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朱镕基夫人照片曝光 两人手牵手出游 /

朱镕基夫人照片曝光 两人手牵手出游

朱镕基1991年4月调至北京任副总理,进入了他这一生中担子最沉重、工作最繁忙的阶段。

官方媒体多次罗列朱镕基的种种政绩:1991年6月,朱镕基受命清理“三角债”,率员三下东北调查研究,找出“三角债”的五大原因,抓住固定资产投资为突破口。一年半以后,即1992年12月,朱镕基宣布,全国性的清理“三角债”工作宣告结束。

1993年3月29日,朱镕基任国务院第一副总理,同年7月2日兼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针对当时中国经济过热现象,朱镕基推出宏观调控政策,首抓整顿金融秩序和金融体制改革,令各地一哄而上的泡沫经济急剎车,以经济和行政手段使经济乱象和投资膨胀得到整治,同时实行“分税制”改革,扶植股份制和产权改革试点。到1996年,国务院宣布,中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并打击了一些官商勾结的利益集团。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中国得以规避了风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总裁康罗苏、世界银行副行长施蒂格利茨、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格林斯潘等人在1997年会见朱镕基时,纷纷表示由衷的赞赏,认为“最杰出的经济学家在中国”。

1998年就任总理后,继续大刀阔斧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国务院体制改革,进行了建国以来最大幅度的机构精简,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政府举债促进经济的成长、增加公务员薪金等方法,使得中国经济能够在软着陆后再度步入高速发展的轨道。此外他还严厉打击腐败与日益猖獗的走私活动,在其指示之下侦破了历年来最大的一起走私案——“远华案”,逮捕多位福建省的高级官员。

这十多年,劳安不得不以丈夫为轴心旋转,不仅是努力适应朱镕基的起居日程,而且还得适应朱镕基的喜怒哀乐。朱镕基曾以半开玩笑的口气说:“1988年到上海去的时候,头髮还是又黑又多。到了北京后,我的头髮就开始掉了,当了几年国务院副总理,现在头髮已变白了。我宁愿头髮掉光,也要把中国经济搞上去。”看在劳安眼里,当然是非常心疼,但她也无能为力。

2003年3月,朱镕基正式退出中共决策圈,卸下一切公职。过去的严厉与严肃渐渐淡去,面相也慈祥了不少,笑容日趋增多。人们始料不及的是,当了七年副总理和五年总理的朱镕基,说退就全退,一下从公众视野中销声匿迹。昔日威风八面的铁腕人物,真的就能将轰轰烈烈的政治舞台置诸脑后?

在朱镕基退休之后,社会上也开始对其担任总理期间的部分政策出现反思的声音。质疑主要在于几个方面:其国企改革导致大批国有企业工人下岗失业,高等教育産业化以及医疗産业化都加重了弱势群体的负担,对其一手栽培金融界官员的功过也是毁誉参半,更严重的指责,是他是否该对儿女辈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

朱镕基同辈的高官退休后,都没有闲着。李鹏退休后一个劲地在写回忆录,整理日记出版了一本又一本;李瑞环卸任政协主席后,看京剧打网球,亲自修订了四部戏:《西厢记》、《金·断·雷》、《刘兰芝》和《楚宫恨》,收入《中国京剧音像集萃》特辑,还写了学哲学的书;李岚清则专攻音乐,也出了专着……

朱镕基任期届满前,海外媒体曾热衷揣测他的去向,有说他可能回清华教书,有说他可能回故乡归根,有说他可能以某种方式尽余热。这些揣测无一正确。

正式退休前,朱镕基在最后一次听取香港特首董建华进京述职时,曾向在场询问其去向的记者透露:退休后,将闭门谢客,在家读书。

离开中南海后,他深居简出,低调异常,不再在公众场合露面。现在的朱镕基,常以“一介草民”幽默自称,他的心态也完全回复到平民百姓,正过着一个退休老人含饴弄孙的幸福生活,平日里他看书、练书法、拉胡琴,每一天平和而充实。

朱镕基在任时不苟言笑,表情严肃,但也有他感情丰富和充满幽默感的一面,甚至可以说,他的幽默感是当代其他领导人无法比拟的。他在十分严肃的政治场合或紧要关头,嘴里妙语连珠,令现场的气氛剎时变得活跃。最大的受益者,当然是老伴劳安。

不过,在任时要顾及政治影响,要顾及人际关系,终究不太放得开。退休了便解除束缚。他去医院看眼、看牙时,人到哪里,笑声就跟到哪里。他谈笑风生的水平煞是了得,医务人员经常乐成了一团。医务人员反映,退休后的朱镕基很愿意聊天,喜欢像普通人那样东扯西拉,一旦聊起来,甚至有点剎不住……有时,他会自嘲地说,“现在不是怕我没时间聊,是我怕你们没时间聊。”

有一次,他绘声绘色地回忆中共中央七常委一起去清华大学参加90週年校庆的情景,他说,其它领导人进入会场时,掌声一般;他进去的时候,掌声雷动。他低头垂目,有意不看大家,但是掌声由不得他控制。他对此心中忐忑不安,诙谐地感嘆:“这不是害我吗?”而每次朱镕基的幽默,劳安都是最会意的听众。

朱镕基并不固定在北京居住,去过上海,去过湖南,也去了广东。很少公开露面,但2006年4月15日上午,他参观了位于福州市澳门路16号的林则徐纪念馆。该馆又名林文忠公祠,建于1982年,在福州众多的名胜古迹中,并不为自费游客所热衷,但建馆以来,备受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关注。林则徐被流放新疆时,曾写下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句话被多位国家领导人引用,朱镕基亦是其中一位。

在林则徐铜像前,朱镕基驻足不语。他并没有游完所有景点,身穿暗红上衣的劳安紧随左右,偶尔会轻轻扶上老伴一把。

他虽然喜欢同人聊天,但最大的原则是不跟任何人谈工作——朱镕基在任时,是个公认的“工作狂”,五十多年的工作,早已成为他的生活习惯和第二生命,不过,他说放下就放下,丝毫不留余地,也足见他的个性。他明确表示,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无论在北京,还是在外地,他都极力避免与地方官员接触时谈及工作。中国的惯例是,退下来的国家领导人来到某地休养或游览,当地领导人得礼节性拜访。每当这些人来访时,朱镕基总是开门见山先行表态:不谈工作。

之所以如此强调“不谈工作”,深谙国情的朱镕基自有其考虑。他已经把工作彻底交给温家宝,如他再恋栈,指手画脚,不仅干扰国务院新班子,与自己的做人风格也不符。为求双重保险,他同时还要求身边的工作人员替他把关,婉言谢绝亲朋好友之外的拜访者。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