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赵紫阳:胡温虽是好人 却不会有大作为 /

赵紫阳:胡温虽是好人 却不会有大作为

赵紫阳一方面认为,如果他及时向邓小平做汇报,就有可能改变邓小平镇压学生的打算;但另一方面他又认为,邓小平关于实行戒严的决定是邓独立做出的,其他人根本影响不了邓的决定。

很多人认为,“六四”时任北京市长陈希同和时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等人,在导致局势恶化方面发挥了很坏的作用。他们利用片面的材料去蒙骗邓小平,影响他的最后决定,这才导致了流血事件的发生。

但是,赵紫阳在谈话中对姚监复表示,陈希同和李锡铭等人根本影响不了邓小平。他不相信那些人向邓谎报军情就可以让邓小平上当,作出戒严出兵的决定。赵紫阳说,“邓小平如果会上当受骗,那就不是邓小平了。应该说,邓小平有自己的资讯管道,他的决策是他自己的决策”。

后来公布的证据显示,赵紫阳的这个判断大体应该是正确的。“六四”事件几天后,邓小平在1989年6月9日接见戒严部队军以上军官时的讲话清楚地反映了他对“六四”事件性质的认识。

邓小平说:“这场风波迟早要来,这是国际的大气候和中国自己的小气候,都决定了一定要出现这样的事情,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怎么样做工作,也还要来的,迟早问题,大小问题,一看就明白是件什么事,毫不含煳,就是要打倒共产党,打倒社会主义。主要是两个:打倒共产党,打倒社会主义。”

不过,赵紫阳对邓小平的判断和对“六四”学潮性质的认定始终持不同看法。他在秘密录音中说,这场风波如今已经过去好多年了,情况应该是非常清楚了,一些历史遗存的问题也可以有答案了。

赵紫阳说:“第一,说学潮是一场有领导、有计划、有预谋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斗争。现在可以问一下,究竟是什么人在领导?如何计划,如何预谋的?有哪些材料能够说明这一点?还说什么党内有黑手。黑手是谁呀?第二,说这场动乱的目的是要颠覆共和国,是要推翻共产党,在这方面又有什么材料?”

胡温是好人,难有大作为

赵紫阳在跟姚监复的两次谈话中,还对一些中共要员做出了一些评价,其中一些已经被后来的事实所证明是非常有见地的。比如,他对胡锦涛和温家宝的评价。

【姚:你对胡锦涛、温家宝怎么看?

赵:他们俩是好人,但是不大可能大有作为。

姚:为什么?

赵:这是我们培养的人嘛。他们上大学,当大学生,当研究生都是在共产党50年代的政治教育下成长的。

姚:我懂了,就跟我们上大学的时候一样。我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的。那时候,50年代就学联共(布)党史,阶级斗争越来越尖锐,就知道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这个思想太深了。】

姚监复对美国之音说,他们那个时代的人学辩证法,相信一分为二,不是黑就是白。学习雷锋就得像秋风扫落叶那样对待敌人。这种思想很牢固,普通人有,胡温这一代领导人也跳不出去。他们可能会做好事,说好话,但是要真正进行大的改革,这个思想就框住了,跳不出来。

姚监复说,赵紫阳对胡温有这么一个估计,他们只能维持住现状,稳定压倒一切,发展经济是硬道理。要是政治一改,改不好怎么办?江泽民说,大家都在一条船上,现在船还在走,走得还挺快。你一改,改大了,船沉下去了怎么办呢?所以,胡温他们可能不会进行大的改革。赵紫阳是这么看的。

赵紫阳在发表对胡温的这个看法的时候,所谓“胡温”体系才刚刚执政两、三年。赵紫阳作为中共当时的最高领导人,对自己制度下培养出来的人都感到没有信心,确实令人意外。

胡温执政十年后,外界对这十年最为普遍的评价是:这期间,中国经济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跟他们上台前的20年相比,经济改革基本停滞,政治改革则没有多少起色。

现在看来,赵紫阳对胡温的判断可谓是入木三分,有先见之明。

谈过胡温,姚监复跟赵紫阳的话题又转到政治改革。

姚监复说,要进行大的政改行动,靠胡温不行。要在中国这样的特定的政治制度下面改革,就必须能够控制军队和其它各个方面。胡温不是这样的强人。要改革专制制度,很可能还是专制者本身才能改革。

姚监复说,赵紫阳也认为,很可能只有邓小平才有这个能力。只有他(邓小平)那个时候要推动政改的话才有可能,别人也反对不了。如果其他人说改革,阻力一来就给挡住了。

李先念是坚定的反改革派

赵紫阳在谈话中还特别提到了李先念。李先念,中共元老,在长征时期属张国焘(注20)领导的红四方面军,后来率部参加西路军,血战河西走廊,九死一生。中共建政后,李先念长期协助总理周恩来,负责财经工作。

赵紫阳坦率地表示,李先念从来都是反对他的。从1954年李先念调到中央以后一直主抓财经工作,即便在“文革”期间也是如此。他是党内的一个不倒翁。

赵紫阳认为,建国以后几乎所有的经济成就和问题都和李先念分不开。现在,任何改革都是对过去的体制、制度上的问题的否定,也就是对李先念过去的功劳的否定。所以,李先念一直在思想上有抵触,对赵紫阳的改革措施持反对态度,老是骂赵紫阳:你改就是改我的成绩,你批就是批我的成绩。

赵紫阳说,1989年春节后,李先念从上海回北京,在南京和沿路公开骂赵紫阳。在《改革历程》一书中赵紫阳对李先念落井下石的人品也做过令人印象深刻的描述。在1989年6月份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也就是对赵紫阳的批判会上,“发言语言最恶劣、充满诬蔑之词并做人身攻击的是李先念”。

姚监复说,赵紫阳给他透露的一个信息是,李先念是比较恨赵紫阳的。

此外,赵紫阳对杨尚昆等人在“六四”期间转变立场表示了谅解。赵紫阳说,杨尚昆和彭真在邓小平决定戒严之前都是支持他的。不过,后来由于邓小平立场的改变,他们也都改变了立场。

赵对杨尚昆和彭真立场的前后变化表示理解。赵说,这是中共内部的一个规矩。最高领导一变,大家都得变。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