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旧制度无法继续 中国和世界面临拐点 /

旧制度无法继续 中国和世界面临拐点

美国副总统小约瑟夫·R·拜登(Joseph R. Biden Jr.)上周访华期间,与美国的商界领袖共进了一次早餐。由于此次访华的时机以及在此期间(主要是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五个小时谈话中)处理了多项棘手问题,拜登此行意义重大。

拜登一向喜欢引用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的诗句,这次他又这么做了。

在日本被称作尖阁诸岛、在中国被称作钓鱼岛的一系列东海岛屿,是中日两国领土争议的核心。

拜登说,“威廉·巴特勒·叶芝写过一首诗,叫做《1916年复活节周日》(Easter Sunday 1916),这首诗讲的是20世纪爱尔兰历史上的首次起义。”(这首诗的标题实际上是《1916年复活节》[Easter, 1916])

他接着说,“其中有一句,我认为用它来形容2013年的太平洋地区,比形容1916年的爱尔兰更恰当。”

“他说,‘一切都变了,彻底变了,一种恐怖之美业已诞生。’”(该诗原句是,“一切都变了,彻底变了,一种恐怖之美诞生了。”)

拜登接着说,美国和中国“正处在人们所说的机遇期,为21世纪的发展道路设定了某种方向。我认为影响就是这么深远。我认为这就是我们所在的位置,我们正处在彼此关系中的拐点——不光是同中国的关系,还包括同整个地区的关系”。

“拐点”是指发生剧烈变化的时刻。在数学中,它指的是凸曲线与凹曲线的连接点。

让拜登产生上述想法的事件包括:中国突然宣布在东海一大片地区设立“防空识别区”,而中国与一些邻国在东海存在领土争议;中国宣布打算向着一个让市场扮演“决定性角色”的制度迈进——拜登说,这是一个“非常非常重大的决定”;除此之外,还有前不久结束的中国共产党三中全会上提出的其他经济和社会改革。拜登还提到了美国与中国在如何对待记者方面的“重大分歧”。

简而言之:中国在崛起,全球化在向前推进;各种制度在相互碰撞。

我们真的处在一个“拐点”吗?中国的评论人士是怎么看的?

著名独立学者章立凡持同样看法。他说,目前是一个让人感到非常不舒适的时刻。

他说,“我同意拜登的观点。”

章立凡在接受采访时说,“我认为,在经济方面,我们已达到了制度的极限,必须改变。政治制度也是一样。旧的制度无法再继续。这就是中国面临的’拐点’。”

章立凡说,“中国已经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因此产生了一种傲慢。中国认为自己可以制定规则。所以,在防空识别区等问题上,中国正在进行试探,想看看国际社会将如何回应:它是否会向中国屈服?中国在宣布设定防空识别区的半个小时之前通知了美国,这也是在试探。”

他说,“我认为中国目前的立场是非常孤立的。中国就像公路上高速逆行的汽车。它的方向与自身的信念相悖,也与普世价值相背离。

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谢韬和本杰明·I·佩奇(Benjamin I. Page)合著了《与龙为伴》(Living With the Dragon)一书。

谢韬说,中国的威权制度正在全球范围内引起摩擦。

他说,“中国的态度是, ‘如果你尊重我,那就别挑战我!’而在西方,我可能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仍然尊重你,这种态度是我们政治制度的产物。”

他说,“中国不知道如何开展外交,中国有影响力,但不知道如何用。”

“中国现在试图做的就是要搞明白,如何与国际社会 ‘并轨’,同时维持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这两个问题是中国领导人最关心的。”

章立凡说,国际社会应该做出强有力的回应。

他说,“我认为,当你和一个不懂规则的人打交道时,你必须首先让他理解规则。否则的话,你最终注定会败给一个粗鲁而轻率的家伙。”

狄雨霏(Didi Kirsten Tatlow)是《纽约时报》驻京记者。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