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本地 /
  3. 同性婚合法十年:加拿大成为国际领袖 /

同性婚合法十年:加拿大成为国际领袖

十年前莱希纳(Michael Leshner)和史塔克(Michael Stark)步上红毯,成为加拿大首开先例的同性恋婚姻,这桩婚姻代表了希望、平等、包容。

十年后这场被称为「双麦可」(the Michaels)婚姻的两位男主角莱希纳和史塔克认为,当年去法院承认同性婚姻的辛苦战役,让今日男女同性恋者、双性恋者、变性人比较有被社会接受的感觉。

莱希纳说:「我认为当时在社会大众的心里,我们是最后一个非常受到歧视的主要群体。但是一旦婚姻合法化之后,你就完全平等了,这种平等的感觉就是那天赢得的。」

10日是加拿大同性恋婚姻合法化十周年。图为加拿大首例同性恋婚姻的两位男主角莱希纳(右)和史塔克2003年6月10日在多伦多法院公证结婚后深情拥吻。(加通社)

安省上诉法庭在2003年6月10日宣布,加拿大的传统婚姻法违宪。数小时后,两人就在多伦多法院公证结婚。安省率先承认同性婚姻合法,许多省分不久之后便跟进。两年后,联邦政府颁布中性的民事婚姻法(Civil Marriage Act),全国各地同性婚姻从此合法化。

对许多争取同性恋结婚权的人来说,他们并未忘记自加拿大法律取得平等的意义。安省上诉法庭裁决后一个月之内,卑诗省有八对同性恋伴侣赢得结婚权利的同性恋伴侣,其中65岁的罗伯兹(Robin Roberts)说,对同性恋伴侣来说,结婚权对产生疏离感的家庭大有帮助。他说,他和妻子的婚姻获得法院认可后,妻子与20年来不曾说过话的兄长因此得以重新培养感情。

加拿大同性婚姻合法化十周年,有些人认为社会对同性婚姻的接受能力有待改善,有些人却认为加拿大在这方面是国际领袖。

女王大学(Queen's University)法律教授莱希(Kathleen Lahey):「只要看一看其他主要的民主国家采取这些同样的措施所花的时间比加拿大长多少,就可以知道了。加拿大法院清楚说明这些是基本人权的问题,我认为这提高了加拿大社会对同恋性婚姻的接受度。」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 @ 2013-06-10 20:59
    您已点过赞
    本帖最后由 ottffss 于 2013-6-10 22:14 编辑

    赞,
    加拿大安省最初批准时,世界上只有2个国家,
    现在10年后
    荷蘭、加拿大、比利時、西班牙、南非、挪威、瑞典、葡萄牙、冰島、阿根廷、丹麦、巴西,烏拉圭、新西兰、法國
    15个国家

    美国当时一个州没有,短短10年12 州。美国现在赞同同性婚姻的民调已过半
    緬因州、馬里蘭州、特拉华州、羅德島州、明尼苏达州, 馬薩諸塞州、康涅狄格州、艾奧瓦州、佛蒙特州、新罕布什爾州、華盛頓特區、華盛頓州

    正所谓世界潮流浩浩荡荡,这十年世界最大观念变化应该是对同性婚姻的宽容,辫子军已经来日不多
    再过十年同性婚姻将是世界主流,加拿大引领世界潮流
  • @ 2013-06-10 22:20
    您已点过赞
    加拿大是同志平权的先驱,我为加拿大对同志的宽容而骄傲! 我爱加拿大!
  • @ 2013-06-10 21:10
    您已点过赞
    本帖最后由 YorkDeer 于 2013-6-10 22:11 编辑

    2005年7月19日,加拿大联邦自由党政府主导将同性婚姻合法化。

    下议院共拥有308个席位,自由党当时占
    133
    个,保守党98个,魁人党53个,新民主党18个,其他6个席位。

    仅仅131天后,2005年11月28日,在保守党简单的宣读了不信任议案之后进行投票,自由党政府立刻就被推翻。由于反对党(保守党、魁人党、新民主党)一致投票支持不信任议案,因此最终以171张不信任票轻松推翻了自由党政府。

    接着,2006年1月23日加拿大第39届联邦大选。结果保守党124席、自由党
    103
    席、魁人政团51席、新民主党29席、绿党1席。

    2008年10月14日加拿大第40届联邦大选。保守党143席、自由党
    77
    席、魁人政团49席、新民主党37席、其他2个席位。

    2011年05月03日第41届联邦大选。保守党167席、新民主党102席、自由党
    34
    、魁人政团4席、绿党1席。至此,自由党沦为第三大党。

    事实上,在2005年7月,加拿大自由党事先也知道通过“同性婚姻合法化”法案会对其造成的负面影响,但许多议员在此事上根本没有尊重本地区选民的民意,仍孤注一掷,结果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从此,加拿大自由党的支持度呈崩盘式滑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加拿大自由党的衰败不啻于一个深刻而有益的警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