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华人 /
  3. 第一次参加印度人的婚礼:娘家包办 /

第一次参加印度人的婚礼:娘家包办

加拿大是个多元文化的国家,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所以我们有幸能接触到各个国家的文化和习俗。两个多月前,我们就收到了婚礼请柬,随请柬一起还有一盒甜点,大概是寓意生活比蜜甜吧。

我们这是第一次参加印度人的婚礼,总要入乡随俗吧。写张贺卡,附上50加币作为贺礼。这是经一位印度朋友指点的。应该错不了。

婚礼仪式在一个宴会大厅举行。上午十点开始,早到的来宾有自助早餐,是印度油炸饼,烙饼,奶茶之类的。新娘是印度人,按照印度习俗,婚礼是由女方负责筹办的。我们是新娘父亲请来的客人,虽说是娘家客,也没什麽特殊待遇。新郎是塞尔维亚(前南斯拉夫)人,高大俊朗,标准的东欧人形象,他们全家人也个个儿都称得上漂亮。尤其是新郎的姐姐,这一天打扮得像走红地毯的明星一般,气质不凡。

正式的婚礼仪式进行前,双方亲属见面认亲仪式很好看。两个父亲之间、母亲之间、兄弟姐妹等一对一的见面拥抱,新娘亲属还分别给对方送上一份红包礼物。从此结为一家亲戚。

接下来是印度传统的婚礼仪式。在一个精心装扮的台子上,双方父母在两侧就座,新郎站在台中间,等着迎接新娘。新郎新娘的亲属分别坐在台下两侧,与30多桌来宾一起作为婚礼的见证人。

在热烈奔放节奏感极强的音乐声中,在一队手持鲜花美丽伴娘的引导下,在全场嘉宾肃立瞩目下,金光闪闪如公主般的新娘由兄弟陪同(注意,不是由父亲陪同),缓缓步入会场,穿过婚礼拱型门走上舞台。

新郎新娘光着脚坐在台上正中央的位置。整个婚礼由一个有声望的印度牧师(类似牧师的角色)主持。只见牧师盘腿坐在台上,口中念念有词,和跳大神的有得一比。一会儿教新娘父母用手指蘸水,洒天洒地洒周围,一会儿教他们捏一小撮什麽粉末送到新人手中。他面前的几个大盘子中摆放有十多种物品、水或酒,都要一一点到,拿起,传递,再洒下。女方父母就像牵线木偶一样听任牧师摆佈,叫干啥干啥。最让我不能接受的一幕是,新娘的父亲、新郎的老丈人竟然跪伏在地上,给坐在高椅上的小辈的新郎擦脚。我怎麽看着这麽不顺眼啊,老的敬小的?按照咱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这不是反了吗?!

牧师折磨完新娘父母,又开始折腾新郎新娘。同样的把盘里的东东一一拿起,传递,洒下。牧师一会儿英语,一会儿印度语地神叨我基本听不懂,不知那些动作都代表什麽意义。但有一环节我看懂了,新郎弯腰捏住新娘的脚,按牧师的指示踩一排鸡蛋,每踩一个牧师都要叨咕一句。大概是“一踩家庭美满幸福,二踩子孙满堂,三踩福禄寿全……”什麽的吧。我猜的。

接下来是亲属上台送福,十几人挨个儿从小碗里取出一撮粉末,交给新郎新娘,再由新人洒到面前的火盆里,燃烧的火盆在大厅里散发出呛人的烟味。牧师还不时指示新人及家长往火里扔纸片、粉末,洒水等。

牧师终于站起来了,他把两新人身上的彩带拴在一起,意为从此不分离。几个小时的传统仪式都是由牧师一个人在指挥,新郎新娘以及新娘家人配合动作表演,公公婆婆只有坐在旁边看的份,几百名来宾也干坐观摩。也许是看在新郎父母不是同族的面子上,才没折腾新郎父母。只在最后一个环节,有双方家长拿着糖果,互送到对方嘴里的节目,公公婆婆才算有个亮相的机会。

三个多小时后,冗长的婚礼仪式终于在几位印度大娘懒洋洋的唱诗声中结束了。这些繁琐重複的仪式看第一遍时挺新颖,看十遍八遍都是同样类似的动作,很考验来宾的耐力。即便是古老的传统,也应该与时俱进适当改革一下呀。但这只是我的想法,印度人也许并不这麽看。

仪式结束后,新娘新郎仍要坐在那里,与一拨拨亲属来宾合影。然后是婚礼宴,自助餐的形式。其特点是全部素食(有水果,没有鱼肉)。

当天晚上继续进行婚礼PATY,除双方亲属外,参加PATY的嘉宾又换了一拨人。晚上七点开始,十二点后才结束。我因为好奇,猜不出PATY会有什麽内容而再次前往一探究竟。

筹办这种规模的婚礼,时间和财力都花费不菲。按印度习俗,女方家负责男方及家人在婚礼上穿的服装,为此,一个多月前新娘家有三个人专程飞回印度选购服装,仅机票就花了一万多刀,带回了好几大箱子衣服。难怪双方真系亲属都穿得富丽堂皇的,清一色的印度服装,原来是特意量身选购的。双方有几十位亲属从爱德蒙顿等远地乘飞机来参加婚礼,吃住开销这一项也少不了。

我们参加的还只是婚礼第一天的正式仪式。听主人说婚礼要连续大办十天呢。去年夏天我家旁边有一家印度人在门前搭了好几个帐篷,每天人来车往,夜晚灯火辉煌的,过了很多天帐篷才拆掉。当时我们猜这是个什麽聚会吧?现在才知道,原来那是在办婚礼。由此看来,印度婚礼比中国的婚礼更铺张吧。

以上文章为加国无忧网站有偿征文作品
■ 非合作媒体如未征得加国无忧网站许可,请勿转载此文 ■
诚征写手 欢迎来稿 加国无忧网站有偿征文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