于李文和是出生于台湾的美国公民。美国在敏感科技上严防外国籍科学家有情可言,但当年对华裔美国公民李文和的绝大多数严重指控最后被证明是子虚乌有。李文和案曾引发人们对美国社会对华裔美国公民忠诚度和是否排斥华裔的疑问,不久前,就有前华人政治人物告诫说,随着中国快速崛起和中美关系的复杂化,美国社会对华人的偏见和排斥现象可能会越来越多。

这种告诫不能说是捕风捉影,尤其是在某些高科技领域和政坛选举中。姜波案已经开始对中国籍科技人才的工作机会和某些领域的华裔科学家产生影响。随着移民改革的进展,未来中国籍的高科技人才会越来越多地留在美国,其中很多人可能会成为美国公民。美国经济对外国高科技人才的依赖和美国国家安全二者之间一直存在的矛盾,美国社会如何克服某种种族偏见,对美国的人才政策将有一定的影响。

在政治上,华人参政热情包括参选和投票热情较过去高涨,华人政治人物越来越多地进入政坛,华人参选中遇到的种族偏见也是不可避免的,南加州圣盖博市不久之前的市议员选举,华人候选人的宣传活动就有遭到持种族偏见的人的破坏。刘醇逸的参选,背后的种族偏见影影绰绰,很难明确也很无法否定。

华人如何对待种族偏见,最好的办法是遵纪守法,做到身正,所谓身正不怕影斜,同时也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偏见是人性的弱点和缺点,无论哪一种社会,都无法避免。美国是种族多元的社会,有种族偏见也不足为奇,关键的是要能够正确对待。华人中有从事相关敏感科学的华人,要严守纪律,高度自律。有志从政的华人,也要高度自律,严格要求自己和自己的团队,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勇于面对各种偏见包括种族偏见。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