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无忧资讯 /
  2. 全球 /
  3. 分裂之矛戳心脏地带 北京亮反恐盾牌 /

分裂之矛戳心脏地带 北京亮反恐盾牌

大陆中央民族大学教师伊力哈木·土赫提被捕十天后,新疆乌鲁木齐公安局送来让鼓噪中共打压言论自由的群体哑然的“确凿证据”——伊力哈木与境外“东突”势力勾结,利用互联网鼓吹“新疆独立”,利用课堂煽动“推翻政府”,利用教师身份从事分裂活动,而且还形成了以其为头目的分裂国家犯罪团伙。

如果警方公布的调查结果属实,那么不管是分裂罪还是颠覆国家政权罪,都足以坐实对伊力哈木的拘捕甚至接下来的定罪。细节显示,伊力哈木主要有两个“舞台”,其一是自己创办的维汉双语网站“维吾尔在线”,其二是中央民族大学的课堂。第一个舞台用来组织、拉拢、操纵部分人员充当网站管理员、通讯员、信息员,造谣、歪曲、炒作案事件,借机制造事端,散布分裂思想,煽动民族仇恨,鼓吹“新疆独立”,从事分裂活动。第二个舞台用来公开宣传“维吾尔人要用暴力的方式开展抗争”,“维吾尔人要像当年反抗日本侵略一样反抗政府”,将“4·23”、“6·26”等暴恐案件暴徒称为“英雄”,煽动学生仇恨国家、仇恨政府、“推翻政府”。有了这两个“舞台”,伊力哈木便可以拉拢、诱惑、裹胁一些人员形成团伙,与境外“东突”骨干勾连,策划、组织并派遣人员出境参加分裂活动。

在此之前,伊力哈木的每次出场,总是以受害者的身份亮相。15日被捕的消息传出后,西方阵营便在第一时间集体鼓噪,有喊着放人的,有拿一贯的人权和言论自由施压的,也有质疑当局民族政策的,各方角力中,尤以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珍·普萨基(Jen

Psaki)的声明以及欧盟驻华代表团的声明最为突出。前者的落脚点在当局钳制言论自由上,后者则将焦点锁定在了中国的人权状况上。与此同时,《华尔街日报》、法新社、BBC等接连出场推高舆情热度,报道模式按部就班于一贯的套路,即将伊力哈木塑造成为敢于进谏言的英雄,中共当局则沦为打压异己的刽子手。

待到调查结果公布后,伊力哈木“民族英雄”的形象轰然倒塌,昔日的鼓噪者只好集体失声。显然地,不表态、不发声,并不代表西方默认了中方的说法,可能只是在暴力恐怖袭击面前另一种形式的“傲慢与偏见”罢了。

就在警方通报伊力哈木分裂事实的前一天,新疆阿克苏地区新和县城一美容美发店和一菜市场发生爆炸,公安机关在处置过程中,遭到暴徒投掷燃爆装置袭击。此前一天,吉尔吉斯斯坦击毙11名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分裂主义分子,他们在死前用维吾尔族语高喊着“真主伟大”,随身携带着一本《古兰经》,多张黑面具,多把刀具及数张中国出版的地形图。从伊力哈木组织分裂团伙,到新疆接二连三发生的恐怖袭击事件,分裂之矛已然抛出,等待着安全之盾来阻挡。

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宣布成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一项主要任务就是应对“分裂之矛”。24日,该委员会核心人员构成公布,由习近平领衔李克强和张德江构成三足鼎立的强大阵容。从中各路媒体解读出了当局下大力气构筑安全之盾的决心,也无意间传递着当下中国面临着无所不在安全隐忧的讯号。

新疆暴力恐怖袭击,在国安委所谓的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中,自然归属于前者。

因为每次事件的发生总是伴随着人员的伤亡,有暴力冲突,有流血,有自杀式爆炸,有当地警方的参与。但此传统安全领域的威胁力量形成伊始,借助的却是通常非传统的方式。类似于伊力哈木的“洗脑术”,散布分裂思想,煽动民族仇恨,鼓吹“新疆独立”。相对于肉眼可见且可以很快被制止的恐怖袭击,这种思想渗透带来的安全隐患更棘手,也更难根除。

鉴于传统安全领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交织,人们看到,新疆恐怖袭击内在也发生着一些变化:一是连续作案,多点频发,例如巴楚“4·23”事件、鲁克沁“6·26”事件、和田“6·8”事件等;二是将恐怖袭击对象由主要面向汉族转向包括维吾尔族在内的多民族,甚至连妇女也不放过,例如巴楚“4·23”事件;三是打破东疆平静稳定的社会形势,如“6·26”事件;攻击一线派出所和警察,例如和田“7·18”事件、巴楚“11·16”事件、莎车“12·30”事件;四是自杀式袭击浮出水面,例如“6·29”劫机事件;五是外溢到内地,例如北京金水桥“10·28”事件;六是独狼式碎片化袭击,各个事件是独立的,没有团伙组织上的联系。

当然,这些变化还只局限在传统安全领域,宗教极端主义思想的凸显,才真正敲响了更具杀伤力的警钟。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研究员许建英作出总结,过去这两年发生的暴恐事件,大多公开使用圣战旗帜,使用圣战口号,追求“伊吉拉特”意识形态化的迁徙圣战模式;从发生的独狼式袭击来看,都是接受极端宗教思想的洗脑,洗脑的方式由传统的地下传经点与出版物的灌输,到互联网、光盘、手机、境外电视等电子设备,呈现出分散化和虚拟化洗脑方式。

对恐怖分子而言,挥舞着圣战和真主至上的旗帜,就是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抓住盾牌之弱点,即是转移国际视线,迎合反华势力对恐怖主义界定的双重标准。对当局而言,要想阻挡住分裂之矛的攻击,也要在盾牌的选择上下功夫。比如传统安全领域的暴力恐怖袭击当前,自然需要针锋相对稳定大局。在非传统安全领域的“袭击”之下,则应该考虑更为长远的应对之策,甚至将此前惯用的“盾牌”拆卸重新组装,也未尝不可。

26日出版的《环球时报》一家独大地发表了社评《国家安全就像空气,拥有时别忽略它》,亮出的安全盾牌却不停在“豆腐两碗、两碗豆腐”间左右徘徊。更准确地说,胡锡进只是不停在告诉公众国家安全有多么重要,上下齐心有多么迫切,却从始至终避讳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当下的中国究竟需要怎样的安全之盾?这也难怪,即便是作为安全之盾操盘手的习近平,又何尝能够一语中的道破个中玄机?

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 51.CA 立场。
x
x