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习总打车五大未解谜团 核心人物失踪 /

习总打车五大未解谜团 核心人物失踪

亲共港媒《大公报》引发的假新闻闹剧现已在中共当局的消息封杀令中走向低谷,其中波诡云谲的桥段和环节依旧疑点重重。究竟是真是假?新华社扮演着什么角色?《大公报》假新闻出自何人之手?“的哥”郭立新在哪里?此乌龙事件与国家广电总局此前封杀“外媒”的律令有无直接关联……各种揣测,不一而足。

一问:是真是假?

4月18日出版的纸质版《大公报》刊发题为《北京“的哥”:习近平总书记坐上了我的车》,并配发郭立新的人物图片。与此同时,同步网站大公网在头条位置推出“习总打的记”的专题,内容涵盖的哥回忆打车细节、习总微服私访打车记,甚至还不遗余力地绘制了打车线路图,再配上大公网御用评论员邓聿文应时应景的《习近平“微服私访”与群众路线》的独家评论。

认为“打车门”属实的一派认为:首先,《大公报》亲共性质公所周知。尤其是涉及到最高领导人的报道,按照一贯的媒体操作手段,定然会提前做好“请示”工作,方可公之于众。其次,“的哥”讲述事无巨细,与习近平交谈涉及到的三个问题——北京污染、工资收入、政策等,完全合情合理。最后,《大公报》发出独家消息后,中国乃至世界媒体都进行疯狂转发,这也进一步佐证,《大公报》虽然顶着“外媒”的帽子,实则也是中共的传声筒。它一发声,各方舆论都欣然接受。多维新闻认为,这种带有中国封建皇权色彩的“微服私访”有违习近平一贯的做派。此前的问民生举动,比如对北京环卫工、出租车司机的探访等,均是在公开场合大大方方进行。所以,此新闻的真实性值得怀疑。

诡异!“习近平打车”门五大未解谜团 核心人物失踪(组图)

认为“打车门”失真的一派认为:首先,习近平“微服私访”不会只带一名随从;其次,习近平留给“的哥”的墨迹——“一帆风顺”,与其以往笔迹相差甚远。评论员@盛大林即建言,“这个字据确实很关键,有没有字迹专家鉴定一下”。最后,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不会公然以真乱假。

二问:谁写了这条“假新闻”?

这篇以“大公网北京4月18日”为电头的独家报道,署名是王文韬和马浩亮。此二人皆在《大公报》担任要职。

首先是王文韬。王文韬是《大公报》北京分社社长、报社社长助理。自《大公报》北京分社2月26日在北京正式挂牌成立后,王文韬的职务是该报一个新的且重要的职务。另据多维新闻从新华社内部人士处获悉,加入《大公报》前,王文韬曾供职于新华社,担任新华社北京分社信息中心副主任。截至目前,王文韬已离开新华社近6年,与后者再无任何业务上的关联。

诡异!“习近平打车”门五大未解谜团 核心人物失踪(组图)

王文韬(右一)

另一作者马浩亮是《大公报》副主笔,在大公网开设个人专栏。大公网显示的个人信息是:“马浩亮,2003年10月23日加入大公报馆,现任《大公报》副主笔兼北京分社副总编辑、《北京观察》专栏主要撰稿人。长期从事政治报道,侧重对党建、政改、外交、军事等领域的分析报道。致力于发掘芜杂新闻素材之中的亮点与新意,用港人听得懂的话语传递中国声音。”

诡异!“习近平打车”门五大未解谜团 核心人物失踪(组图)

大公网马浩亮官方资料

《大公报》的两名“笔杆”,会不会犯如此低级的政治错误,有待进一步考证。不过,截至多维新闻发稿前,有该报内部知情人士透露,此独家消息实则来自于“上面”,王文韬和马浩亮不过是挂名而已。这种未加证实的消息,复又给“谁写了假新闻”的疑问增加了可能性。

三问:新华社扮演了什么角色?

当日14时,新华社法人微博发布厅发布消息称,“新华社记者采访了北京市交通部门和最先报道此事的媒体,北京市交通部门和该媒体都表示,确有此事,相关情况都是真实的”。文末还有记者李志勇的署名。这也就意味着,此记者要对微博中言论负有切实责任。

诡异!“习近平打车”门五大未解谜团 核心人物失踪(组图)

然而时隔不到3小时,故事发生戏剧性转变。新华社发布官方辟谣消息,点名《大公报》刊发习近平“打的”文章系“虚假新闻”。此外,并未给出其他任何解释。值此,围绕假新闻事件官方再无消息发出。

诡异!“习近平打车”门五大未解谜团 核心人物失踪(组图)

当日14时左右,新华社记者还在求证“习近平打的”事件是否属实,得出的结论是“确有此事”。3小时后的风向转变,中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不得而知。新华社作为国家通讯社,扮演的角色不言自明。但一前一后的转变,却成了各方揣度的焦点。专栏作家@连鹏呼呼民众把新华社的两条消息放在一起看,才会有意思。可谓言有尽、意无穷。

四问:“的哥”在哪里?

据《大公报》早前被删除的报道描述,“的哥”郭立新家住北京远郊平谷区,今年46岁,开出租车已有8年。此外,能获知其个人信息的,便是随文附带的几张人物图片。

报道被新华社辟谣为假新闻后,多维新闻试图联系郭立新及其所在的北京市出租车公司,电话始终无人应答。在搜索引擎中输入“郭立新”,得出的结果也与“的哥”身份不相符。凤凰卫视主持人@闾丘露薇呼吁“关于打的的问题,应该去找找那个郭立新”。《纽约时报》中文网则干脆断言,“郭立新这个人可能并不存在。”

“的哥”郭立新现在何处,有无此人,至今仍迷雾重重。

五问:与广电总局令有无关联?

此假消息事件发生前不久,国家广电总局下发通知,其中要求各类新闻单位均不得擅自使用境外媒体、境外网站新闻信息产品。提出不引用、不报道未通过权威渠道核实的网络信息,不传播、不转载网上留言、传言或猜测性报道。

《大公报》被打假后,中共当局紧急封杀。不仅各大门户网站全部撤出稿件专题,微博论坛更是横尸遍野。不仅假新闻中的几个关键词,比如“习近平”、“的哥”、“出租车”成为敏感词被屏蔽,连同“一帆风顺”也躺着中枪。19日,此类封锁虽然有所纾解,但当局对舆论的严厉管控之举,已然给众多围观者造成了“杀鸡儆猴”的幻觉。

究竟此次打假事件与国家广电总局此前下发的封锁令有无关联?敬请官方给出确切的说法。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